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的财富机会 雪线上的淘金梦
2012-04-20   作者:袁原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秘鲁山地小镇林科纳达可能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淘金集散地。贫苦农民不分男女来到这里,在海拔5200米的矿井里无偿劳动,只为得到短暂特许为自己淘金。
  随着国际市场金价节节攀升,林科纳达的淘金大军持续膨胀。为追逐淘金梦,他们不顾个人健康和环境安全,以水银咬金的危险古法在雪线上淘金。

  艰难淘金路

  高原反应是林科纳达淘金者面临的第一关挑战。每当黎明降临,一批批淘金者即离开镇上简陋的居住区,踏上崎岖山路,向掩藏在冰川之下的矿井挺进。
  远处是安第斯山壮丽的冰川,脚下是崎岖的山路,但这并非令人愉快的远足。头戴安全帽、脚穿橡胶靴的淘金者沿着山路爬坡、下坡、再爬坡……注意避开一路上泥泞的车辙和成堆的垃圾。
  两旁的山坡上偶尔开凿有“洞口”,那是一家家小商店的窗户。他们出售毯子、工装裤和饼干……都是淘金者用得着的东西。
  路上也有女人的身影,她们是淘金大军中的“拾荒者”:自己不开采矿石,只是翻寻废弃矿石,万一运气好也能淘到黄金。
  她们也戴着安全帽、穿着橡胶靴,身上还披着当地特产的鲜艳羊毛毯。不少女人将毛毯打个包袱横系在背后,里面装着手套、工具和给养。
  林科纳达5200米的海拔高度几乎不适宜人类居住,更何况从事采矿之类的重体力活。多伦多大学医学教授乔伊·费希尔常年从事高原病研究。他警告,在这样的海拔高度活动,应尽可能行动缓慢。这绝非“琐事”。在玻利维亚海拔5400米的滑雪场实地研究时,费希尔团队多名成员因高原反应患上脑水肿,其中包括队医。
  然而,林科纳达的淘金者顾不了这么多,晚到一步金子就会被别人发现。他们紧赶慢赶来到当地人称之为“睡美人”的雪峰下,顾不得欣赏那如美女仰卧的雪山,直接钻入山坡避风处开凿的矿井中。

  免费“手工”淘金

  时至今日,林科纳达淘金者仍然以近乎“纯手工”的方式淘金。
  冰川上开凿而出的矿井中罕见工业化机器。这里没有电钻和粉碎机,更常见鹤嘴锄、铁锹和螺纹钢筋。小型翻斗货车可能是这里最“高技术”的工具,车体多余部分通通被去除,只为尽可能多地载矿石穿行于山间。
  一旦进入矿井,要尽快往更深处移动。因为井口温度较高,井道四壁的结冰随时会融化,可能造成山石脱落,威胁生命安全。最可怕的是矿井深处的有毒气体。去年,两名淘金者没有配备适当的通风装置,结果在矿井深处因为吸入有毒气体而死亡。
  每个矿井深数百米。矿工在井底开采矿石,除了工具击打矿层的声音,只有冰川雪水渗透岩层滴落的声音。3名矿工工作得格外卖力,第二天他们将为自己采矿。
  只有少数获得特许权的矿主能在林科纳达开采金矿。当地不成文的规矩是:淘金者为矿主无偿劳动;作为回报,矿主会给他们一、两天在矿内任意采矿,这段时间内采得的矿石归矿工所有。至于需要无偿劳动多久矿工才能为自己工作,这完全取决于矿主。通常,只有对采矿进度满意时,矿主才会“开恩”。
  自称监工的福斯蒂诺·帕里称,当地金矿成色不错,但没人知道这里到底蕴藏有多少黄金。“一流的地质专家来过这里,却没人说真话,”他告诉《多伦多星报》记者,“还有一家智利公司来此勘察过。”

  金矿“拾荒者”

  女人很少下井,她们往往守在山谷里,等待采矿人倾泻废弃的矿石。
  刚过早上6点半,一堆无用的石头就被倾倒在一处山坡下。附近的女人们立即行动起来,争相赶往石头堆。起初只有20人,后来很快有近200个女人聚集在这里。
  她们弯下腰,用穿着橡胶靴的脚翻寻石头。淘金“拾荒者”的竞争如此激烈,以至于她们来不及在现场一一甄别。只要看见差不多的石头,她们赶紧用鹤嘴锄和螺纹钢筋将其凿开,再将其中成色不错的几块装入随身带的麻袋。成色最好、最有可能含金子的石头则放在她们的围裙口袋中。
  不久,女人们的麻袋都撑得鼓鼓的。如果运气好,她们能从这堆废石中提炼出黄金,并以每克50美元的价钱卖给镇上的金店。当然,这也可能是白忙活。不仅累个半死,还白付一天的食宿费用。
  林科纳达的生活条件几近原始,但并不便宜。这里的生活用水来自冰川融雪,一桶水卖当地货币1索尔。镇上金店收购1克黄金的价钱是133索尔。每年两个月的冰冻期到来时,水源更加紧张,淘金者的日子也更难过。除了饮酒,淘金者唯一的消遣可能是嚼古柯叶。当地人相信,这能减缓高原反应。
  47岁的玛丽亚·马加丽塔在林科纳达当了3年淘金“拾荒者”,丈夫也在矿里劳动。尽管夫妻俩都没有固定收入,但马加丽塔认为,淘金比务农强。凭借淘金所得,两口子成功供养长子上大学,还抚养着另外两个孩子。

  诱人的黄金

  为自己采矿的那一、两天,矿工们把矿石背到镇上。每人背40公斤的矿石是常事。在镇上,他们付费25索尔切开石头。切割石头的时候得盯紧了,一不小心就会被店主掉包,店主会将成色好的石头据为己有。
  接着,矿工们将切割过的矿石背到专门的碎石店,在那里进一步捣碎矿石成细砂。这个过程更像一个宗教仪式。矿工们三五成群围在四周,一边喝酒一边唱歌,祈祷这批矿石产出大量黄金。
  14个矿工喝着当地啤酒,打赌他们采到的矿石能提炼出至少100克黄金。矿石被碾碎后,他们遵循数百年来淘金者的做法:将这些细砂石置入淘金盘中,并注入水银,然后用水反复冲洗。流水会带走比重较轻的砂石和杂质,而比重较大的黄金和水银则将沉积下来。将剩余的黄金和水银用一块薄棉布裹住,一名工人赤手使劲挤出多余的水银,得到一块汞合金。
  拿着这块汞合金,14人欢喜地找到一家金店,在这里,这块汞合金被放入坩埚加热,水银蒸发之后即可得到粗金。
  店主拿出天平,矿工们紧张得围拢起来:65克。这与他们的期待相差甚远,店主一定有猫腻!这14名矿工拿着粗金块来到另外一家店称量,依然只有65克。
  最后,他们以每克50美元的价格出售这块粗金。扣除加工费之后,每人分到218美元。矿工维尔弗雷多·帕雷德斯拿着刚到手的钞票来到街上,今晚又将彻夜饮酒狂欢。酒醒后,他又得苦干至少两个星期,才有机会再为自己淘金……

  危险的财富

  淘金给当地人带来致富的机会,却引发健康疾患、环境危机和治安恶化等各种问题。
  林科纳达淘金者以水银咬金的古法炼金,完全无视水银的毒性。水银是一种有毒物质,极易被人体皮肤以及呼吸和消化道吸收,长时间暴露在高贡环境中可以导致脑损伤和死亡。
  当地淘金者以水银精炼黄金,几乎毫无防护措施。他们赤手从淘金盘中取出汞合金,在金店提纯时也只有一根简单的排气管将高温汽化的水银排向室外。
  任意排放的水银危害环境。进入当地水循环体系,水银将污染水源、沉积在植物当中,毒害食物链。
  加拿大非政府组织“黄金工艺理事会”估计,全球大部分水银消费用于如林科纳达等地的小规模淘金,并造成大量温室气体排放。
  淘金者持续涌入也对林科纳达当地环境构成威胁。镇上常住人口已经超过3万,却几乎没有任何与之配套的基础设施。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当地人口增加的双重压力下,林科纳达的雪线连年上移。
  淘金给人们带来致富的机会,却令林科纳达治安恶化。镇上的金店最容易沦为打劫对象。据30年前移民至此的矿工鲁本·阿利亚加介绍,生意好的时候,镇上10多家金店一天能收购200多克黄金。去年3月,3个强盗劫持了当地一个金店老板,令其他金店老板人人自危。

  [相关链接]

  采金生力军——小规模淘金

  过度依靠人工、以水银炼金的小规模淘金方式并非秘鲁林科纳达地区特有。加拿大非政府组织“黄金工艺理事会”报告显示,全世界15%的黄金产自小规模淘金,出自150万个体淘金者之手。他们的累计产量远远高于全球任何一个大型金矿产出。
  然而,由于生产隐蔽、分散,小规模淘金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不少穷苦农民包括儿童不顾人身安全,无视法律禁令,仍然用水银炼金。
  “黄金工艺理事会”执行总裁凯文·泰尔默认为,黄金交易的巨额利益趋势淘金者铤而走险,坚持不安全的生产方式。“在农村,黄金转化为财富的能力更为直观而深入,”他说。
  由于农产品价格低廉且销售环节复杂,农民辛苦务农一年收入微薄。即使在公平贸易原则保护下种植有机咖啡,农民所得最多只有咖啡市场零售价的10%到12%。淘金却不同,辛苦劳作之后,淘金者所得大概是黄金零售价的80%左右。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汇市的淘金机会:澳元值得深挖 2012-04-10
· 汇市淘金的机会在哪里 2012-04-10
· 世界500强 为何挤在西部“淘金” 2012-04-09
· 今日观察文字稿-世界500强 为何挤在西部“淘金” 2012-04-09
· 金价攀升促澳大利亚再掀淘金热 2012-02-17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