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只是看起来美
2012-04-17   作者:吴婷婷  来源:证券日报
 

    与给出的最高收益率相比,星展银行今年以来已到期的13款产品并不那么有吸引力——13只产品中有12只收益率低于3%,其中3只负收益、3只零收益。
  动辄超过10%,甚至高达30%以上的年化收益率,这样的银行理财产品是否很吸引眼球?金融危机后一度沉寂的结构型理财产品市场已开始升温。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已有235款结构性产品发行,平均最高预期收益率为7.9%,星展银行的一款产品更是给出32%的收益上限。
  对普通投资者来说,无论是否能够读懂复杂的产品说明书,高收益率都是很大的诱惑。但实际上,目前结构性产品多为保本、部分保本或非保本的浮动收益型产品,由于触发条件等的严格限制,超高收益或许只是“镜中花水中月”,沦为银行营销的噱头。投资者不仅难获高收益,反而有可能损失本金。

  结构型理财卷土重来

  资讯统计数据显示,截至4月15日,今年以来已有7286只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较去年同期增长24%。在新发行产品中,非保本浮动收益型成为主力,共发行 4474只,同比增长37%,占同期理财产品新发行市场的61.41%。另外,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商业银行发行结构性理财产品的热情大涨,共计发行235只, 1—3月发行量分别为46款、92款和97款,呈现递增态势。最高预期收益率平均达到7.9%,星展银行更是包揽了收益率排行前五的所有产品,其中 “股得利”系列1204期12个月证券挂钩人民币结构投资产品预期收益率最高,达到32%,另四款产品的最高收益率也在18%-22%之间。
  一家不愿具名的第三方评价机构分析师对记者表示,今年以来结构性产品发行开始抬头,一是由于今年以来信贷出现松动,流动性紧张的局面缓解,银行传统的投资标的,如债券等收益率开始下降。为保持收益率的吸引力,银行希望通过发行收益率相对较高的结构性产品来留住客户。另一方面原因是,吸取金融危机的教训后,目前国内银行,尤其是中资银行非常注重声誉风险,在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挂钩标的和产品设计方面都很谨慎,产品多是半挂钩形式,多数资产还是投资于固定收益类资产。

  高收益理财看起来很美

  上述分析师进一步表示,目前纯粹的结构性产品也就是全挂钩产品大多由外资银行发行。对于收益大幅超出市场平均收益率的一些产品,投资者获得最高收益的机率实际上并不大。
  以星展银行近期销售的一款结构性产品为例,据星展银行北京某支行理财经理介绍,这款“股得利”系列1212期——五年期人民币结构性投资产品以“三桶油”港股为挂钩标的,为100%保本产品。该产品以2012年4月19日为初始定价日,产品设定每三个月有一个观察日,若在观察日出现敲出事件(即触发事件),则产品中止,客户可获得7%的收益率。敲出发生的认定标准为3只股票中观察日表现最差的一只涨幅达到3%。若未发生敲出事件,则客户于每个收益支付日可获得相关收益金额。
  对于收益的认定,上述客户经理对记者表示,必须同时满足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只股票日涨跌幅在一定的范围内才可兑现。假设三只股票的股价都为100元,当日三只股票的价格浮动区间在85元到105元之间时,客户可以获得5%的收益率。 在最理想情况下,投资该产品可获得12%(5%+7%)的年化收益率,但据上述分析师表示,这种情形发生的可能性很小。
  “尽管投资的标的股票像‘三桶油’这样股价关联性很高,但要同时满足最高收益率的所有要求概率却很小。首先,触发条件是三只股票同时上涨且涨幅在3%之上。即便触发事件发生,也没法保证每个交易日3只股票的股价均在规定的区间内浮动。”她表示。
  从星展银行另一款创下今年以来最高预期收益率的产品“股得利”系列1204期12个月证券挂钩人民币结构性投资产品来看,也存在相似的情况。根据该产品说明书,只有未发生障碍触发事件,并且标的物的最终收市水平为216.9999,即刚好碰到触发条件边界并高于初始收市水平时客户才能获得32%的年化收益率;若仅发生了障碍触发事件,标的物的最终收市水平高于触发条件时,收益率为6%。在最差情形中,即未发生障碍触发事件,并且最终收市水平低于执行水平,则客户需要承担5%的本金损失。
  实际上,与给出的最高预期收益率相比,星展银行今年以来已到期并披露到期收益率的13款产品并不那么有吸引力。统计显示,13只产品中“股得利”系列0948期 --18个月期香港通讯科技股票篮子挂钩人民币结构性投资产品表现最好,但也仅取得5.5%的到期收益率。其余12款产品的到期收益率均在3%(含3%)以下,其中“股得利 ”系列1102期--12个月中国国航H股挂钩人民币结构性投资产品、“股得利 ”系列0972期--12个月中国平安H股挂钩人民币结构性投资产品、“股得利 ”系列1105期--12个月和记黄埔股票挂钩人民币结构性投资产品3款到期收益率为负,另有3款产品零收益。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理财产品发行现疲态 资金或逐步回归储蓄 2012-04-13
· 抗通胀 这些理财产品也能跑赢CPI 2012-04-11
· 理财产品"退烧" 中短期仍是热点 2012-04-09
· 在售银行理财产品[2012-04-06] 2012-04-06
· 近期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全面走低 2012-04-06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