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理财专讯
CPI“降温”了,很多细心的市民近期也发现,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也悄悄“缩水”了。记者昨日采访获悉,虽然不同投资期限理财产品收益降幅不同,但平均来看,普遍下调范围平均在0.2%-0.5%。理财产品的高收益风光不再,加上降息预期强烈,市民对国债投资热情。
再次重燃,中长期理财产品也成了锁定收益的“香饽饽”。
现象:理财收益走“下坡路”
“上个月同样也是一款投资债券的30天左右的理财产品,收益能达到4.8%。昨天有客户经理给我发短信,说正在发行一款类似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却只有4.3%。”家住麦岛附近的市民薛女士,闲散资金主要投资方式就是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所以她对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变化特别敏感。“去年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一直非常可观,最高的时候30多天的能达到5%,但到了今年好像每个月收益都在下降。”薛女士说。
“最近理财产品收益的确下降的非常明显。”农业银行市南支行理财师田雷告诉记者,今年以来,30天左右理财产品收益平均降幅在0.2%-0.3%,目前最高仅为4.6%左右。而记者在走访中也发现,理财产品收益走“下坡路”显然不是个别情况,以某国有银行发行的一款40天的理财产品为例,上个月年化收益率为4.5%,目前最高的预期收益率不过才4.0%,降幅达到0.5%。相关统计数据则显示,1月份银行发行的1个月期限以下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为4.36%,而2月份该类产品的平均收益率已经下降至4.06%,3月份至今该类产品的收益率进一步下降至3.4%。
建议:投资理财期限要拉长
今年2月份CPI同比涨3.2%,低于一年期存款利率3.5%,标志着持续了两年左右的负利率暂时结束。而近期相关数据显示,自2月末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后,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持续回落,各期限SHIBOR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例如7天SHIBOR从2月23日的5.49%下降至3月14日的3.0%,降幅约45%,而14天SHI-BOR和1个月SHIBOR降幅亦分别达到约51%和28%。
“今年上半年市场的降息预期还是比较强烈的。”招商银行青岛分行理财师王海标认为,随着市场资金面的进一步宽松以及未来对于降准预期的升温,银行发行的3个月以下期限的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可能都会受到影响,投资者需要根据自身情况灵活配置不同期限的理财产品以获得最大收益。而比较安全的做法就是适当配置中长期理财品种。
实际上,市民对中长期理财产品的偏好近期也非常明显,其中就包括国债。岛城理财人士表示,今年3月10日发行的储蓄电子式国债就遭到了市民的热抢,其中5年期国债,收益率为6.15%更是在两小时内被秒杀一空。理财人士还表示,市民可以考虑购买投资于债券市场的理财工具,比如选择那种封闭运行几年的投资于信用债的基金,因为市场利率往下走,信用债收益往往会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