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老人詹姆斯·阿鲁达·亨利几年前仍是个文盲,不识字让他在90多年人生中经常承受挫折的苦闷。直到有一天,一次意外激励让他产生了晚年认字的信念,并通过努力与执著,把自己曾经引以为豪、却无法用文字表达的人生片段付诸笔端。 如今,亨利接近百岁时所出的自传《以一名渔夫的语言》已成为美国一些小学的励志读本。 “我没有想到会走这么远,以前都不认字,”亨利3月底接受美联社记者采访时说,“我告诉你,现在有人给我打电话,或者写信,会让我非常、非常高兴。” 所不同的是,自传《以一名渔夫的语言》不少篇幅描述了亨利还是文盲时的痛苦经历。 亨利出生于葡萄牙,移居美国后3年级即辍学,干过建筑工,当过面包师,还从事拳击运动,后来在海上以捕捞龙虾为生。亨利为不少事情而自豪,他亲手建造了房屋,以捕虾收入养家糊口,抚养孩子成人,但不认识字一直是他羞于启齿的心理伤疤。 亨利在自传中说,多年来,他看不懂餐馆菜单,只能等有人在前面点完东西后,照单再要一份。如果没有人,他宁愿饿着也不去请求帮助。 一次申请驾照时,他所能做的只有在申请表上努力写下自己的名字。在一个朋友向警官介绍他是当地“龙虾大王”后,他才得以不用填完所有资料而上路考试。 亨利一直说要学习读书写字,但总抱怨没有时间或者机会。有一次,侄子要亨利试着给他写封信,亨利写了一个月。 真正的转折发生在亨利90多岁时。外孙女为亨利读了作家乔治·道森写的《生命如此美好》片段,里面讲到一个奴隶的孙子在98岁高龄时“脱盲”。 “我说,如果他可以做到,我也可以做到,”亨利说,“我就从那时开始了学习。” 学习过程确实不易。年过九旬的亨利试着记住单词的含义,时常熬到深夜,撑不住了会睡着,书本落到地上。 “那就是我做的事情,试着把话分解开(理解),”亨利说,“我哭过不少晚上,因为我读不出那个单词,或者不知道它指的是什么。” 外孙女马尔莉萨·麦克劳克林回忆,亨利一开始自己练习写字母,再借助儿童字典学习单词,然后请教亲戚和老师认识更复杂的文字。 2010年能够慢慢看懂句子后,亨利认识了现年69岁的扫盲志愿者马克·霍根,向他提出了出书的想法。 “这让我吃惊,”霍根说,“这对我而言也是一段有益的经历,当我看到他这个年纪能做些什么,我就对我的晚年更加满足。” 在家人和霍根的帮助下,亨利去年11月自费出版了自传《以一名渔夫的语言》。如今,这本书已经售出3000册。康涅狄格州和加利福尼亚州的几所小学把亨利自传节选列入阅读材料中。 亨利说,他打算给白宫送去一本自传,希望总统贝拉克·奥巴马能签名。 “不要害怕向前和尝试,”亨利总结自己的学习经历时说,“学习过程是艰难,但只要你了解它的规律,你会享受这一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