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利用"期限错配"保证收益
2012-02-21   作者:周轩千  来源:上海金融报
 
【字号

    银行理财产品大致可分为“股”类和“债”类两种。在“股”类理财业务中,每个投资者都是入股者,集合成一笔大资金,交由银行代为投资,银行在这一过程中的角色是资产管理方和投资顾问人。就“债”类理财产品而言,无论是债券类、票据类,还是信贷类产品,都是银行将上游的融资成本,通过“层层盘剥”后,以理财产品的形式转卖给客户。因此,有人指出,“股”类理财产品是“真”理财,而“债”类理财产品则是“假”产品。
  目前,中资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绝大多数都是“债”类理财产品。
  雾里看花的“资金池”起初,银行理财产品投资标的单一,基本上是债券或者本外币的结构性存款和部分信托产品。银行将这些标的包装成产品,以募集资金,投资期限和收益率完全按照投资标的进行设计和测算。后来,随着投资标的的多元化,特别是银信合作产品的引入,银行摸索出一套“资金池”的发展模式。以票据市场类产品为例,银行会建一个“票据池”,银行就像采购员,采购央票、银票、企业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将其虚拟地置入一个池子内;同时,建立一个规模与“票据池”大致相当的“资金池”,向市场募集资金,以购买银行采购的票据。
  从表面上看,银行把资金聚拢在“资金池”中,通过滚动发行理财产品,不断募集资金,每一款理财产品的发行时间、投资期限、预期收益率虽有不同,但所募集的资金都进入同一个“池子”。同时,银行借助信托平台,不断拿出信贷资产,组建“资金池”,多只理财产品同时对应着“资金池”中的多笔资产,单笔产品的收益与整个“资金池”挂钩。然而,在这样的混合运作模式中,“资金池”成了“黑匣子”,投资者如同雾里看花,无法知悉投入的资金具体买了什么,也就无从评估其中的风险。
  “期限错配”保收益为了使“资金池”持续运作,使理财产品获得高收益,银行通常选择滚动融入期限短、成本低的资金,投向期限较长、收益更高的资产。
  “期限错配是"资金池—资产池"获利的原理。除了产品销售、托管等费用,产品说明书中会约定:理财资金运作超过预期最高收益率的部分,作为银行投资管理费用,堂而皇之地落入银行的口袋。”Wind资讯金融情报所有关人士表示。
  “短钱长投”是一种期限错配的方式。例如,银行以8%的平均年化收益率进行一批一年期的融资项目(债券或票据),作为“长投”;然后,再卖出12期相应规模的一个月期理财产品,这是“短钱”。即便银行对这款一月期产品给出4%—5%的收益率,其中间收入还有3%—4%。
  “当然,既然有"短钱长投"的期限错配,就要防止"短钱"可能带来的资金缺口。由此,银行采取"滚动发售"的方式,前一款产品到期、后一款产品跟上,始终保持资金源源不断地流入池内。即便如此,有时短期资金面偏紧,可能导致产品销售遇冷,这时银行往往会推一些超短期产品,并适当提高收益率。这也就是为什么一旦资金面紧张的时候,银行总会有期限短、收益高的理财产品发售。”Wind资讯金融情报所有关人士表示。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理财产品发行量激增 短期占五成 2012-02-21
· 天津银行称理财产收益8.1% 诱惑航天专家 2012-02-20
· 天津银行收益8.1%理财品三天夭折 2012-02-20
· 银行理财产品风险评估多流于形式 2012-02-17
· 新富移民理财经 2012-02-17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