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月CPI同比上涨3.2%,低于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3.5%。也就是说,长达两年之久的负利率宣告结束。受此影响,近期发售的短期理财产品预期收益却呈现了下滑趋势,业内人士分析与市场资金流动性进一步宽松以及对未来降准预期的升温有关,这种现象将持续一段时间,建议购买期限较长的理财产品,提前锁定收益。
近期理财产品发行量大增
“目前在售的理财产品有15款,包括保本产品和外币理财产品。”近日,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除了工商银行目前在售产品种类和数量较多之外,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等银行同样也正在发行多款理财产品,期限包括31天、36天等短期和3个月左右的中期,以及半年至1年左右的长期产品。
有统计数据显示,从2月份开始,各银行的理财产品发行量已经开始走出1月低谷,呈现出全面复苏的状态。当月各商业银行共发行理财产品1899款,环比增长30.2%,同比增长27.7%。其中,人民币产品1710款,环比增长30.2%;外币产品发行189款,环比增长26.4%。
据介绍,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和民生银行成为近期发行理财产品的主力。利用节日概念进行营销推广的产品也层出不穷,在情人节产品、元宵节产品之后,招商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等又针对三八妇女节推出了女性专属产品,将理财产品的发行量在近期推上了一个新台阶。
预期收益率出现普遍下降
尽管发行量大增,但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却出现了下滑态势。
以某银行的理财产品为例,同是90天的期限,2月9日~2月15日发行的预期收益率为4.4%,而3月8日~3月14日发行的预期收益率则为4.1%。另一家银行2月3日~2月8日发售的42天产品,预期收益率为4.5%,而在3月7日~3月12日期间发售的预期收益率降为4.1%。
据了解,今年1月份银行发行的1个月期限以下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为4.36%,2月份该类产品的平均收益率已经下降至4.06%,3月份至今该类产品的收益率进一步下降至3.4%。
“市场流动性增强,理财产品的整体收益率呈现下降趋势。”某银行理财经理告诉记者,货币市场资金压力的减小对短期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形成较大压力。期限较长的产品受到的影响较小,但是随着市场资金面的进一步宽松以及未来对于降准预期的升温,银行发行的3个月以下期限的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可能都会受到影响。
建议投资者选择中长期产品
“银行理财产品有这样一个说法:升存短、降存长。”这位理财经理解释道,在加息过程中,要投资短平快的产品,保持资金灵活性。而像目前市场上资金率显现充足迹象的情况下,则要投资期限较长的产品,提前锁定收益。从银行产品的供应情况看,也确实在逐渐增加中长期产品的数量。
记者从两家银行目前正在发售理财产品的情况介绍表上看到,其中一家银行在售15款产品,期限在半年以上的中长期产品有5款。另一家银行在售产品8款,仅有两款产品的期限为43天和92天,其他产品的期限均在150天以上。
业内人士预测,当前利率水平已在高位运行,基本没有加息空间,从央行最近两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动作看,今年降息的可能性较大,如此一来,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较目前降低。对此,建议手上有闲置资金且较长时间不用的投资者,不妨考虑购买半年至一年或更长期的理财产品,以锁定收益,如频繁购买短期理财产品,将面临再投资风险。比如,投资者当前购买了一款3个月期理财产品,到期年化收益率是5%,3个月到期后他再购买新的理财产品时,可能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已经普遍下降,只能买到年化收益率4.5%的产品,这就是再投资风险。如果该投资者现在就买入半年期或一年期产品,就可以提前锁定5%以上的预期年化收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