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到期产品:200款收益超6%
2012-04-09   作者:  来源:理财周报
 

  5586款产品红黑榜:200款收益超6%,珠峰渣打27%,垫底渣打0.7%

  红榜前20名中,渣打银行有9款产品入选,其次是恒生,7款入选,再次是哈尔滨银行的2款,中信和民生的各1款。而收益为10%以上的产品,共有17款,几乎全被渣打和恒生包揽
  对政策反应最为敏感的,莫过于市场。
  政策的干预、存款准备金的下调,使得短期理财产品如昙花一现、高收益产品也似当头棒喝。
  清明小长假,是调降之后的第一个法定假日,而坊间理财产品的发行,打破了以往节假日“炙手可热”的惯例,冷清异常。
  相反,到期的理财产品则一浪接着一浪,5586款产品,盘旋在27%和0.4%之间的收益波幅,使得本不明朗的理财产品市场,更加如梦如幻了。

  5586款产品到期

  截止到一季度末,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到期数共有5586款,投资对象多为债券类、结构性产品、货币市场工具类等。其中,结构性票据、信贷资产类产品等大多实现了高收益,而挂钩标的为期货、汇率等的产品则表现较弱。
  从投资期限来看,短期类的理财产品收益率明显低于去年同期,中长期理财产品因发行量一度处于低潮,收益率较以往同期并未见大幅升高。从产品类型来看,非保本浮动型的产品取得的整体收益高于保本型产品。从投资标的来看,信贷类产品锐减,混合类产品占据了半壁江山,另类投资成为理财产品市场的奇葩。从发行银行看,高收益排行榜中,外资行仍稳坐排头兵的霸主地位,股份制银行优势外显。
  从收益率来讲,获得6%以上收益率的产品高达200款,而不足2%的收益率的产品也有54款,也有18款产品并未实现预期收益,我们将其称之为“红榜”和“黑榜”。
  即便如此,零收益、负收益的产品并未在过去三个月里出现,正如一家大型外资行的高层所言,“国内的理财产品还处于一个不断自查的过程中。”
  “现在的投资者不再一味地追逐高回报了,投资理念趋向理性,而银行的风控意识也逐渐提高,针对不同风险级别的人群提供的选择也不一样。部分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在银行风险分级中属于低风险或中等风险产品,但其预期收益率水平较保本保收益产品有一定的优势,因而受到投资者和银行的双重推崇。”一家研究银行多年的证券行业的分析师称。

  红榜:外资行包揽,渣打27%登顶

  在这5586款到期的理财产品中,虽说中资行的产品在数量上占据压倒性的优势,但单凭收益率来讲,外资行是绝对的大赢家。
  根据理财周报零售银行实验室监测,在理财产品的高收益率排行榜中,前12名都是外资行的天下,准确地说,是渣打和恒生的天下。在前20名中,渣打银行有9款产品入选,其次是恒生,7款入选,再次是哈尔滨银行的2款,中信和民生的各1款。而收益为10%以上的产品,共有17款,几乎全被渣打和恒生包揽。
  无独有偶,这20款高收益产品,除了第一名渣打银行的代客境外理财产品QDSN11060I和第20名民生的非凡资产管理(外汇增利型)1114期D款,投资期限分别为268天和183天外,其余18款清一色都是投资期限为一年期以上的产品。
  从发行银行来看,高收益排行榜的前三名,均为渣打银行。这三款产品,均为非保本浮动型收益的QD产品,投资币种为新加坡元和美元,投资对象为结构性票据,投资期限分别为268天、369天和369天。其中,代客境外理财产品QDSN11060I,投资起额为200万新币,预期收益率最高为15%,实际收益则高达27%,勇夺高收益冠军。QDSN11049I和QDSN11048I,实际收益均达到15%,起买金额为5万美元和7万新币。
  恒生银行的「股票挂钩部分保本投资产品」—“连连盈”可自动赎回(OTZR50)和「股票挂钩部分保本投资产品」—“步步稳”(OTZR14),起买金额均为10万元人民币,投资期限为1年,虽然给出了17.4%和13%的预期收益率,但最终二者取得了均为13%的收益,挤入红榜排名第四和第五名。
  在200名红榜单中,城市商业银行的占比明显增加。其中,多家城商行榜上有名,如哈尔滨银行、杭州银行、稠州银行、南充商业银行、齐鲁银行、徽商银行等。
  哈尔滨银行发行的“丁香花理财”财富尊享201104号产品和“丁香花理财”惠赢201101号产品,均为一年期产品,最终都取得了8.8%的收益。杭州银行的“幸福99”1124期(信托受益权投资型)银行理财计划、顺德农商行的精英理财大客户尊享第11070期、东莞银行的2011年“玉兰理财”平稳增利系列32号个人理财计划、泉州银行的“海西源泉”货币型个人理财产品(2012005期)等,分别取得了7%、6.9%、6.5%、6.3%的收益。
  从挂钩的币种来看,人民币仍占居市场主题,但澳币产品仍占据要位。红榜前200名,79款为挂钩澳元的产品,最高收益率为8.25%,为民生银行的非凡资产管理(外汇增利型)1114期D款,最低收益率为6.05%,为交通银行的“得利宝新绿”澳元理财产品(FHBB1429)。

  黑榜:中信银行0.36%垫底

  今年一季度,到期的5586款理财产品中,实际收益率不到2%的产品共有54款,分别集中在中行、中信、交行和上海银行。
  其中,中信银行有4款产品仅获得了0.36%和0.4%的收益,成为名副其实的扯后腿者。中信理财乐投1101期(大豆联系款)、中信理财乐投1101期(玉米联系款)、“智赢十号”基金联系型理财产品(B款)、“智赢十号”基金联系型理财产品(A款),四款产品均为投资期限一年的产品,且为保证收益型产品,挂钩标的为期货和黄金。
  别看渣打摘得了高收益排行榜的头名状,在收益排行榜的黑名单上,渣打同样榜上有名。市场联动系列MALI11231C和同系列MALI10130E,投资期限分别为3个月和一年半,最终分别获得了0.5%和0.67%的低收益。
  低收益的排行榜上,仅有6款为长期投资期限的产品,且收益率均未达到1%。追溯这几款产品的发行时间,则可以带来很多思考。如渣打的动态回报投资指数基金挂钩MALI09114I,2012年2月28日到期,收益率仅为0.932%,投资期限为2.5年,则其发行时间为2009年8月21日,加上该产品挂钩标的为基金,根据过去两年的市场表现,该产品能取得如此低的收益的原因也就不言而喻了。
  收益率未达到1%的还有短期产品,如中行发行的汇聚宝HJB1112DC2M-加拿大元期限可变产品、汇聚宝HJB1111CC2M-加拿大元期限可变产品均取得了0.9%的收益率,其投资期限为2个月,投资标的为债券和货币市场方向。
  “这两款产品的投资币种为加币,在欧债危机横行的情况下,没有亏得一塌糊涂应该很满足了。”一位经常购买理财产品的李女士说。
  从发行的币种看,在这50余款预期收益率不到2%的产品中,只有7款为人民币产品,其余47款均为外币产品,包括17款日元、12款港币、6款欧元、4款美元、4款加元、4款英镑。
  从发行的银行来讲,黑榜中,中行有28款名列其中,其次为交行的15款和上海银行的4款等。

  18款产品未实现预期收益

  良莠不齐,一直是理财产品市场的常态。在这5586款产品中,被列入黑榜单的,除了那54款2%以下的低收益的产品,还有18款未实现预期收益的产品,且均为人民币产品。
  众所周知,预期收益不代表实际收益,两者有些许差别还情有可原,但差别过甚,则就需要银行重新审视了。在这18款产品中,收益率差别最大的当属渣打银行发行的指数基金挂钩MALI09114I,预期收益为12%,最终却冲向了0.932%的收益率。其次还是渣打的市场联动系列MALI11231C,预期收益为7%,实际收益仅有0.5%。再次为光大银行的阳光理财A+计划2010年6期1,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相差5个百分点,而恒生银行的连连盈(OTZR50),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也相差超过3个百分点以上,预期收益有17.4%,但实际收益仅有13.97%。
  红榜排名前20款的产品,投资方向均为信贷资产、债券和货币市场工具。提及此类理财产品未能实现预期收益的原因,交行上海一家支行的理财经理说,利率挂钩很难做到保本,如果客户要求回报不高,银行还是可以做的。不过,这就要看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了,如果接受不了不保本的高风险,建议还是不要购买此类理财产品。

  短期产品收益普降,渣打包揽红黑有说法

  纵观这200款红榜产品和72款黑榜产品,理财周报记者发现,曾一度被“沉痛打击”的高收益的短期理财产品在本次排行榜上消失得无影无踪。
  在收益率高于6%的产品中,收益率最高、期限相对较短的当属招行的节节高升—安心回报澳元115号,该产品投资期限仅有32天,却取得了8%的实际收益,且为保证收益型产品。
  而该行的另一款仅有39天的产品,节节高升—安心回报澳元117号,最终也取得了8%的高收益。
  而在到期黑榜的排行榜中,超短期如仅有7天投资期限的产品则有表现,且这仅有的4款超短期产品,发行银行均为中国银行。如欧元自动滚续理财产品HJB1010G7D71、欧元自动滚续理财产品HJB1010G7D72、欧元自动滚续理财产品HJB1010G7D73、欧元自动滚续理财产品HJB1010G7D74,均为挂钩债券和货币市场的超短期产品,实际收益率分别为1.95%、1.8%、1.7%和1.6%。
  对于头顶着冰火两重天的渣打,则有着自己的说法。
  该行相关负责人告诉理财周报记者,由于市场的不确定因素,理财投资有风险,渣打的理财产品通过对市场的研判来设计理财产品,而非如国内的某些理财产品实质为信贷类产品。
  另外,在产品创新方面,渣打产品发行数量尤其在金融海啸前也较同行业为多。基于上述两点,造成理财产品有时候表现不同。
  “但是我们在观察一季度到期的产品中也可以发现一些差别。一季度到期表现较好的产品多为港股红筹挂钩的结构性投资产品,发行于2009-2012年不等,市场研判一般为温和看多电信、能源、科技等板块。从结果来看,产品对市场的预测与走势比较吻合。在结构上,也采取了较为保守的保本型设计,配合提前终止机制增强潜在的流动性,以及较高的观察频率来增加获利出场的机会。而表现一般的产品多为金融海啸前发售的非保本结构性票据产品。由于不可避免的系统性风险,在金融危机来临时,产品设计中的一些‘安全气囊’保护机制均没能抵挡金融海啸,此后又经历了欧债危机,并且有人民币2007年以来升值因素的多重影响,导致这些产品在今年到期时仍然面临浮亏。”

  (3)QDII产品回暖:88.5%净值上升,226款产品一半亏损

  渣打银行开放式黄金指数产品累计收益124%,同时该行基金精选之DWS气候基金美元款亏损51.50%

  2012年,对QDII而言,是世界末日的结束,而不是开始,至少在刚过去的一季度如此。
  2012年一季度,正在运行的226款银行系QDII理财产品中,200款理财产品净值上升,净值增幅最高达18.40%,实现净值上升的产品占比88.5%。

  一季度九成产品净值上升

  普益财富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3月末,正在运行的银行QDII理财产品共226款,平均净值为0.9925元,最低0.4850元,最高2.2365元;而2012年一月初,正在运行的244款银行QDII产品平均净值仅为0.9367元,最低0.4375元,最高2.1979元。
  第一季度,银行QDII理财产品净值普遍上升,平均净值上升0.0558元,上升超6%。具体到产品而言,226款产品中,200款一季度实现净值上升,占比88.5%,26款产品净值则下跌。
  其中,东亚银行发行的基金宝2.2中东海湾基金产品净值增幅最高,净值由年初的0.5977元上升至0.7077元,一季度涨幅达18.40%。
  一季度收益率最低的产品则来自渣打银行,该行2008年4月6日发行的基金精选之美林黄金基金欧元款,净值由2012年初的1.2422元下降至3月末的1.1278元,跌幅为9.21%。2012年第一季度,226款银行QDII产品净值平均增幅为6.42%。
  “QDII产品主要投资海外市场的开放式海外基金,净值上升的直接原因是海外市场回暖,近期美股涨至高点,欧债危机也得到了缓解,欧洲市场回暖。”平安银行某理财分析师向理财周报记者表示。
  海通证券认为,美联储联手其他五家央行向遭受欧债危机打击的银行提供流动性支持,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出现2003年以来最大涨幅,美股在多项利好刺激下大涨。
  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年底人民币兑美元的“十连跌”也催生QDII成为避险渠道。
  花旗(中国)金融市场部董事总经理张昕表示,人民币贬值亦将导致以人民币计价的QDII基金净值的上升。人民币未来或转向双边波动,这对于QDII产品和外汇理财产品来说是一个新的契机。

  银行新发QDII产品再起苗头

  曾几何时,QDII被认为是外资银行的制胜法宝。外资行因海外市场的优势,对QDII产品信心满满,踌躇满志,只不过出乎他们意料的是,银行QDII理财产品一落地,便接连接受了2008年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洗礼,让外资行与QDII产品一起,背上了“坑爹”的骂名。
  在投资者的不断投诉和质疑下,外资行几乎终止了新发QDII理财产品。
  “他们在QDII理财产品上跌过跟头,吃过大亏,加上市场那么大的压力,自然要停下来。”平安银行某理财分析师表示。
  普益财富数据显示,目前在运行的226款银行QDII理财产品中,外资行发行201款,占比88.94%;其中,花旗88款,渣打81款,汇丰18款,东亚14款。
  226款正在运行的银行QDII理财产品中,大部分成立于2007年和2008年,最晚成立的产品是渣打的贝莱德全球基金–欧洲基金USD和施罗德环球基金系列–亚太地产基金USD两款产品,均成立于2010年4月7日。此后的两年中,新发行QDII理财产品寥寥无几,银行几乎终止发行新的QDII理财产品。
  外资行对QDII的信心从来就没有丧失过,金融危机中他们忍辱负重。如今,市场回暖,外资行异常兴奋,自然不会轻易让机会溜走。
  2012年2月27日,星展银行宣布推出第一款代客境外理财产品(QDII)——“美国石油基金结构性票据”。星展该款理财产品最低投资金额为两万美元或等值人民币,收益上不封顶产品可以每日赎回。
  星展中国个人银行业务总经理朱亚明表示,虽然星展早在两年前就获准发行QDII产品,但考虑到次贷危机后的市场情况并不稳定,当时国内的投资机会尚佳,且人民币升值强势,因此在产品开发上,决定暂时把注意力集中在国内市场。
  新发QDII产品市场,星展银行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近日,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行长关达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考虑到过去几年人民币一直上升,我们的QDII额度使用得不多,如果时机恰当的话,我们会加大QDII产品的发行量。

  QDII迎来拐点?

  两大危机把QDII送入万丈深渊,伴随着无尽的指责与谩骂,QDII在面世后不久便进入“世界末日”。
  2012年,海外市场的暖风让QDII的有了几分热度,就连A股都有“小阳春”。那么,回暖之后的银行QDII理财产品,未来趋势将会如何,2012年会是QDII的拐点吗?
  星展中国个人银行业务总经理朱亚明认为,2012年起,美国经济逐步平稳,就业市场开始复苏;中国经济也没有出现硬着陆的迹象;欧元债务危机则随着希腊债务的缓解,正逐步走出阴云;而英国、日本等再度宽松货币政策,美国也摩拳擦掌,计划实施第三次量化宽松(QE3)。基于以上几个因素,投资海外市场的机会可能由此来临。
   “随着2012年市场流动性趋于宽松,大笔资金又将流入新兴市场,欧债危机缓解、全球经济复苏也将催生大宗商品的刚性需求,在上述背景下,QDII产品龙年有望打响翻身仗。”东亚银行财富管理中心负责人陈柏轩表示。
  陈柏轩同时提示:“美元短期偏弱、中国市场的刚性需求旺盛对大宗商品亦是利好。不过如果欧债危机持续发酵,坏的数据公布对大宗商品不利,因此整体看,大宗商品风险仍不可忽视。”
  平安银行某理财分析师则向理财周报记者表示:“说是QDII的拐点倒还没到那个程度,尽管美国经济复苏的信号比较明显,未来几年将会持续;但欧债危机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经过去年的大涨后,目前黄金的防御性也并不是很强。”
  在QDII理财产品投资选择上,上述平安银行分析师建议,资源类挂钩产品和美国某些指数基金潜力较大,QDII投资者可以考虑。

  五成仍负收益,QDII产品高风险

  银行QDII理财产品近几个月的回暖,抹不掉过去几年亏损的现实。
  普益财富数据显示,2012年一季度末运行的226款产品中,仍有110款净值低于1元,占比48.67%。净值大于1.2元的产品,仅有29款,而这些产品基本都是2007年、2008年成立,也就是说,4年多累计收益率高于20%的产品不到30款,仅占比12.7%。
  116款实现正收益的银行QDII理财产品中,净值最高的为渣打银行发行的开放式黄金指数人民币UTSN003。该产品成立于2008年8月25日,截至2012年3月29日,该产品净值为2.2365元,实现累计收益123.65%,年化收益率超过30%。
  其他3款累计收益超过50%的产品均为渣打、花旗发行的邓普顿环球总收益基金系列产品,渣打的邓普顿环球总收益基金USD、邓普顿环球总收益基金EUR分别实现累计收益54.38%和71.89%,花旗的邓普顿环球总收益基金欧元款累计收益为77.78%,三款产品均成立于2008年。
  110款负收益银行QDII理财产品中,亏损最严重的是渣打银行发行的基金精选之DWS气候基金美元款。该产品成立于2008年4月6日,截至2012年3月29日,该产品净值仅为0.4850员,累计亏损51.50%。亏损超过20%的共有41款,占运行总产品的17.98%。
  110款负收益产品中,大部分由外资行发行,其中花旗、渣打分别占39款和35款,汇丰为13款,东亚为7款;中资行有17款产品一季度为负收益,而目前正在运行的QDII产品中中资行仅有25款,也就是说中资行只有8款产品为正收益。
  外资行对QDII的信心从未减弱过,外资行对QDII的野心也从未丧失过,他们把过去几年普遍亏损归咎到市场,为自己的失败找了一个借口,但他们从未自我反思,从产品设计上进行改善。
  “外资行都是逐利性的,中资行有其他利润点,所以发QDII理财产品较少,QDII却是外资行的优势,也是他们鲜有的利润点,所以市场一有复苏的迹象,外资行的QDII理财产品又开始多了。他们从来不考虑市场的需求。”平安银行某理财分析师向理财周报记者表示。
  上述分析师还认为,在外资行逐利性驱使下,目前的QDII市场还是一个不成熟的市场,外资行没有从产品风控设计上解决问题,一旦市场下跌,将出现本金亏损风险。
  星展银行最新发行的“美国石油基金结构性票据”产品说明书显示,该产品的收益会随着油价上下波动,属于高风险产品,因此只适于具有一定投资经验、且风险承受能力较高的客户才能购买。在最差的可能情况下,标的基金于定价日的实际执行价格为零,客户不仅在产品到期时无法获取任何收益,而且将损失全部的本金。
  而不保本、损失全部本金风险,存在于大部分的银行QDII理财产品中,QDII理财产品是一种名副其实的高风险理财产品。
  “由于具有高风险,对于一般投资者最好不要购买QDII产品,有经验的投资者则一定要对QDII产品的投资方向和挂钩标的仔细研究,了解它的性格和历史表现,根据宏观趋势进行判断。”上述平安银行理财分析师建议。

  (4)外币理财发行量收益率双回落,澳元产品最高收益8%

  美元产品数量仍占据绝对优势,为207款,港币其次为96款,第三位澳元为93款,最少为加元,仅4款

  在银行理财产品市场中,虽然只占据很小的比例,但随着持有外币投资者群体逐渐扩大,加之外汇市场震荡引发的机会效应,外币理财产品虽种类不多,但重要性已不容小觑。抛开设计较为复杂的外币结构性产品,外币货币市场类产品以其相对较高的安全系数吸引了越来越多投资者的注意。
  理财周报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共有14家银行发行外币货币市场类理财产品,总数为533款,在全部理财产品市场中获得9.08%份额。
  与风云变换的外汇市场相呼应,外币理财市场也时常经历大起大落,今年一季度,发行量从低谷处直线攀升如今又归于均值,但整体上来看,收益已较此前有所回调。
  一季度发行量冲高回落,

  收益率难现辉煌

  众所周知,去年年末,外币理财产品特别是澳元理财产品曾掀起一波亮眼的小高潮,收益不断突破新高,一时成为市场追捧的对象。
  而进入2012年,彼时的情形却随着市况发生了变化。一月份外币货币市场类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仅为131款,高收益产品更是鲜见。
  没想到二月开始,此类产品发行量突然激增,月发行达到237款,环比增长已近乎翻番,只是此景不长,三月此类产品发行再次回归平和状态,仅为165款。
  “总体而言,外币理财产品的发行还是比去年保守一些,受债务危机影响,外汇市场动荡不安,银行对于此类产品还是保持比较谨慎的态度。”花旗银行一位理财经理对记者表示。
  另外,在收益率方面,外币理财产品的风光也不如从前。
  以中国银行为例,汇聚宝外币系列产品中,期限为6个月的“美元期限可变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从2月1日发行款的3.5%,一路下调,3月14日发行的同类产品,预期收益已降至2.6%,而6个月的欧元产品同样从2.65%下调至2.10%。
  无独有偶,交通银行旗下的得利宝新绿外币系列产品,所有币种产品的预期收益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全线下调。
  收益普降的原因,上述人士认为,与流动性压力逐渐缓解和经济衰退的趋势密不可分。不过随着各国的货币政策及汇率市场的变动,此类产品可能出现新的投资机会。
  当然,高预期收益的产品目前依然存在,今年一季度发行的外币理财产品中,最高预期收益产品来自招商银行,“金葵花安心回报之澳元岁月流金131号理财计划105207”预期收益8%,投资期限34天,保本浮动收益类,而农业银行“2012年第55期金钥匙·本利丰澳元理财产品B12055”的预期收益也达到7.9%。但即使如此,这样的收益水平也较去年年末逊色许多。
  虽然一季度发行产品的预期收益“冠军”来自招商银行,但在外币理财产品方面发行力度最大的还属交通银行。
  据统计,一季度交通银行发行的外币货币市场类产品共计153款,在此类产品总发行量中占比高达29%。而在预期收益方面,交行产品也颇为亮眼,2012年“得利宝”至尊新绿澳元1年产品2431120072、2431120044、2431120002均预期收益7.8%,投资期限1年。
  除此之外,中国银行也是外币理财业务的大户,且发行产品多为货币市场类。中国银行拥有最为丰富的外币理财产品线,澳元、美元、英镑、日元、欧元、港币、加元均有相关产品发行,其中澳元和美元产品担纲该行此类产品中的绝对主力。

  澳元产品横扫高收益榜单,

  加元遭冷遇

  理财周报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发行的外币货币市场类理财产品涉及七大投资币种,分别是美元、澳元、加元、港币、日元、欧元、英镑。
  其中美元产品数量仍占据绝对优势,为207款,港币其次为96款,第三位澳元为93款,最少为加元,仅4款。
  虽然从数量上来讲,澳元产品的份额远不及美元产品,但表现却比后者抢眼许多。不管是相关类型产品发行数量进入下行通道,还是澳洲下调基准利率,澳元理财产品均一路高歌,持续称霸理财产品高收益排行榜,普遍收益率高于同期限同类型的人民币理财产品。
  一季度发行外币货币市场类产品预期收益最高的前74位,都是澳元理财产品。而在过去一段时间,市场上出现的不论外币结构性产品还是外币货币市场类产品,绝大多数归属澳元。
  本季度发行外币货币市场类产品的14家银行,除上海银行、深发展银行和兴业银行、邮储银行、北京银行5家外,全部涉足澳元产品,当中最积极者依旧是交通银行和中国银行。
  当然也有部分银行执着于单一货币产品的发行,比如兴业银行、上海银行、北京银行一季度发行外币产品均为美元产品。
  据了解,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前,外币理财产品中,美元产品曾经红极一时,作为强势货币,受到广大投资者追捧,收益一度高于人民币理财产品。交行也以主打美元澳元的特点,表现出收益率方面的绝对优势。
  而如今,美元产品虽仍占据主流地位,但光环已退去许多,反被澳元产品的风光取而代之。业内人士认为,澳元本身属于高息货币,又具有商品货币的特性,与澳洲资源挂钩,利率水平市场化,而且从目前情况来看,澳元不仅对美元处于强势,对人民币同样处于升值状态。且澳元产品收益多来自于澳大利亚银行同业拆借利率,风险较低,属于“性价比”很高的投资产品,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和发行银行的青睐。
  当然,值得一提的是,澳元属风险型货币,汇率波动较为激烈,因而投资澳元产品也得谨慎,不能盲目乐观。
  而受欧债危机日益深化等因素影响,欧元产品继续遭到冷遇,发行量有所减少。数据显示,3月发行仅30款,环比下降11.8%。
  至于冷门的加元产品,一季度的唯一发行方为中国银行,“汇聚宝HJB1203DC2M加拿大元期限可变产品”,预期最高收益仅为1.00%。

  (5)债券类产品:收益下滑风光难续,兴业、杭州力拼9%

  在这些试图实现超高收益的理财产品中,大部分为私人银行客户专属,且大多只面向高净值客户

  债券、货币市场类产品一直是银行理财市场中的绝对主力,规模占据整体七成以上比例,在去年银行理财频频刷新各项记录的狂欢盛宴中,此类产品扮演角色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
  然而,作为最明显体现出银行系理财优势的债券货币市场类产品,近期却逐渐收起锋芒,发行量虽然稳中有升,但收益率却较此前出现普遍下滑。

  收益普遍下滑,

  兴业、杭州银行力拼9%

  理财周报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以来,债券、货币市场类产品的预期收益开始进入下行通道,特别是进入三月之后,此类产品的预期收益更是出现全面下滑。
  中国银行的假日理财系列“7天自动滚续产品”,1月18日发行款,7天预期年化收益尚能达到3%,而2月17日发行的同系列相同投资期限产品的预期收益就已下滑至2.8%,进入三月后,该系列产品的预期收益更是直降至2.4%。
  而邮储银行发行的2012年财富“月月升”人民币理财产品,投资期限1个月,预期收益也仅有2.2%,北京银行2012年“本无忧”系列“现金流”人民币32天理财产品,预期收益也只达到3%。
  理财周报记者统计显示,投资期限小于1个月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02%,投资期限为1至3个月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93%,3至6个月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26%,6个月至1年投资期限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54%,投资期限1年以上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98%。
  参照过往数据,各期限产品的收益率均有不同程度下滑。
  即使在3月底这个季末加月末的特殊时点,银行发行理财产品的收益也仅仅是略有回升,与此前动辄攀升至6%附近的年化收益相距甚远。而业内人士预计,过此时点后,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还可能出现继续下降趋势,并且波及中长期产品。
  然而尽管如此,依然可以从一季度发行债券市场类产品庞大的数据库中找寻到些许亮点,预期收益冲高的产品仍不乏个例,值得一提的是,在超过平均预期收益率来发行理财产品的银行中,以中小银行居多,特别是城市商业银行占据较大比例,杭州银行、哈尔滨银行、北京银行、桂林市商业银行均属个中翘楚,重庆农村商业银行的表现也较为突出。
  而在股份制银行中,兴业银行最为亮眼,该行为私人银行客户量身定制的 “万利宝”系列,在一季度发行的所有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中拔得头筹,2012年发售的第九期产品,预期收益攀高至9%,投资期限5年,门槛300万,非保本浮动收益型,投资标的为国债、金融债、央行票据、有银行信用支持的各类固定收益类金融产品、银行存款等。
  而另一款预期收益可与兴业银行媲美的产品来自杭州银行,同样为私人银行客户专享,“尊享金钻”1203期私人银行专享理财计划,认购起点100万,预期年化收益率最高为9.00%,投资期限373天,投资对象为债券和货币市场工具。
  另据了解,在这些试图实现超高收益的理财产品中,大部分为私人银行客户专属,在预期收益高于7%的产品中,除桂林市商业银行推出的“2012年漓江理财201203期”认购起点为5万元,其他银行产品均至少需10万元以上才能够投资,且大多只面向高净值客户,投资期限也较长,多为1年及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建设银行2012年“乾元”第4期票据理财产品,产品所募资金用于受让四川大渡河龙头石水力发电有限公司持有的标的票据受益权,42天预期年化收益7%,机构起点10万元,属于近期理财产品中预期收益处于高位且兼顾流动性为数不多的代表之一。

  发行量稳中有升,中长期产品趋热

  虽然预期收益出现回调,但整体而言,债券、货币市场类产品的发行,继续保持了稳中有升的态势,只是结构略有调整。
  理财周报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一季度,各商业银行共发行个人银行理财产品5866款,其中归属人民币货币市场及组合资产理财类4553款,占比达77.62%。
  从投资期限上来看,仍以1至3个月短期理财产品为主,共2625款,占比达57.65%,其他期限产品相应数据为,投资期限小于1个月的超短期产品263款,3至6个月产品970款,6个月至1年产品536款,1年以上理财产品81款。(少部分产品投资期限数据缺失。)
  去年银监会要求商业银行不得发行1个月以内短期理财产品的禁令出台后,1至3个月期产品便充当起替代角色,期限在30天至60天的产品数量显著增多,此现象在今年一季度延续并表现突出,其中“压线”操作者并不鲜见,32-35天产品频频出现。而在去年表现十分引人注目的超短期理财产品,已在监管层的多次限制后偃旗息鼓,发行规模一再压缩,目前可见的部分,大多也以开放式滚动发行的形式存在。
  至于预期收益下降明显的原因,北京某股份制银行金融市场部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去年下半年以来央行两度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使银行的资金压力逐渐改善,通过发行理财产品缓解流动性的动力减弱。若银行市场间同业拆借利率及货币市场利率继续下行,投资于其中的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恐将继续走低。
  然而,接受采访的几位银行业内人士均认为,虽然预期收益或将继续回调,但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依然会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特别是银行操作优势最为明显的货币债券市场类理财产品,仍将有很大发展空间。
  普益财富分析员表示,“理财产品的发行对银行做大中间业务、扩大资产规模、维护客户都有较大的贡献,而目前面向稳健型投资者的投资渠道仍然较少,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仍高于银行同期限定期存款,加之风险较小,使之依旧具备较强的竞争力。虽然可能不会像去年一样火爆,但仍会保持稳定增长。”
  而兴业银行一位客户经理也表示,目前各银行发行理财产品正逐渐回归理性化和常态化,挂钩国债、金融债、央行票据、企业债券、公司债券、银行存款等的债券和货币市场产品仍然以低风险占据主要地位,而中长期理财产品开始成为关注的热点。

  (6)证券投资产品:光大配置表现佳,工行最高亏42%

  证券投资类理财产品净值大于1的有14款,不到市场的30%,而累计亏损幅度超过20%的有7款

  今年一季度已经收官,A股出现先涨后跌的走势,特别在3月,跌势较猛,其中,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在一季度分别上涨了2.4%和5.5%。那么,与证券市场高度关联的证券投资类银行理财产品表现又是如何呢?在理财周报统计的51款证券投资类理财产品中,8款理财产品出现了净值的下降,而净值涨幅较高的则超过了10%。

  工商银行占据净值榜首和榜尾

  理财周报根据各银行网站公布的理财产品数据共收集51款证券投资类理财产品,这些理财产品最近一次公布净值信息都在3月下旬。
  在这51款理财产品中,净值大于1的只有14款,不到市场的30%,说明绝大部分证券投资类理财产品仍然处于亏损状态,投资者如果在赎回日赎回面临着本金亏损。
  其中,单位净值最高的为工商银行2009年第1期中国工商银行私人银行委托资产管理——增强型债券理财计划,今年3月26日单位净值为1.1395,累计收益率为13.95%,这款理财产品从成立后,净值一直表现不错,今年以来,累计收益率一直在10%以上。紧随工商银行后面的是光大银行的5款理财产品,当前单位净值都在1.0379以上,其中光大银行阳光资产配置计划稳健组合。其3月28日单位净值为1.0992,而在理财产品运行过程中,对收益进行过分配,每一元分配了0.045元即4.5%的收益,因而这款理财产品的累计收益率为14.42%,超过前述工商银行理财产品。
  而表现最差的理财产品的净值只有0.5778,为工商银行2007年第1期基金股票双重精选人民币理财产品,这款理财产品目前累计亏损仍然超过40%,在一季度净值大约上涨了3.36%,跑赢上证但是跑输深证。净值倒数第二的也是工商银行理财产品,为中国工商银行私人银行客户专享产品——“精·赢”系列之证券投资系列2009年第5期,3月26日的净值仅有0.7046,亏损30%。
  此外,净值在0.7—0.8之间的理财产品有6款,而0.8—0.9之间的理财产品有15款,可见,市场中亏损幅度超过10%的理财产品接近40%。

  光大银行:阳光资产配置计划表现优秀,最高累计收益14.42%

  光大银行在证券投资类理财产品是一个“弄潮儿”,目前在发行的证券投资类理财产品也属光大银行居多,而目前光大银行公布净值的证券投资类理财产品主要有两个系列,一个是阳光资产配置计划,一个是阳光理财资产管理计划。
  在记者截稿前,光大银行最近一次公布净值日期为3月28日,公布净值的有12款理财产品(除了同享二号),而净值大于1的有6款,占据了一半,除了一款理财产品的净值在0.8以下,其他理财产品的净值都超过0.8。
  截至3月28日,今年以来上证综指上涨3.88%,深证成指则上涨了6.87%,光大银行12款理财产品中,无一款理财产品跑赢了大市,甚至部分理财产品还出现了亏损,如同赢五号4,今年3月28日单位净值为1.0707,而2011年12月30日的单位净值为1.0986,净值下跌幅度为2.54%,不过,这款理财产品在2012年前曾累计分红5%。
  光大银行表现较好的理财产品,乃至市场中表现较好的理财产品为光大银行阳光资产配置计划。光大银行阳光资产配置计划在2009年推出时就引起了市场的轰动,首次将伞形设计理念引进银行理财市场。阳光资产配置计划充分借鉴了伞形基金的操作模式,根据风险程度设定了稳健、增利、平衡、进取以及激进5款子产品,各子产品不同比例的资金投资于固定收益类资产和权益类资产。目前,这5款理财产品的收益都为正,并且由于股市一直表现不理想,固定收益类资产配置越大的其净值表现越好。阳光资产配置计划稳健组合和增利组合目前的累计收益率都超过了10%,分别为14.42%和12.11%,而平衡组合和进取组合的累计收益率分别为7.96%和3.79%,激进组合的累计收益率则不到1%,只有0.91%。在一季度,这5款理财产品的单位净值增幅都超过了1%,不过均没有超过2%。
  光大银行阳光资产配置计划运作得十分不错,然而,其阳光理财资产管理计划则不尽如人意,其中,在一季度的运行过程中,7款理财产品就有5款理财产品的单位净值出现了下降。三款私募基金宝系列的理财产品净值都小幅度下降,其中最高为私募基金宝稳健增长。净值下降幅度为0.57%。另外,同赢五号2在2011年12月30日的单位净值为0.8377,而在今年3月28日,单位净值为0.8175,下跌幅度为2.41%。

  工商银行:亏损最大达到42%,私人银行产品亏损最高30%

  工商银行目前公布了净值的证券投资类理财产品有17款,有6款理财产品的净值大于1,净值最低的就是前述2007年第1期基金股票双重精选人民币理财产品,为0.5778。
  工商银行2007年第1期基金股票双重精选人民币理财产品自从发行后,就遇到金融危机,股市一落千丈,因此这款理财产品也一直亏损较为严重,曾一度亏损超过50%。而近一年,其亏损幅度一直超过30%,今年以来,亏损则一直在40%-45%左右。去年12月29日,这款理财产品的净值为0.559.今年3月29日则为0.5778,上涨了3.36%。
  除了3款普通客户理财产品,工商银行多数是私人银行等高净值客户理财产品,这些理财产品也有不少出现亏损。其中,在高净值客户理财产品中,亏损最为严重的是私人银行客户专享产品——“精·赢”系列之证券投资系列2009年第5期,去年12月29日净值为0.675,今年3月26日为0.7046,净值上涨了4.39%,累计亏损达到30%。此外,2010年第一期高净值客户专属理财产品和私人银行客户专享产品——“精·赢”系列之证券投资产品2009年第2期亏损幅度在15%左右,今年3月29日的净值分别为0.8435和0.8663,在今年以来,净值都有小幅度上升。其他理财产品的净值则都在0.9以上,但是就算盈利,都是小幅盈利。
  此外,在工商银行的理财产品中,有1款理财产品的净值在今年一季度出现了微跌,为2009年第1期高净值客户专属人民币理财产品,今年1月4日的净值为0.917,3月29日的净值则为0.9163。

  民生银行:半数理财产品同期跑赢大市,最高涨幅12.94%

  在记者截稿前,民生银行最新的证券投资类理财产品的净值更新为3月30日数据,但是有4款理财产品的净值更新日期为3月23日。目前,民生银行正在运行并且公布净值的证券投资类理财产品有21款,在这21款理财产品中,仅有2款理财产品的净值大于1,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2款理财产品的净值都在3月23日公布,这之后,市场还是下跌比较厉害,因此这些理财产品的净值在3月结束时可能低于1。
  民生银行非凡资产管理结构化证券投资理财产品5号净值上升最高,达到12.94%,2011年12月30日的理财份额净值为0.849,今年3月30日的理财份额净值为0.9589,而同时期上证综指只上涨了2.4%,深圳成指上涨了5.5%,可谓远远高于大市。特别是在3月最后一周,这款理财产品走出了市场相反的行情,其他理财产品净值和市场基本出现了下跌,其反而出现上升。此外,在3月30日公布净值的17款理财产品中,有11款理财产品的净值上升了3%以上,除了前述1款超过10%外,还有两款在9%-10%之间。
  不过,民生银行非凡资产管理证券投资理财产品1号和非凡资产管理结构化证券投资理财产品7号却在这期间出现了净值的负增长。非凡资产管理结构化证券投资理财产品7号在2011年12月30日的理财份额净值为0.7296,但是在今年3月30日下跌了2.65%,为0.7103,特别3月最后一周,跌了9.1%。这款理财产品销售所募集客户的资金全部投资于中融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发起的“中融-融新278号结构化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的优先受益人部分。
  按照3月下旬A股市场的情况,民生银行的这21款证券投资类理财产品在3月结束时基本全部处于亏损状态。在3月23日公布净值的4款理财产品中,有2款净值大于1,但是最高只为1.0155,而A股市场在最后一周下跌了4%左右,因而,这两款理财产品在3月30日净值跌至1以下的可能性极大。

  证券投资类产品发行升温,光大银行独占九成份额

  业内人士表示,近期证券类产品发行却有升温趋势,这与产品投资渠道限制有关,也是因为看好市场机会

  “涉股”理财产品频频爆出大幅亏损的消息并未冷冻此类产品的发行热情。

  虽然在整个银行理财市场中只占据很小体量,但随着监管层持续加码规范短期产品、票据和资产池项目,银行理财的投资空间大幅收窄,证券投资类产品也因此重新获得了“出位”机会,发行规模表现出升温势头,而其中,光大银行充当了绝对主力。

  年初“涉股”理财产品发行趋热

  理财周报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银行共发行5866款个人银行理财产品,其中证券投资类产品共计178款,占比达3.03%。
  这与去年的表现截然不同。普益财富日前发布的2011—2012年银行理财市场年度报告显示,去年投资于股票、股权、基金及其组合资产的证券投资类产品市场占比仅0.09%。
  参与发行此类产品的有5家银行,其中工商银行和兴业银行各自发行1款,招商银行5款,上海银行10款,最多为光大银行161款。
  在现行监管政策下,结构化信托是目前银行理财资金曲线入市最常用的工具,具体做法是把信托计划的委托人分为劣后和优先投资者两种。认购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人充当优先级,机构投资者或券商“大户”是劣后收益人,当信托财产发生本金亏损时,劣后受益人首先承担亏损,上述发行产品悉数为此种类型。
  某股份制银行金融市场部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近期证券投资类理财产品发行却有升温趋势,这与产品投资渠道限制有关,也是因为很多银行看好这一部分市场的投资机会。

  光大证券类产品预期收益攀高7.2%

  一季度发行的证券投资类产品平均预期最高年化收益为6.18%,其中预期收益最高的产品来自光大银行,2012年阳光财富“T计划”第034期产品,预期收益7.2%,起点金额1000万,期限471天,产品募集资金通过开放式信托计划投向长安信托101号分层式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的优先受益权,而分层集合信托计划投资范围为A股股票、基金、债券等。
  然而证券投资类理财产品的表现不尽如人意,运行中的理财产品亏损居多。
  对此,普益财富分析员认为,对于这类产品的风险和收益预期也不能一概而论,这种类型的理财产品收益分化很严重,主要还是要看产品运作和市场表现。
  大银行一位客户经理告诉记者,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绝大部分是希望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实现资产增值,而资本市场波动性大,与一些银行理财的投资者在诉求方面不太契合,因此该行的证券投资类理财产品目前仍然还是主要面对一些高净值,有较高风险承受能力的客户。
  而其余几家银行发行的此类产品认购门槛也较高,多为10万起点,只有工商银行“工银财富”第1期专属“加倍赢”结构化优先份额(180天)产品,认购门槛为5万,但依然只面向高净值客户发售。


12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近期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全面走低 2012-04-06
· 西班牙国债拍卖结果不佳致收益率飙升 2012-04-05
· 海富通:投研换血为向绝对收益突破 2012-04-05
· 外资银行秘密:贷款不及理财收益 2012-04-05
· 短期理财品收益跳水或殃及中长期 2012-03-30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