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寿“存款变保单”现象频发
2012-03-02   作者:记者 李唐宁/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存款送保障”、“储蓄加免费保障”、“高分红高收益”……保险的销售误导形式大同小异,却仍屡屡发生。近日,多位消费者向《经济参考报》投诉,称中国人寿在产品销售中存在误导销售,导致自己购买了不适合的保险产品。
  对此,分析人士建议,消费者在投保前应当仔细了解产品性质和条款约定,不盲目不冲动,不偏信营销人员的口头承诺,对自己的保单负责。

  存款变保单 国寿遭投诉

  进银行营业厅是想存款,出门却发现自己买了保险……虽然银保渠道的误导销售形式大同小异,但仍令消费者防不胜防。近日,四川成都的曾女士就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讲诉了这样的烦心事:自己的老母亲储蓄不成,却买回了中国人寿的保险。
  曾女士说,2010年6月,她的母亲到成都农商银行存钱,一位穿着银行制服的工作人员见状向其推荐了一款“理财产品”。“她告诉我妈妈说,现在定期存款利息太低,不划算,现在正好有银行推出的一款理财产品,类似零存整取,只要存满五年就能取出来,每年都有分红,同时还赠送一份保险。”
  高收益诱惑之下,曾女士的母亲同意购买了这份“理财产品”并在保单上签了字。直到多日之后,曾女士发现母亲并未存款、却购买了一份名为“国寿美满一生年金保险”,但这位年近花甲的老人仍认为自己办的是可以随时全额取回本金的“储蓄”。
  事实上,国寿美满一生年金保险(分红型)的保险时间为合同生效之日起至被保险人年满75周岁的年生效对应日止,因此在被保险人75岁之前任何时候取出都属于退保,只能拿回现金价值。曾女士提供的保单显示,标准保费1万元,缴费期5年,目前已缴费2年,按照保险合同规定,如果曾女士的母亲现在选择退保,将会有接近一半的本金损失。
  “我母亲小学都没毕业,保险单上的专业术语对她来说更如同天书,自始至终除了让她签字以外,关于犹豫期,退保风险,缴费期和保险期,红利的不确定,产品说明书等从未曾提醒和告知!”曾女士认为,在保险销售过程中存在明显销售误导,已经向中国人寿投诉要求全额退保,但至今仍未解决。
  除了银保渠道,个险渠道的销售误导也时有发生。吉林长春的谢女士近期向《经济参考报》投诉,自己母亲为自己投保了一份国寿美满一生年金保险,保单竟在未经自己签字的情况下生效。
  “2009年,业务员在向我母亲推荐国寿美满一生年金保险时存在明显误导,将这款保险描述为一笔存款,可以随存随取,并夸大了保单的收益。看我母亲有兴趣,业务员就将已经填写好的投保单让母亲签字。”谢女士表示,让自己气愤的是,自己作为这张保单的被保险人竟对此毫不知情,签字也被业务员代签,直到2011年谢女士的母亲想取出“存款”时才被告知只能取出现金价值。
  谢女士认为,中国人寿的业务员在明知投保人文化水平低下的情况下,不说明合同细则,夸大了产品收益刻意隐瞒风险,并且在被保险人不知情的情况下代其签字,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准备向当地保监局投诉。

  深层原因仍在 销售误导难除

  其实,曾女士和谢女士的遭遇并非个例,据口碑理财网统计,自去年下半年仅针对中国人寿一家的投诉就达到14件,全部有关误导销售。
  针对这种情况,监管层曾出台一系列监管政策。然而,由于保险公司和银行重视不够、制度执行不到位、责任划分不明确等原因,销售误导问题没有得到有效根治,在某些领域甚至愈演愈烈。
  业内人士认为,销售误导顽疾难除,存在各方面的因素,而消费者与保险人双方对于保险信息的不对称是基础。事实上,遭遇销售误导最多的仍是老人或者分布在农村地区或者城乡结合部的人群,文化层次较低,对保险产品了解较少,只是出于对银行或者保险业务员的充分信任才购买。因此无论是签署相关文件还是电话回访,往往都是一知半解。 
  而销售误导发生后,也往往存在取证困难、查处难度大的情况。由于在买了保险后很难拿出有力证据证明是误导销售,消费者维权困难,只能选择吃哑巴亏。“事情出了后,保险公司却说,如果我们认为真的是业务员通过误导的形式销售保险,就应该出示录音证据。一个老人,怎么又想到录音呢?”谢女士说。
  除了信息不对称,在银保渠道的销售误导中,银行的信誉度无疑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针对银保渠道的投诉中,业务员多是利用消费者对银行的信任,用“存款送保障”、“储蓄加免费保障”、“高分红高收益”的形式误导消费者。业内人士分析,误导销售屡罚屡犯,银保产品的“隐形”激励制度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尽管很多银行原则上不鼓励银行工作人员推销保险产品,但工作人员对保险推销仍很有动力。事实上,除了保险公司支付给银行“走大账”的手续费之外,在部分银行中,银行工作人员还会得到保险公司的提成,比例在5%左右。
  与银保渠道相比,个险渠道销售误导则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分析人士指出,我国300多万游离在保险公司的“正规军”之外的保险营销员队伍,这部分营销员佣金制度以展业绩效为基础,上不封顶、下不保底,首期佣金高、续期佣金低的制度引导下,保险销售人员重视拓展新业务,而对退保率、保单失效等问题关注甚少,很大程度上诱发了片面追求保费收入、销售误导等短期行为。

  消费者需对自己的保单负责

  销售误导频发造成的恶劣影响,已经危及行业的长远发展。对此,监管层近期动作频频,研究并部署销售误导专项治理工作用,提出3到5年的时间让治理销售误导取得明显成效。保监会近日发布的《关于人身保险业综合治理销售误导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保险公司切实做好风险提示工作,强化高管人员责任,完善保险公司内控,加大对高管人员的责任追究和处罚力度,提高违法违规成本。
  尽管监管层已经对销售误导已经推出了严格的整顿措施,但分析人士指出,对消费者而言,要想避免销售误导,最重要的仍是对自己的保单负责。口碑理财网分析师李彦鹏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消费者在购买保险前应首先认清销售人员的身份资质,要求其出示工作证件,并应当仔细了解产品性质和条款约定,不盲目不冲动,不偏信营销人员的口头承诺。最后,李彦鹏提醒消费者,保险产品都有10天的犹豫期,消费者可以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在此期间,只要对保险合同有任何不满意都可以提出退保,保险公司应当全额退还保费。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中国人寿续保划账不通知客户被诉霸王条款 2012-02-23
· 中国人寿:“福禄鑫尊”“安欣无忧”上市 2012-01-06
· 中国人寿保险潜规则:不按时返还只顾催缴 2011-11-16
· 中国人寿:举办“百岁风华”摄影大赛作品展 2011-10-28
· 中国人寿前三季利润同比减少逾三成 2011-10-28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