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今年业绩表现较好的次新股基近期遭遇投资者大量赎回,而一些业绩表现一般甚至亏损的次新基金却得以保持规模的相对稳定。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市场环境下投资者“落袋为安”或炒短线的心态,导致基金陷入保规模还是保业绩的两难困境。但他们建议,对于基金而言,保持良好的业绩才是破局的根本,而投资者则应尽量避免“出赢保亏”。
绩优次新股基遭遇赎回
次新基金今年以来整体业绩表现较好,多数取得了正收益。天相投顾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4月17日,12只积极管理的股票型开放式基金平均净值增长率为5.37%,其中景顺核心和民生景气分别以18.39%和11.59%的净值增长率位列同类基金前两名。基金业内人士表示,部分次新基金在今年2月市场反弹时把握住了建仓时机,因此业绩表现比较突出。 净值快速上涨给基金带来的并不只是欣喜,更多的却是赎回的压力。据悉,一些今年以来业绩表现突出的次新基金遭到投资者大量赎回,其中次新股基表现尤为明显,有的基金成立以来赎回总量已经接近其首募规模的80%。 一家旗下次新基金赎回总量过半的基金公司透露,赎回份额中有一部分是帮忙资金,不过这主要出现在基金刚打开申购赎回时,后期的大量赎回主要是投资者获利了结。“剔除部分帮忙资金,普通投资者的赎回量依然很大,这与市场环境不佳和投资者落袋为安的心态有关。”该公司人士说。 有基金业内人士表示,那些收益率稳定地维持在2%左右的次新基金所遭遇的赎回量较少,但是在3月大盘下跌时也开始面临赎回潮。而业绩表现较差甚至亏损的基金,却得以保持规模的相对稳定。“投资者被套牢了自然不愿赎回,尤其是一些净值维持在0.9元左右的基金。” 招商证券基金研究与产品设计分析师宗乐表示,历史数据表明,我国的基金投资者具有较明显的处置效应,即在处置基金时,倾向于赎回赚钱的基金而继续持有亏损的基金,也就是所谓的“出赢保亏”效应。普通投资者主要受心理因素的影响,采取非理性行为;而机构投资者受处置效应的影响,则更多是出于财务记账方面的考虑。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市场信心不足,一旦赚了钱,投资者首选落袋为安。但是投资者大量赎回那些收益率高的基金,会迫使基金经理不得不被动减持原本表现较好的股票,这样对于老持有人来说是不利的。
业绩持续增长才是根本
“能让投资者赚到钱走,我们也很欣慰,但是业绩做得好规模反而缩水,确实头疼。”一位基金业内人士诉苦。 有业内人士向中国证券报(微博)记者透露,确实有基金为了保住规模而将净值增长率维持在较低水平。“基金的收入来源主要是管理费,被‘套牢’的投资者往往不会‘割肉’赎回,如此保规模就保住了管理费。”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基金公司应当对投资者负责,保规模和保业绩之间应当首选保业绩。如果为了维护短期规模就人为降低业绩,只能是竭泽而渔。 民生加银表示,业绩好的基金反遭赎回,这与市场环境和投资者心态有关。基金公司作为资产管理公司,应当以投资者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只有首先给投资者带来赚钱体验,今后才能通过持续营销和投资者教育,不断引导投资者形成长期投资理念,从而维持基金规模的持续增长。 宗乐也认为,持续稳定而优异的投资业绩才是基金规模增长的核心动力。因此,对于基金来说,首先要把业绩做好,同时要加强投资者教育;对于投资者来说,在投资基金时,要根据自己的投资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构建基金组合,并通过学习尽量免受处置效应的影响,必要时可以咨询专业投资顾问,对基金组合进行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