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中国私人财富的迅速增长,银行理财也水涨船高。业内人士认为,结构化理财业务模式应该成为中国银行业理财发展的方向。
据“普益财富”的统计,截至2011年中国私人财富拥有量已经超过了65万亿元,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款数和发行规模也已经突破了2万款和17万亿元,银行理财产品依靠其良好的流动性、较高的安全性和收益的稳健性日益受到社会公众的欢迎。
招商银行金融市场部总经理刘小腊在日前由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主办、“普益财富”承办的首届“光华普益财富论坛”上表示,目前,银行理财与储蓄存款的规模相当,利率市场化和贷款证券化将是国内银行业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刘小腊认为,随着人民币利率市场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基于利率管制的传统理财业务模式必然会发生改变,取而代之的是基于风险定价的结构化理财业务模式。
国内商业银行必然要抢占金融市场价值链条的高端,改变基于利率管制的运作模式,提升金融市场风险定价能力,倾力发展基于风险定价的结构化理财业务。
对于国内银行如何发展结构性理财业务的问题,刘小腊认为,首先应该拓展基础产品领域,如:债券市场,基础市场不断成长才能支撑结构化理财产品的发展。
其次是,时刻关注市场需求:股票市场交易活跃,产品种类多,但存在政策限制,理财产品开发滞后,可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联合券商或信托公司,开发适合内地市场的股票类结构化产品。
还需要积极做好信息披露,应加强理财产品发行和存续期管理的信息披露,建立客户和银行间的互动交流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