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出现投资失误或陷入投机骗局往往是由于情绪恐慌,特别是当市场舆论对某一价格走势做出趋同性预测时,金融市场与生俱来的羊群效应会使投资者被舆论驱使着出现集体恐慌,从而产生集体亏损,机构投资者也很难幸免。
近年来最令投资者不堪回首的投机骗局应是2007-2008年的石油投机。当时,在部分国际顶级投行的研究报告和华尔街主流媒体的反复鼓噪下,中国巨额石油需求引发了石油供给短缺的舆论大潮,油价短期内必将攀上200美元/桶的“惊悚”预测更是屡见不鲜。然而就在全球投资者纷纷追随顶级投行和“主流”媒体大举建立原油多头时,NYMEX轻质原油期货从2008年7月7日开始价格从144美元/桶上方急转而下,市场一夜之间哀鸿遍野。
事后人们仔细审视2007-2008年全球石油供求数据时,几乎找不到具有说服力的证据证明油价飙升与需求扩张之间存在联系,中国石油短缺更是子虚乌有。舆论炒作和期货市场投机使原油价格彻底违背了市场供求决定商品均衡价格的定律,而在这时造成市场恐慌的始作俑者却大发横财。
不仅是石油市场,外汇市场同样会受到各种非供求因素的严重干扰。汇市舆论整体看空或者看多某一货币时,即使对市场走势持有不同意见,大型机构投资者也很容易加入“羊群”,因为若不跟风而动,一旦出现亏损投资经理就难免背上“反应迟钝”的黑锅;若跟风行动出现亏损,则可能因市场整体亏损而逃脱处罚,这种从众心态很容易导致市场巨幅波动。
IMF也曾不经意间做过市场投机的帮凶。2007年到2008年上半年,美元迅速贬值遭到国际舆论轮番抨击,鉴于此,IMF在2008年上半年的一份报告中建议出口国在结算中可考虑增加欧元比重以降低汇兑损失,大量规避美元贬值的衍生工具应运而生,对衍生金融工具心存疑虑的出口商也通过增加欧元结算比重规避美元贬值风险。但2008年7月风云突变,美元指数连续5个月攀升,2008年上半年签订的大量“风险规避型理财合约”成了企业和投资者的“催命符”。
诚然,在压倒性的市场舆论面前,保持独立判断实非易事,但无数次的惨痛经历告诉我们,单边市场预期很难长期维持,特别是市场供求关系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时,与市场供求明显背离的市场预测无论多受追捧,投资者都应尽量保持冷静,避免陷入赌博式的投机骗局。
当前,有迹象显示外汇市场正在陷入危险的非理性单边预期之中,人民币和日元表现尤为明显。由于外汇占款增速下滑、经济增速预期下调等原因,人民币持续多年的升值预期自去年四季度开始急剧减弱,今年一季度人民币中间价多次贬值更增加了人民币升值逆转的预期;在日本扩大干预资金规模,希腊获得第二笔援助资金,美国经济数据持续向好等因素刺激下,日元始于2月上旬的持续贬值被市场看作是日元强势终结的信号,诸多机构已经开始就美元/日元何时突破90做出预测。由于中国的国际收支顺差降低但并未转为逆差,日本也尚未找出资金大规模外流的有力证据,诸多市场预测与实际资金流动出现明显背离,因此我们很可能处于另一个投机陷阱的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