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难尽王亚伟
2012-05-04   作者:记者 吴黎华/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记者 公磊 摄

    继华夏基金王亚伟离职在“五一”期间正式得到确认之后,华夏基金总经理范勇宏离职一事近期也在市场上传得沸沸扬扬,华夏基金双雄的出走,将对公募基金老大华夏基金产生什么样的冲击?中国公募基金业又将何去何从?

  王亚伟去向成谜范勇宏或赴任基金业协会

  截至记者发稿,虽然王亚伟离开华夏基金的消息已经得到了证实,但对于这位中国公募基金的传奇人物的下一站,却依然迷雾团团,目前市场流传的版本包括了前往其他基金公司、中信产业基金、全国社保以及自立私募门户等。
  一位基金业人士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无论是公募还是私募,对于王亚伟来说均不太可能。“他(王亚伟)在华夏基金呆了那么多年,如果要去其他的公募基金,无论是天弘基金还是嘉实基金,都不如呆在华夏。”而对于自立私募门户,这位基金业人士则表示可能性很小,“相对于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的基金经理非常累,产品推介,客户维护等都要自己亲力亲为,这种情况下,能有多少时间和精力静下心来做研究和投资呢?实际上,在中国目前的私募基金当中,能把以上做到兼顾的很少,一些名声很高的私募基金经理更多的是私募基金的形象代言人。”该人士认为,王亚伟目前无论是在名还是在利上,都已经“无所求”,去私募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实际上,就在稍早之前,曾有传言称王亚伟将加盟华夏基金老同事郭树强执掌的天弘基金,但天弘基金却对此予以了否认;而对于王亚伟将加盟嘉实基金的传言,嘉实基金则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没有听说过,但表示欢迎,认为如果属实将是对嘉实基金的一大利好。
  相对于王亚伟而言,华夏基金的另一巨头——总经理范勇宏也于近日传出了将离职的消息,有传言称,由于基金业协会成立在即,范勇宏将离开华夏前往基金业协会担任副会长一职,记者就此事向证券业协会求证,对方表示没有听说过,但另一位来自于证券业协会的人士却表示“无风不起浪”。
  公开资料显示,王亚伟1994年进入中信国际合作公司,1995年,王亚伟进入了华夏证券公司,在当时全国最大的证券营业部华夏证券北京东四营业部任研究部经理。而正是在这里,王亚伟结识了范勇宏。公开资料显示,范勇宏曾任华夏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华北业务总监、华夏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东四营业部总经理、中国建设银行总行干部。
  1998年,中国公募基金业起步,华夏基金管理公司开始筹建,王亚伟跟随范勇宏加入筹备组。1998年4月28日,华夏基金旗下第一只封闭式基金——基金兴华成立,1998年4月28日-2002年1月8日期间,王亚伟最初担任基金兴华基金经理助理,之后任基金经理。2001年12月18日-2005年4月12日期间,王亚伟担任了华夏成长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05年12月31日起,王亚伟开始担任华夏大盘精选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又于2008年10月23日起担任华夏策略精选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
  2006年以来,王亚伟管理的华夏大盘精选基金在每年的业绩排名中均处领先地位,自成立以来的净值增长率高达1185.15%,年化回报率达39.15%,而自王亚伟担任该基金的基金经理以来,其平均年化收益率更是高达49.55%。
  2006年,华夏大盘以154.49%的业绩在118只基金中排名第12,对应上证综指涨幅达到了130%。2007年,华夏大盘以226%的净值增长率夺冠,是同期上证综指涨幅的2.33倍。王亚伟至此一举成名,成为了中国股民心中的“股神”。2008年,在这场前所未有的大熊市中,华夏大盘净值仅下跌34.88%,在抗跌榜中排名第二,这一表现也最终确认了王亚伟在公募基金的旗帜地位。2009年,华夏大盘以116.19%的净值增长率再次位居第一。华夏策略精选基金的净值增长率为84.30%。2010年,王亚伟仅次于孙健波居于亚军。
  自王亚伟名动天下以来,往往一只股票一经发现被王亚伟买入就会受到热捧,结果导致其股价被推高,形成所谓的“王亚伟效应”,除了在定期报告中披露的重仓股外,王亚伟的“隐形重仓股”更是受人关注,甚至出现了“王亚伟概念”的股票,其影响力之大可见一斑。然而,随着王亚伟的出走,这段传奇故事终将告一段落。

  双雄出走阳琨或成下一个力捧对象

  对于王亚伟的离职,首当其冲的受到冲击的莫过于华夏基金。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华夏基金旗下共有26只基金产品,合计份额为1897.57亿份,总资产则为1977.5亿元。在上述资产规模中,截至2012年3月31日,王亚伟所执掌的华夏策略精选和华夏大盘精选的资产净值分别为25亿元和47亿元。仅从规模来看,王亚伟所执掌的产品不足百亿,很难想象会对华夏基金这个庞然大物产生多大影响。
  然而相对于这两只基金的规模而言,分析人士认为,王亚伟是华夏基金的一面旗帜,其执掌的两只产品也是华夏的拳头产品,一旦王亚伟离开,将可能动摇华夏基金份额持有人对于整个公司的信心,不排除出现大规模赎回的可能。实际上,据华夏大盘精选和华夏策略精选的一季报显示,华夏大盘精选2011年底份额为6.22亿份,截至今年一季末,总份额为4.62亿份,赎回份额高达1.599亿份,缩水比例达25.69%;华夏策略精选的规模则从12.17亿份缩至11.59亿份,赎回量为5834.35万份,缩水比例为4.79%。
  由于华夏大盘精选和和华夏策略精选长期处于封闭状态,一旦赎回,就可能再也进不去了。而从华夏大盘持有人结构来看,截止2011年12月31日,华夏大盘11597个持有人持有6.23亿份,户均持5.37万份;其中57.96%的持有人是机构,合3.61亿份,个人持有2.62亿份。考虑到个人客户的行为不具有一致性,赎回来自大资金的可能性很大。有分析人士认为,正是因为此前王亚伟出走的可能性较大,机构才开始撤出这两只给他们带来了丰厚现金分红的基金产品。
  “相对于王亚伟,我更担心范勇宏离开对华夏的冲击。”一位基金评价业人士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王亚伟是交易员出身,在华夏基金内部,平时同其他基金经理的交流实际上并不多,即使离开,实际上并不会对华夏的其他产品产生多大的影响,但范勇宏就不一样了。“这么多年来,在范勇宏的执掌之下,华夏基金一直执行铁血的业绩考核制度,无论你是多有名的基金经理,只要连续两年业绩排行在同类产品后1/3,同样毫不客气。”该人士认为,一旦范勇宏离开之后,来自中信证券新任命的“舵手”能否将这种传统保持下去,华夏基金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保持管理和人事上的独立性都很难说。
  渤海证券表示,由于事件确定后,投资者对于华夏大盘和华夏策略两只基金赎回预期的延续,可能会促使其继续抛售重仓股、降低仓位从而缓解赎回压力,因此建议投资者关注其重仓股的抛压风险以及同样重仓持有这些股票的偏股型基金的净值波动风险。
  业界对于王亚伟离开之后谁来接班也颇有揣测。而从华夏基金“造星”能力最强的产品——基金兴华的历任的基金经理来看,包括了王亚伟、江晖、石波、郭树强、罗泽萍、张益驰、刘文动、阳琨和杨明韬。自从刘文动升任华夏基金投资总监之后,阳琨就担任了这只基金的基金经理,从阳琨的业绩表现来看,执掌基金兴华和基金兴和都有着不俗的表现,有望成为华夏基金力捧的第二个王亚伟。另外,刘文动、罗泽萍和巩怀志也有可能会接任。

  公募最后一面旗帜倒下

  对于此次王亚伟和范勇宏出走的原因,市场揣测颇多,其中最为流行的,就是其与大股东中信证券的不和。
  自中信证券入主华夏基金后,范勇宏与中信证券董事长王东明之间的矛盾就开始显露。在中信证券每年一次的年会上,范勇宏从未露面。此前,为了符合监管要求,中信证券不惜放弃自己旗下的中信基金,让华夏基金吸收合并中信基金。在华夏基金吸收合并中信基金之后,人员变动也随之到来,但范勇宏强烈要求保留华夏基金管理和人事上的独立性。对于华夏基金的这种强势态度,当时作为全资股东的中信证券的恼怒可想而知。
  此后,因监管要求,中信证券不得不出售手中51%的华夏基金的股权。据传,华夏管理层一度自己接洽潜在购买者,试图主导此次股权出让,但最终还是让大股东中信证券占了上风。2011年,中信证券转让了华夏基金51%的股权,作价高达83.44亿元。
  中信证券2011年年报显示,截至2011年末,华夏基金总资产297266.65万元,净资产234549.30万元,营业收入283994.92万元,利润总额88508.83万元,净利润66735.61万元,员工764人。但与此同时,华夏基金向中信证券贡献的现金红利却高达69671万元,已经超过了华夏基金全年的净利润。在近乎入不敷出的情况下,华夏基金只好以给员工降薪来应对。2012年,华夏基金全体职工减薪15%-20%,高管降薪幅度甚至达到20%。
  实际上,范勇宏很早之前就公开表示,只有建立以人为核心而不是以股本为核心的治理结构,基金行业才能长久健康发展。
  而另一位证券业人士则对记者表示,除了众所周知的股东与管理层的不合之外,A股市场大环境的变化也是促使此次王亚伟离开的重要原因之一。长期以来,交易员出身的王亚伟擅长博重组、精于选股,在多个重组股中上演了股市神话。然而,随着创业板退市制度的出台,主板和中小板退市制度改革的启动,这种投资的土壤正在逐渐失去。实际上,早在2009年,王亚伟就曾罕见的公开表示,“如果我的投资风格确实无法再适应公募基金发展的要求,我也只能考虑其它的发展路径。”
  随着王亚伟的离去,中国公募基金业的最后一面旗帜也就此倒下。Wind统计数据显示,在王亚伟离开之后,在目前所有的公募基金经理中,任职年限在10年以上的也仅仅剩下了华安基金的尚志民(11.8年)和汇丰晋信的林彤彤(13.3年)。
  “王亚伟的出走,表明了中国公募基金业的人才流失和从业人员的频繁变动已经到了不得不正视的时刻。”上述人士表示,公募基金业的优秀人才的不断流失,表明这个行业正在不断地失去活力,已经到了需要坐下来重新探讨基金业的长期发展的时候。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王亚伟离职基本属实 传加盟天弘基金 2012-04-26
· 王亚伟管理基金双降遭遇巨量赎回 2012-04-25
· 王亚伟首季减仓近10个点 未来看好蓝筹择机加仓 2012-04-23
· 王卫东、王亚伟押宝“高送转” 2012-03-16
· 基金排名以稳求胜 王亚伟跌出前十 2011-12-16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