“听说咱们楼下银行的一年期存款利率比我在建设银行的一年期存款利息高,你们说我要不要去开个户,把我的钱转过来存”,办公室里编辑小徐正向大家讨主意。
“昨天我本来也是打算去转账定存的,他们给我推荐了一个理财产品,投资期限6个月,年化收益率4.8%,说投资方向是债券,能保本,比定存强不少,26号开始发售,我打算去,要不咱们一起,起点金额5万,还能接受,再多也咱也没有了”,快人快语的王姐道。
“我已经对比了一下,一个是3.5%,一个是3.575%,这来回折腾,也就够一个转账费的,确实不如去买一些理财产品”,一向很有理财头脑的小张说。
自6月8日央行宣布降息,并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各银行体竞相上调存款利率,积极揽储。工、农、中、建、交等银行的存款利率表上,一年期定期存款为3.5%;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北京银行、华夏银行兴业银行等,一年期定期存款为3.575%。
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表示,从其他国家的利率市场化经验看,市场化后的实际利率都有一定的上升,名义利率也会有所上升。主要原因还在于利率市场化往往导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由此市场存款利率上升,贷款利率下降,商业银行利润空间被挤压,转向非价格竞争等等。
是否出现存款“搬家”?北京银行一家支行的业务员表示,前来办理开户并定存的客户没有明显增多。
而一位储户彭先生也算了一下明细账,“一年期定存,工农中建交的利率是3.5%,其他股份制银行和一些城商行是3.575%,最高利率和最低利率,10万元一年下来最大利差不过75元,但是大银行支行和网点多,办事更方便。所以也没必要为了那一点利差转存。”
而对于资金量较大的客户,银行还是在积极稳定。一家公司的财务表示,以前,他们的公司账户与员工的工资卡不在同一家银行,每个月都有几十万的资金从一家挪到另外一家。近期,银行多次致电,强烈要求他们公司把员工的工资卡一起搬过来。
虽然存款没有“搬家”,但是却在不断流失。数据显示,6月前两周,工、建、中、农四大国有银行各项存款较月初大幅下降4600亿人民币。
而5月,人民币存款增长1.22万亿,同比多增1143亿元,人民币存款余额同比增11.4%,与上月持平。
业内研究员认为,5月存款款环比大幅改善,主要原因是货币乘数回升,信贷明显增长,派生存款增加;通胀回落,理财产品收益率下降,部分资金回流银行存款体系。虽然当前经济环境和利率政策有利于资金回流银行体系,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扩大后,银行业的存款业务生态或将面临重构,存款业务的竞争依然激烈。
从记者走访的情况来看,银行在调高利息揽储的同时,还在加大力度推出理财产品。
端午小长假期间,记者走访了几家银行。各家银行都在醒目的位置推荐热卖的理财产品,如有客户咨询,理财经理都会热情、耐心的讲解。
“肉烂在自己家锅里”。虽然在严格意义上,理财产品不是存款,但各银行仍希望最大限度吸引更多的资金,好在季末存贷比考核的时候派上用场。
端午节小长假,有人旅游,有人感受舌尖上的中国,而有些人则利用假期了解理财,银行业顺势推出端午节的理财产品。
某银行一家支行的公告板上正在推出的端午理财产品,期限只有3天,节后上班就能赎回。购买起点是10万元,预期年化收益率为3.5%;如果以50万元和500万元起的金额购买,收益率则分别为3.6%和3.8%。
记者走进另一家城商行,就看见公告板上写着一溜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多数都接近5%。看见有人感兴趣,大堂经理热情的过来介绍,“这款6个月的不错,投资债券,保本浮动收益,年化收益率能达到4.8%,26号开始发售,你可以考虑一下。”
一家股份制银行宣传单更是贴心,预期收益多少都写的清楚明白,一目了然。一款186天的理财产品,5万元的预期收益能达到1235元,远高于同期存款的收益。
已经到了6月底,银行即将面对‘年中’考核,很多银行网点都面对较大的存款压力,因此发行较高收益的理财产品,来吸引客户。
不过,业内分析师表示,按照规定,银行设计的理财产品需要在发行前半个月或一个月向银监会申报发行,近期发行的产品均为降息前设计,所以收益率还没有受到降息影响,随着银行存贷利差的缩小,未来理财产品收益率降低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