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日前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这也是央行在近三年半内首次启用降息工具。业内人士分析,此次突然降息,显示出央行货币政策预调微调的力度、灵活性均趋于加大,由此带来市场对货币政策进入降息通道的预期,引导市场资金面的进一步宽松,这将持续影响银行理财产品的整体收益。
降息对理财影响偏负面
5月以来,我国资金市场持续保持宽松,隔夜SHIBOR维持在3%以下运行,5月14日之后,则继续降至2%以下。尽管6月初开始小幅走高,但本次降息宣布之后,隔夜SHIBOR的反弹就此止步。普益财富研究员曾韵佼表示,银行理财产品作为有力的揽储工具,其预期收益率从侧面反映出银行对存款的需求程度,因此市场资金面的宽松,会给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带来“负面”影响。
事实上,2012年我国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已呈现逐月小幅下行的趋势,一季度人民币产品的收益还维持在5%以上,但进入二季度,收益下行幅度加剧。据普益财富统计,截至6月7日,本月人民币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仅为4.5624%,较1月份的5.2396%已下降0.6772个百分点。且近期市场上收益超过6%的产品难觅踪影,收益维持在5%以上的产品数量也大幅减少。其中人民币债券和货币市场类产品受市场资金面影响最大,6月平均预期收益率仅为4.3161%,较5月份的4.5526%、4月份的4.7341%分别下降0.2365、0.418个百分点。
曾韵佼认为,央行此次降息,释放出货币政策宽松的新信号。我国经济增速自去年一季度以来逐季放缓,当前经济下行趋势明显,稳增长的任务相对控通胀来说更为重要。在此前提下,未来宽松政策可能会继续。对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而言,预计产品发行数量与规模的增长可以持续,收益率将会进一步下行。
调整浮动空间好坏参半
除了由货币市场宽松导致的收益率下行,本次央行利息政策的另一个决定也给银行理财带来压力。即本次央行宣布降息的同时,还决定自8日起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而此前,我国一般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不允许有浮动区间。
对银行而言,此次调整后存款利率明降暗升,表面上自3.5%下调至3.25%,而浮动空间扩大至1.1倍后,实际可达3.575%,而部分银行的确采取了基准利率上浮1.1倍的这种方式来吸引储蓄。统计显示,6月份至今发行量占比最大的1-3个月期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2674%。尽管理财产品收益率将会进一步下行,但较之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则会继续保持优势。
另外,我国商业银行一直以存贷款利差作为利润主要来源,曾韵佼认为,此次息差的大幅降低(贷款利率下降、存款利率上浮),会对银行的经营造成显著压力,从而进一步推动商业银行在商业模式上的改革与转型,将收入的重心逐步从传统的存贷款业务转到中间业务上来。统计显示,银行理财业务近年来呈现爆发式增长,显示出银行正在对自身业务结构积极做出调整。截至6月7日,今年已发行银行理财产品10841款,较之2011年的8853款,增幅保持在2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