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彭博社3月5日报道,韩国最大化工企业LG化学、汽车配件制造商TLtek公司、泰国Chengteh陶瓷以及马来西亚美国电子工业联合会近日纷纷呼吁本国货币决策部门采取汇市干预措施抑制本币升值,以保护国内制造业。
数据显示,受美欧英日等主要发达经济体相继出台货币宽松政策,投资者逐渐青睐高收益货币资产。截至3月2日,衡量亚洲货币整体表现的彭博-摩根大通亚洲货币指数今年迄今涨幅约为2%,为自1995年以来的最大同期涨幅。
企业频频呼吁央行出手
LG化学公司发言人近日表示,“如果韩元升值幅度加快,达到难以容忍的水平,(韩国)央行需要进行汇市干预。韩元过快升值将会影响我国的出口部门盈利。”
Chengteh陶瓷公司则表示,泰铢的持续升值将使公司生存压力剧增,因为公司还将面临工资和能源价格上涨的冲击,“央行需帮助企业减少汇市波动”。
马来西亚美国电子工业联合会主席黄萧海也表示:“我们希望林吉特对美元汇率能够实现回落,并在较窄区间内波动,以使国内企业能够更好做出预期,保全企业竞争力。”
数据显示,截至3月2日,今年马来西亚林吉特、韩元和泰铢对美元汇率分别累计上升3.2%、3.3%和5.4%,对欧元汇率则上升1.3%、1.5%和3.6%。同期,印度卢比和新加坡元对美元汇率也上升了7.2%和3.6%。
面对国内企业的集中呼吁,亚洲经济体货币当局并非无动于衷。马来西亚央行行长泽蒂表示,该国正在寻求一个“有序的”金融市场。泰国央行高层也表示,该行已经在2月份的最后一周“小幅度”进行了汇市干预,但其未透露具体的干预方式和规模。
对此,德意志银行亚洲利率和外汇策略部认为,亚洲的出口周期已经明显进入下坡,尽管目前原油价格较高,但是决策者比较容忍货币升值以抑制国内通胀,因此保护国内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免受外围经济和本币升值的冲击显得更加重要。
而在地球另一边,巴西、哥伦比亚和秘鲁等拉美经济体央行已在2月份采取了汇市干预措施,并取得一定效果,其本币对美元汇率在2月份的累计升值幅度约为2%左右,升幅低于1月份的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则在2月29日表示支持新兴市场对汇市进行干预,一改过去对资本市场放任自由的立场。
亚洲货币难逃“被升值”命运
去年年底以来,美国、欧洲、英国和日本相继做出货币政策的“再宽松”调整。这包括:美联储将超低利率水平延迟至2014年年底,并且不否认推出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QE3)的可能性;欧洲央行推出两轮长期再融资操作(LTRO)向银行系统注入约1万亿欧元的流动性;英国央行在2月扩大量化宽松规模500亿英镑,使得国债购买总规模达3250亿英镑;日本央行则在2月意外扩大量化宽松规模10万亿日元。
主要发达经济体联手推出宽松措施,加之市场风险偏好逐渐恢复,投资者开始日益青睐新兴市场特别是亚洲新兴市场资产。资金监测机构EPFR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月29日,新兴市场股票型基金累计吸引了超过200亿美元净流入,新兴市场债券型基金吸引超过60亿美元净流入,而在去年同期,前者出现164亿美元净赎回,而后者“吸金”额仅为2.4亿美元。
对此,渣打银行外汇研究部全球主管卡勒姆·亨德森表示,有两个原因促成了亚洲货币的上涨:第一,欧洲央行的两轮LTRO压低了欧元走势,长期而言,欧元对亚洲货币将呈疲软态势;第二,外汇市场上的交易头寸已经发生很大变化,即市场开始做空欧元,同时做多亚洲新兴经济体货币。
另外,分析人士还认为,由于外汇市场日均交易量太过庞大,货币当局的干预措施警告效果大于实际成效,在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日趋宽松的背景之下,部分亚洲经济体的货币难逃“被升值”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