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管理数十个年金账户,还要兼顾专户业务;不仅要做投资,还要承担重要客户的营销任务……有基金公司投资经理感叹,做年金等私募类业务真的需要三头六臂。 一家基金公司的投资经理展示了他近期的工作日程表——他管理的几十个年金组合,有的要建仓,有的要减资,有的要清仓,有的要补头寸,有的要写季度资产配置,有的要清理低评级债,有的要清理城投地产债,有要逆回购的,要给不满意的客户写说明,还有月报季报,“关键是,上述工作同时进行!” 北京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的投资经理透露,他现在管理着几十个年金组合,还要兼顾一两个专户产品。“年金和一对一的重要客户,每两三天就有一个投资需求,净值一旦低于面值,就得写亏损报告。” 不仅如此,投资经理还得承担大量营销任务。有投资经理坦言,安抚客户甚至挤占了调研时间。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的投资经理算了笔账,一般大型基金公司的投资经理手里有四个左右的重要客户,日常拜访加上业绩不好时去沟通背书,一年需要出差20次左右,“去年的股债双杀行情下,沟通的次数就更多,调研和路演都没有时间参加。” 但是,私募业务是基金公司眼红的肥肉,大意不得。“年金和一对一客户一般都是大企业,维护不好,动辄上亿到几十亿的资金就没了。”深圳一家中型基金公司机构客户部人士称。 事实上,基金公司小心维护私募机构客户的另外一个原因在于,尽管管理费不多,但实际收入比扣除了渠道费用的公募产品要高。以年金为例,只是在开拓期公关营销费用高,但年金都是大单,单位成本比公募低很多。一般大的企业集团会把年金资金分散到三五家基金公司,只要不在几家中排名垫底,年金资金基本上是只进不出。以现在的市场环境,公募产品很难募集到同等规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