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以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已回调超过400点。在美元趋强与通胀压力舒缓的背景下,人民币在渐近均衡汇价过程中双向运行特征渐趋明显。未来这一趋势有望得到延续。不过,人民币升值趋势尚未逆转,预计年内存在3%-4%的升值空间。
出口逆差引起汇率回调?
截至3月14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较去年年底回落0.51%,这不禁让人们联想到刚刚公布的中国2月份进出口数据。数据显示,当月中国对外贸易逆差达到314.9亿美元,因而市场普遍认为近期人民币汇率回调与贸易逆差大幅攀升有关。但换一个角度看,国内贸易逆差导致外汇占款增速下滑,基础货币投放规模减少,反而有助于汇率走强;同时,出现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在于1-2月主要进口产品价格略有回落,且国内企业开工率偏低。而从2月PMI指标来看,未来一段时期国内对外贸易形势将有所改善,因此,单月出口逆差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应该是非常有限的。
与之相比,美元走强和汇率政策“微调”才是导致近期汇率回调的主要因素。自去年9月起,美元指数逐步走强,但随着市场不断出现关于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QE3)的预期,美指曾出现两次大幅调整。最新的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认为美国经济正处于温和增长当中,且随着原油价格上涨,通胀风险也在增加,因此,美联储并没有继续释放流动性的暗示。市场仿佛恍然大悟,QE3预期快速消退,美元指数再度走强,同一时间几乎所有非美货币兑美元的走势都出现回调,人民币也不例外。
对于人民银行来说,人民币汇率是抑制输入型通胀的最佳工具之一。据粗略估算,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指数同CPI的相关度约为-68%,第二次汇改以来截至去年年底人民币累计升值7.71%,在此过程中,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提升2.73%,为国内整体通胀水平下行奠定了坚实基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CPI大幅回落至3.2%,且此期间进口产品价格略有下行,因此,短期内人民币汇率快速升值的必要性降低。
弹性增强 趋势不改
2011年中国经常性账户占GDP的比重回落至2.8%,小于3%的国际公认标准,因此从国际收支和贸易的角度讲,人民币汇率已经接近均衡水平,但就国内外宏观现状来看,人民币汇率仍存在一定的升值空间。
在众多发达经济体中,美国率先走出危机,其经济增速超出市场预期,这为美元走强奠定了“质”的基础;在经济持续复苏的预期下,美联储即便推出刺激政策也将选择冲销方式,不会向实体经济释放更多流动性,这为美元走强奠定了“量”的基础。总之,美元指数将维持现有强势地位,且年内有望继续攀升,这将给人民币汇率带来一定的回调压力。
但与此同时,美国经济好转以及欧债危机缓和令投资者风险偏好有所改善,这将成为包括大宗商品在内的风险资产价格回升的动力。加上中东问题对油价的推动,未来一段时期国内仍存在输入型通胀高企的隐患。同时,恰逢中国经济由出口导向向内需拉动的转型期,且临近美国大选,这些因素又将共同成为人民币汇率继续上行的催化剂。
综上所述,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已逐步接近均衡水平,且随着全球主要货币特别是美元的波动,其双向运行特征将渐趋增强。但中短期内,汇率上行的动能仍略占上风,预计年内人民币汇率升幅在3%-4%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