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写、记录、阐释……摄影印花(Photographic
Print)之于时装设计,正如数字图像之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从创意广告到iPhone快照,我们早已习惯于用数字“硬盘”来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作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时尚弄潮儿,设计师们自然不会错过这个“与时代共舞”的机会。在2012/2013春夏时装秀上,洋洋洒洒的“视觉日记”已成为一道蔚为壮观的风景。 影像与时装的情感链接 以Zero
+ Maria Cornejo的春夏女装系列为例,充满活力的亮色调以及成褶皱状下垂的抽象印花图案均来自玛丽亚?科尔内霍杜(Maria
Cornejo)在巴黎Quai
Branly博物馆拍摄的一系列照片。在乘游轮穿越博斯普鲁斯海峡途中,设计师用iPhone捕捉到的迤逦风光亦被搬到了模特儿身上。“摄影是我职业生涯的开端。我总是在不断地寻找图案与色彩——作为一种审视世界的方式,它赋予了时装秀一种更为私人化的叙事色彩。如今,我们生产的每一件印花时装上都附有标签,这样一来,客户便可读到照片背后的故事,并与时装建立起某种情感上的联系。”科尔内霍杜如是说。 同样,克里斯托弗?德?沃斯(Christopher
De Vos)和彼得?皮洛特(Peter
Pilotto)也以旅行中拍摄的照片为素材,然后对原始图像进行抽象化处理,直至造型和线条都变得“面目全非”。 “在最近一次前往印尼的旅途中,我们拍摄了许多照片。”皮洛特表示,“其中一些照片仅仅记录了某种转瞬即逝的情绪,另一些则成了印花设计的灵感来源。不过,通常我们都会对原材料进行再加工。”正如“一千部iPhone中有一千位蒙娜丽莎”一样,时装设计师亦将“体验”与“影像”贴上了个人创作的标签。 去年夏天,伦敦时装团队Basso
& Brooke的成员布鲁诺?巴索(Bruno
Basso)与友人自驾穿越西伯利亚,并由此萌发了有关2012/2013新春系列的灵感——用绚烂的热带色彩来中和西伯利亚的荒芜冷峻。根据巴索的描述,“乡村风景是秀丽的,但也是荒凉而落寞的。眼前的景色永远都是一成不变,令人昏昏欲睡。水流、森林、天空我都拍过……我开始不由自主地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时代、甘美多汁的巴西植物,然后把所有的元素都糅合到一块。”远在伦敦的克里斯托弗?布鲁克(Christopher
Brooke)收到巴索寄来的图样后,最终敲定了2012/2013新春系列的设计方案:“这是一次独一无二的旅行体验,你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布鲁诺倾注其中的情感。” 视觉日记尊重原作 许多设计师喜欢对摄影作品作特殊处理,以达到“异化”的效果;不过,喜欢原汁原味地呈现镜头下的美感的亦大有人在。 在担任耶尔国际时装暨摄影节评委期间,德莱斯?范诺顿(Dries
Van Noten)重新“发现”了青年摄影师詹姆斯?里夫(James
Reeve)。里夫的夜景照片是安静而幽深的,来自远处的灯光将夜色中的景物变作诡异的抽象图形;即便在范诺顿的时装秀上,它们仍保持着自成一体的独立姿态。“我喜欢照片里的那种现代都市风情。”范诺顿表示,尽管夜景图的整体色调偏暗,他仍希望“从中传达出某种乐观情绪”。 无独有偶,来自比利时的同行安?迪穆拉米斯特
(Ann
Demeulemeester)亦在本季推出的新款T恤衫上采用了一幅以飞翔中的鸟儿为主题的摄影作品。经特殊处理的图片看上去略显朦胧,个中含义却是不言而喻。“画面呈现的是鸟儿的记忆——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感觉。”迪穆拉米斯特解释道,“我喜欢鸟类身上的神秘色彩及其对自由的象征——你没法占有它们。” 与范诺顿一样,迪穆拉米斯特认为,摄影是美术的特殊表现形式,对原始图像的完整性应当始终保持敬意。早在10年前,这位以解构主义剪裁手法见长的独立设计师便与画家吉姆?戴安(Jim
Dine)进行了首次合作。彼时的她对戴安的乌鸦图一见倾心,于是想方设法联系到作者,并告诉对方:“我希望能把这幅图穿在身上,就像一张照片一样,而不仅仅是作为时装的附属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