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资源集团4月24日在美国宣布成立,召集众多企业富豪、有志之士以及专业人员,雄心勃勃地打算发掘小行星上的贵金属矿产。作为集团顾问,前宇航员汤姆·琼斯介绍掘金流程:派太空机器人登陆小行星,采掘矿土,运回地球,锻炼成财富。 但外界专家泼盆冷水:哪儿那么容易! 行星资源集团确有不少名人,如谷歌公司首席执行官拉里·佩奇和他的前任埃里克·施密特、微软公司原高级研发人员查尔斯·西蒙尼、知名导演詹姆斯·卡梅伦;这家企业收揽不少专家,包括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前火星探索项目主管克里斯·莱维基,还有多次乘坐航天飞机出游和行走太空的琼斯。 对“太空淘金”设想,琼斯的比方是,就像用铲雪机铲除浮层、铲出路面一样,登陆小行星的太空机器人可轻易掘开浮层,进而挖掘金、铂、火箭燃料等资源。 琼斯说,由于小行星上重力小,浮层松垮,易于铲除,“发明一种类似吹雪机那样的机器应当不是难事”。 行星资源打算18个月至24个月内完成项目第一步,即发射一系列私人太空望远镜,在小行星群中寻找合适开掘对象。如果顺利,太空机器人最快可在10年内登陆小行星,尔后形成常态,就像班车日常往返矿场一样。 在豪情、设想和时间表之下,是冒险和巨额投入。 企业外部,一些专家对项目持怀疑态度,认为资金投入产出比可能有如沧海之一粟,仅前期开支或许就得数以百万美元计甚至数以十亿美元计,而运回的矿产价值可能屈指可算。 美国航天局近期将开始一项耗资10亿美元的太空之旅,预计捎回2盎司小行星矿石。专家说,即便捎回的是2盎司黄金或铂金,市场价值不过1600美元。 企业内部人员说,几年前,当人们对私人太空旅游持质疑态度时,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成立太空冒险公司,把这一空谈变为现实。而那一群人,正是如今行星资源集团的发起人。 创办人之一埃里克·安德森说:“我们当然知道在彩虹的尽头寻找第一桶金有多难,但只要成功,就是大事件。” 行星资源多名专家谈及项目方案时,多次提及“火箭燃料”。其实,所谓燃料就是水。水经过分解形成氢和氧,填充飞行器后成为动力燃料,清洁而经济。 往返太空开采太空资源不比卡车拉煤,后者可以随时加油,而太空飞行器在地球表面每加注一定量的燃料,飞行成本就会成倍增加。所以,寻找有水的小行星,是开掘第一步。 具体方案如下: 发射多套几尺长、几公斤重的便携太空望远镜,在小行星中寻找合适对象。这一阶段的项目开支控制在1000万美元以内; 目标小行星可以锁定为木星和火星之间的小行星带,也可以是太阳系自由飞行的小行星,但初期目标应当是从地球附近飞过的小行星。专家说,就难度而言,近地小行星最简单;就开采而言,自由飞行的小行星最合适,因为个头小,直径通常在10多公里内,重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成本最低; 另外,开采前,需在太空中寻找合适“场所”,供飞行器返回时“歇脚”。飞行器“歇脚”时,可将从小行星上带回的水分解成燃料,加注飞行器,供返地球时使用。行星资源的技术专家说,水的获取、分解和燃料加注应完全自动操作,由飞行器内部装置自行完成。 行星资源创办人安德森说,以小行星为开采对象,是成熟理论,因为小行星质量小、重力小、有水几率高,可降低飞行器摆脱重力的能量耗用和往返燃料成本,美国航天局认同这一思路并正向小行星进发。只不过,相比航天局的在建项目,行星资源的目标是“花更少的钱办同样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