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新年前后推出的15只RQFII基金已经或即将陆续结束募集,虽然已于上周结束募集的7只RQFII基金只有1家宣布认购满额,但仍无阻RQFII基金相继成立并进入建仓期。
RQFII基金相继进入建仓期
上周共有7只RQFII基金认购期满,其中只有嘉实国际一家宣布11亿元的RQFII额度大致用完,其余汇添富、大成、博时、中信、海通及国泰君安手中9至11亿元的额度均有剩余。
对此,国泰君安国际决定将原定于本月16日截止认购的“巨龙中国固定收益基金”,认购期延长至3月8日,成为首只延长发售期的基金。其他已截止发行的基金没有表示跟风延期,不过却纷纷表示,会在首次认购期之后继续发售有关基金。
接下来的这两周,还将有8只RQFII基金的认购陆续到期,其中华夏香港旗下的RQFII基金“华夏精选人民币基金”将于今日截止认购,中金香港旗下的“中金人民币固定收益基金”则将于本周五结束募集。此外,南方、易方达、海富通、申万、华安及广发等香港子公司旗下的RQFII基金也将于本周或下周相继结束募集。
与此同时,据了解,从上周开始,获批RQFII资格的中资机构的香港子公司已相继在中登公司开户,预计相关RQFII基金本周开始将相继成立并进入建仓期。
具体投资方向上,销售文件显示,中金、华安、博时、中信、海通等计划初期将全部资金投资债市,并以国债及高评级债券为主;而海富通、华夏、大成等,除了投资债券,还打算将资金的20%投资内地股市。
多重因素导致销售低于预期
对于RQFII基金认购普遍低于预期的情况,市场众说纷纭。有发行商认为是宣传力度不够、产品同质化严重、销售渠道拥堵所致,也有投资者认为与产品认购费率太高、收益率不吸引、人民币升值预期放缓等有关。
机构投资者代表荷兰合作银行股票衍生部董事黄集恩指出,机构投资者对于将RQFII基金纳入资产配置是非常感兴趣的,但是,目前市面上的RQFII基金是同时面向散户和机构的,而同一基金要同时平衡散户和机构的需求,在技术操作上是有难度的。比如,散户希望基金主要买国债或高评级债券等稳健型投资产品,对基金收益率要求不高;而机构却能承受更高的风险,对收益率的要求也更高。这导致机构投资者认购也不是很踊跃。
另有市场人士称,近期全球金融市场好转,股市、汇市、大宗商品市场等赚钱效应明显提升,投资者可选择的投资产品多了,不像过去几年市场不好时那样,非得投资人民币产品保值。
而虽然相继有基金募集遇冷的消息传来,但已取得额度但还未发行RQFII基金的券商仍表示将按计划推出产品。但吸取“前人”经验,与此前的RQFII发行商主要通过零售渠道卖基金不同,RQFII的第二波发售将主要锁定“机构投资者”。
据产品已经获批的招商(香港)、国信(香港)的相关人士透露,已经启动亚太地区的路演,积极争取机构投资者。安信(香港)也表示,拟按计划于3月推出旗下RQFII基金。
光大国际则称,由于材料提交较晚,其发行RQFII公募基金的申请目前仍在等待香港证监会的批准,预计很快就会获批,相信随着香港投资者对RQFII认知度的提高,销售情况会逐渐好转。
而国元(香港)和华泰(香港),则打算将全部5个亿的额度,用于发行专门针对机构投资者的私募基金,目前,这两家券商也已开始与客户接触,根据客户需求设计产品。
业内人士预期,单个RQFII基金额度销售不完的情况还会继续发生,但首批200亿额度卖掉一半应该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