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预付卡第三方支付机构售不停
2012-05-31   作者:曹金玲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字号

    “如果你有渠道买得到银行预付卡,我也劝你买这种卡,因为使用更方便,又可以双重开发票。”一家第三方支付机构营销人员如是说。
  日前,《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走访多家银行和相关代理商发现,尽管央行今年年初已明令禁止商业银行发行预付卡,并要求银行制定业务整顿和退出计划,尽管商业银行基本暂停了预付卡的直接销售,但仍有代理商和经销商为市场供卡,并提供多达30余项发票名目。
  有业内人士指出,银行预付卡走向“灰色地带”,从本质上说源自社会、金融、财税等多重制度因素,监管部门若只治理“工具”本身,则仍是治标不治本。

  “很牛的"银联卡"”

  “"银联卡"还有得卖,如果要开发票,再加1%费用。”一家从事预付卡代理销售的某高新技术有限公司销售人员说,“但是要赶紧买,估计6月份开始就要暂停销售了。”
  该销售人员口中的“银联卡”,即是银行发行的预付卡。这类卡可在境内外所有标有银联标示的POS机上使用,无地域限制、无商户限制,所以被代理商们称为“很牛的"银联卡"”。
  而其所说的“可开发票”,开票内容则囊括服务费、差旅费、餐饮费、咨询费、健身费、洗衣费、汽车维护费、汽车租赁费、员工午餐费、医疗服务费、高温服务费、软件开发费、技术维护费等多达31个项目。
  之后,该销售人员向记者提供预付卡所属银行的账号,需买卡人把购卡资金打入该账号,并承诺“资金到账后当天可以开卡”。
  本报记者以买家身份询问多家代理商和淘宝卖家,均被告知还有卡可卖,如要发票需另加1%~3%不等的“开票费用”。一张1000元的银行预付卡,淘宝售价在994元~1020元不等,回收价格则在9.7折~9.9折不等。
  一家从事“便民礼品卡”销售的淘宝卖家也告诉记者,开票另加2%费用,发票内容可用“办公用品、劳防用品、日用品、礼品、会务费、培训费、服务费、会展费、技术咨询费、技术开发费、通讯费”。当被问到6月之后是否还有卡可卖,该卖家表示“或许还会有”。
  事实上,银行预付卡最受诟病的问题之一,即是双重开票。虽然银行方面称“作为金融单位,不直接提供商业发票”,但业内皆知的“规则”是,买卡人可通过银行相关的“代理商”或“经销商”开取发票,同时支付一定“开票费用”;但此后,持卡人在使用该卡后,仍可要求商场开发票。
  央行则已明令叫停。今年1月20日,央行发文《关于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磁条预付卡和电子现金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商业银行不得发行或与其他机构合作发行磁条预付卡和非实名单电子现金”,“已发行磁条预付卡和非实名单电子现金的商业银行不得新增发卡,同时,要制定业务清理整顿和退出计划,并于2012年3月31日前报中国人民银行”。
  当然,也有“守规矩”的代理商。一名普天银通市场部人士就对本报记者透露,该机构原先既有“商银通-银通预付卡”,也代理一些银行预付卡,“但是现在银行预付卡都已经不卖了,因为接到银行通知,现在正逐步关掉充值通道。”该人士说。

  利益链条

  此前,发行此类预付卡的银行主要包括中行、交行、深发展、民生、光大和杭州银行等。其中,中行和交行分别因2008年奥运会和2010年世博会,由相关部门特批发行预付卡,为满足海外人士在华短期小额支付需求;部分银行为预付卡设立专门的卡片BIN号字段,也有银行直接使用借记卡卡片BIN号字段。
  本报记者从银行方面了解到,目前银行层面已基本暂停预付卡的直接销售。多位银行人士表示,目前市场上可获得的预付卡主要来自此前库存卡和“黄牛”的倒买倒卖。
  “年初的《通知》下发得很突然,之后我们要求第三方公司和代理商退卡,但是有部分代理商并不配合,清理工作大约持续了2个多月。”一家发行预付卡的银行相关负责人对本报记者透露。
  该负责人同时坦言:“虽然不再新增预付卡,但是银行无法完全清理代理商。此前已经对一些代理商的预付卡充值通道进行关闭,但之后引来存量卡客户的投诉,因为客户不能对手头已有预付卡续存资金。”
  另一家发行此类预付卡银行的银行卡部负责人则对本报记者透露,此前向中国银联申请了卡片BIN号中的一个字段专门用于预付卡,“但现在已经关闭了这个字段,持卡人只能用完存量资金,不得再充值”。
  但也有业内人士指出,预付卡所串联起的银行、代理商、消费者利益链,让这类卡依然备受青睐。
  “银行看中的是预付卡带来的存款。按照惯例,购卡人需要把资金打入预付卡所属银行账户,但持卡人不会马上使用卡片,那么这些资金就变身银行存款。”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说,代理商则在中间环节获取差价和不同比例的相关“费用”。
  买卡人看中的是各种名目的发票或者以卡送礼的方便性。比如,企业购买预付卡给员工发放福利所需的资金,可以增加费用支出以冲抵部分利润,从而减少企业所得税部分;员工个人则可以通过预付卡方式减少个人所得税基数。

  第三方支付“逼抢”

  来自第三方支付机构预付卡业务的竞争则在加大。
  “每个月要卖出70万元预付卡,指标范围内没有业务提成。”一家第三方支付机构销售人员对本报记者透露。他同时告诉记者,如果买卡人能一次性购买100万元以上预付卡,则他可提供千分之五“提成”给买卡者个人作为回报。
  第三方支付公司所发预付卡的发票名目同样繁多。上述销售人员就表示,可开发票名目包括“汽车配件、建材费、电子产品、办公用品、日用品、展会服务、防暑降温、制作费、设计费、市场信息咨询”等20余项。
  2011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七部委《关于规范商业预付卡管理的意见》,首次明确了分类监管思路。即:多用途卡由人民银行进行监管,单用途卡由商务部进行监管;明确了发卡和购买,发票和财务管理,资金管理与业务管理等制度框架。
  据本报记者多方了解,在传统的预付卡发卡企业盈利模式中,主要包括:一是备付金收入,二是过期资金、余额沉淀、延期费用,三是商户返佣,四则是售卡手续费、管理费用等。
  艾瑞咨询在一份市场研究报告中指出,这些多用途预付卡发卡企业主要细分盈利模式大约为:办卡和管理费占5%~10%,商户佣金占30%~40%,卡内残值占比20%~30%,备付金收入则占到15%~25%。
  “监管部门意在逐步统一和规范支付市场,但一定会有个过程。”前述一家发行预付卡的银行相关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说,“未来银行会着重从磁条卡到芯片卡的升级,最终做成类似小额快速支付的"电子钱包"形式,可以在公交、地铁、便利店等多个行业运用。”
  上述资深业内人士则直言,预付卡所涉及的问题核心并非在卡本身,而在制度建设上。“洗钱和商业贿赂等都是制度性问题,储值卡业务完善是个系统工程,牵涉到财税制度的限制、市场秩序维护等多维度。”
  根据艾瑞咨询统计数据,2010年中国第三方支付企业发行的多用途卡市场规模为965亿,预计2013年底将超过3000亿元。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商务部拟规定万元以上预付卡需实名购买 2011-11-24
· 央行拟规定购买预付卡金额超1万元需使用实名 2011-10-28
· 央行商务部开展预付卡专项检查 出击灰色地带 2011-09-28
· 商务部开展专项检查规范商业预付卡市场 2011-08-19
· 国务院:商业预付卡购卡“实名制” 2011-05-25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