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4月经济数据的陆续公布,在观望情绪的驱使下,本周债券市场整体基本维稳,呈现出小幅震荡的行情。
有分析认为,基于经济增长放缓和CPI逐步走低已成为市场共识,则当前债市既没有上行的动力也缺乏下行空间,短期内市场更可能表现为“牛皮”胶着状态。
行情步入区间震荡
就宏观角度而言,4月份中采PMI和汇丰PMI数据均维持弱势上升,反映出我国经济虽然逐步趋稳,但仍在底部徘徊,经济面依旧脆弱,会有反复的可能,除非外围出现明显变化,否则短期难以对债市构成明显影响。
一位券商交易员向记者表示:“债市目前的收益率水平向上向下空间基本有限,在没有受到宏观面或者资金面刺激的情况下,难以出现之前的大行情,更多的可能是牛皮市行情,即以窄幅震荡为主。”
来自中债的统计数据亦显示,截至5月9日收盘,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整体呈现小幅盘整格局。具体来看,利率产品收益率基本维稳,10年期国债收益率日终行至3.54%附近;短融中票收益率升降不一,但多以小幅下行为主;交易所信用债中,成交额较大的公司债、分离债和企业债个券收益率则纷纷下降。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当前我国库存周期的启动仍缺乏国际环境,债市基本面风险转折点尚未明晰,虽然政策预调微调的效果开始显现,例如短贷大幅增长,制造业投资改善,汇丰PMI也有微幅反弹,不过,在对本轮经济增长下滑的理解框架内,由于政策基调没有发生太大改变,外部形势也并不令人乐观,因此经济增长前景的预期还很难向乐观方向修正。这也意味着,5月利多债券市场的因素十分有限。
总体来看,鉴于目前基本面数据及政策面消息已被市场消化殆尽,则债市整体或将呈现区间震荡行情,等待数据或消息进一步指引。值得一提的是,前期走俏的信用品种亦开始进入牛市尾端,建议适当增加中高评级个券仓位权重以规避风险。
正逆回购交替出手
公开市场方面,央行本周正、逆回购交替操作,继周二进行了200亿元28天期正回购之后,又于5月10日上午再度开展了24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向市场注入资金,中标利率较前一期下行23个基点,落于3.3%。
“有引导银行间资金利率的感觉。”国海证券固定收益研究员陈滢称,“当前,银行间7天回购利率已经下行至3.23%了。”
可以看到,伴随周四600亿元6月期国库现金定存的对冲,以及240亿元7天逆回购资金的注入,当前银行间流动性进一步趋于宽松。
从目前的情况考量,业界倾向于认为,央行没有急于降准的重要原因是CPI回落慢于预期,选择灵活性的逆回购操作更有利于市场的平稳过渡。
来自金元证券的研究观点亦指出,后续央行会否选择降准要看4月份CPI数据、国外大宗商品价格的走势及经济增速下行的幅度。
在陈滢看来,“如果下半月财政存款变动比较大,资金面太紧,也不能排除降准的可能”。显然,接下来各月份公开市场到期的资金已经不多,这样央行依靠公开市场投放资金的空间也越来越小,而从历史经验分析,6月广义公开市场一般是净投放,所以如果5月不采取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换公开市场到期资金的操作,那么6月央行会非常被动。
此外,当前全球经济复苏缓慢促使出口和FDI都不如往年,则外汇占款再度为负的可能性不小,这会迫使央行被动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而且,逆回购由于期限较短所以更多的是一个短期平滑工具,关键时刻可以暂时缓解问题,但是长期担大梁的可能性不大。
由此,结合公开市场资金分布以及企业缴税时间安排,多数券商预计5月中下旬宣布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较大。
低评级债延续调整
债券市场方面,5月份利率债做多的机会依然较小,是短端利率债逢高卖出的时机。相对而言,短端信用债优势更为明显一些,中长端债券受到CPI等数据影响,上行空间不大。或许,5月份债券市场又是一个僵持不动的“牛皮市”。
就信用产品而言,当前低评级信用债的调整压力有所加大,需要重点关注。首先,海外风险偏好下降,对低评级信用债将产生一定压力;第二,部分景气底部行业的外部评级频频出现负面调整,边缘企业信用风险仍不可忽视。在经济尚没有呈现整体转好前,非系统性信用风险事件仍有发生概率。而对于前期火热的低评级信用债,个券外部评级下调事件频发后,仍有带动整体市场估值波动的风险。
不仅如此,二季度初,机构信用债杠杆普遍处于历史新高,去杠杆压力还可能进一步带来流动性风险。
从分离债,分级债基等领先指标看,交易所市场的短期上涨行情已经出现拐点。
综合判断,当前低评级信用债的调整压力正逐步增加,尤其是交易所市场,建议交易型资金逐步降低杠杠。
另外,多数券商认为,投资者应调整持仓结构,卖出A+级和AA-级中民营发债主体的短融,以及主体AA-或AA级中资质较弱的公司债和县级、区级城投债,并对银监会监管类平台名单上的发债主体保持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