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纽约市是一座全球化的大都市,也是世界级城市。曼哈顿位于美国东部哈得孙河下游,为纽约市中心,百老汇就位于辖域范围内,该区具有发达的文化产业,在全美、全球具有极强的影响力。曼哈顿为纽约市五大区之一。 图为纽约曼哈顿建筑群鸟瞰。资料照片 |
一直以来,纽约的城市名片是“金融之都”。但在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中,华尔街伤痕累累。这个大都会开始寻求多元化发展。
工科出身、后来创建了彭博新闻社的纽约市长迈克尔·布隆伯格为这座城市找到新的标签。根据他的宏伟蓝图,未来纽约将被打造成美国“东部硅谷”、世界“创业之都”。
建园区——“重头戏”已经开场
布隆伯格去年12月19日宣布,纽约市政府将与康奈尔大学和以色列理工学院合作,在曼哈顿以东的罗斯福岛创建一个可与加利福尼亚州硅谷抗衡的应用科学园。
他在新闻发布会上说,纽约市的目标是成为“全球科技创新领袖”,而应用科学园是“这座城市漫长历史中最具前景的经济开发项目之一”。
根据计划,康奈尔大学和以色列理工学院将斥资20多亿美元,在罗斯福岛建造约195平方公里的园区,主要招收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专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纽约市政府则为项目投资1亿美元用于改造基础设施。
罗斯福岛位于曼哈顿和皇后区之间,与中央公园遥遥相对,交通便利,十分适合学生创业。
这一项目早在2010年底就已启动。去年7月,市政府正式向各大高校、科研机构公布具体投标要求。康奈尔大学、斯坦福大学、芝加哥大学均表现出浓厚兴趣,芬兰、印度、瑞士、韩国、英国和以色列等国高校也纷纷表达合作意愿。
位于纽约的常春藤盟校康奈尔大学占据地利,志在必得。它组建了一支阵容强大的团队参与竞标,成员包括高通公司创始人之一欧文·雅各布、洛斯公司董事会联席主席安德鲁·蒂施和高盛公司合伙人阿比·约瑟夫·科恩,他们都是康奈尔大学校友。
“我们在纽约城扎根已久,”康奈尔大学校长戴维·斯科顿说,“它是我们的DNA。”
应用科学园项目是纽约创建“东部硅谷”的重头戏。布隆伯格预计,未来35年里,这一宏伟蓝图将吸引400家公司入驻,创造超过2.2万个永久性就业机会,为建筑行业创造7000多个就业机会,产生价值60亿美元的经济活动,为纽约市财政带来约1.2亿美元新税收。
新招牌——“新纽约”继续使命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纽约一度迎来高技术发展的黄金时代,与美国西海岸的硅谷遥相呼应,被称为“硅路”。那段辉煌堪称“东部硅谷”计划的前身,可惜,后来被网络泡沫淹没。
不过,纽约市历届政府并未放弃这一梦想,认为加强软件开发、发展网络服务是这座城市的另一条“生命线”。多年来,城市功能单一化是悬在纽约头顶的一把利剑。1966年到2001年间,纽约制造业就业岗位减少81%,经济之所以没有崩溃,基本上仰仗华尔街这个后盾。
但自2008年金融风暴以来,纽约金融服务业已减少2万个就业机会,官方预计今年可能再减少1万个职位。
去年7月,布隆伯格在“新纽约的未来”会议上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全球“创业之都”是硅谷,而非纽约,直到今天亦是如此,但是,“这不会成为永恒,如果我没说错的话,我们将继承这一使命”。
较之硅谷,纽约现阶段在技术开发和创新方面尚存不小差距。2011年前9个月,纽约城区的创业公司共筹得风险投资22亿美元,硅谷为84亿美元;硅谷全年共有17家技术公司成功上市,而纽约只有一家。
当然,纽约也有自己的发展动力。过去10年里,纽约公司的专利申请增长了50%,不少总部在硅谷的公司如谷歌、Zynga游戏公司和推特等,均在纽约设立基地,创业公司数量和风投数额也大幅增长。去年第三季度,纽约超越波士顿,在创业公司融资规模城市排行榜上名列第二。你甚至可以报出几个小有名气的“本土”公司名字,如正方公司、Tumblr等。
纽约城市经济发展公司总裁塞斯·平斯基说,这座城市正在起步。“要与硅谷平起平坐,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技术发展趋势正在向有利于纽约市的方向发展。”
多挑战——“追赶者”要争第一
自布隆伯格宣布建设应用科学园以来,舆论颇受鼓舞,但也冷静指出,复制硅谷奇迹面临诸多挑战。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信息学院主任安娜莉-萨克森尼安说,再创硅谷成功没有那么简单,它不足以让纽约变成一个更具创新动力的城市。
她认为,人才是硅谷传奇的制造者,他们想出一个又一个好点子,经过无数次实验后,转化为新产品投放市场,这才是纽约市政府官员真正需要复制的东西,建科技园区不过是一种手段。
迦南风投公司一名合伙人说,仅仅增加工程师数量还远远不够,这座城市还需要拥有一大批有经验的企业家。如果你有过创业经验,那么创办一家大型公司会变得容易很多,而创业公司的规模对于新硅谷来说关系重大。
“这是一个数字游戏,”他说,“创业公司数量越多,最终成为价值20亿、30亿美元大型公司的几率就越大。”
一旦公司达到这样的规模,不只是公司高层赚得盆满钵满,也会惠及底层雇员,如程序员、设计师,甚至包括收发室工作人员。随着人们收入增加、创业经验变丰富,会有更多人选择自主创业,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另有人认为,纽约其实不必复制硅谷模式。在线技术杂志GigaOm创始人欧姆·马利克说:“如果你在纽约,就应该成为‘纽约’,而非‘硅谷’。你必须独一无二。”
斯坦福研究院驻企高管埃米尔·王则表示,与其相互竞争,不如发挥各自优势,双方相互合作,携手共进。
不管怎样,竞争不可避免。纽约城市经济发展公司的平斯基说:“我们给纽约设定的目标不是‘第二’,而是‘第一’。虽然这个位置目前被硅谷占据着,但我们认为,我们有能力超越硅谷。”
面对纽约的叫板,硅谷领导集团首席执行官卡尔·瓜迪诺说:“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我个人认为,纽约市会长期扮演追赶者的角色,但这种‘偏执’行为有益竞争。我们也希望他们参与到这场竞争中来。”
[相关链接]
“硅路”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硅谷伴随互联网泡沫走向最繁荣的时候,纽约城在科技行业的版图上也同时崛起。这里出现一系列创业公司,许多都专注于所谓的“新媒体”或互联网广告。来自风险投资和企业界的资金大量涌入。在下曼哈顿地区,互联网派对一时间成为时尚。“硅路”(Silicon Alley,与硅谷Silicon Valley只差一个字母)一词成为这个全美最繁华地区的代号,尽管事实上,这里根本没有“硅”的影子,连一家电脑芯片公司都没有。
随着互联网泡沫的破灭,“硅路”也迎来一场风暴。不过,在近10年里,纽约的软件、媒体和广告相关的创业公司如雨后春笋,风险投资社群不断成长,企业家也层出不穷,逐渐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科技中心。
如今,已经没有人称纽约为“硅路”了。“我们就叫它纽约,”《市场观察》专栏作家特里萨·普莱蒂说,“纽约的这个行业已经长大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