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沪深股市中周期性行业强于非周期性行业的特征十分明显,从历史经验看,若年初周期股显著强于非周期股,则当年指数走强的可能性极大。分析人士指出,这一统计结论背后的逻辑可能在于货币以及经济从低谷开始上升时,股市投资者对于流动性和业绩预期向好,从而导致周期性板块强于非周期板块。
一月周期跑赢非周期
2012年初的这段时间,沪深股市整体呈震荡上行态势,上证指数年初以来累计涨幅为6.73%,其中1月涨幅为4.24%,是自2009年之后首次出现“红1月”。
在这波上涨行情中,领涨股市的均属于典型的周期性行业,如有色金属、采掘、建材、机械、房地产等,年初以来板块整体涨幅分别达到23.52%、8.20%、8.09%、6.91%和6.46%。相比而言,非周期性行业板块则表现较弱,食品饮料上涨1.15%,餐饮旅游上涨2.84%,医药板块反下跌1.02%。
为更好地描述周期性行业和非周期性行业的表现差异,我们将申万23个行业分为周期(剔除金融股)和非周期两大板块进行统计。结果显示,这两个板块年初以来的整体涨幅分别为9.11%和2.34%,周期跑赢非周期6.77个百分点。
如果追溯更长时间的市场表现,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现象:若1月周期板块上涨并显著跑赢非周期板块,则当年内上证指数都会出现一波幅度较大的上涨行情。2003年、2006年和2009年均是如此:2003年1月周期跑赢非周期2.48个百分点,当年上证指数上涨10.27%;2006年1月跑赢4.05个百分点,当年上证指数上涨130.44%,2009年1月跑赢5.49个百分点,当年上证指数涨79.98%。自2002年到2011年的十年间,有四年上证指数收阳,仅2007年例外,也就是说这一结论成立的概率是3/4。
是不是巧合呢?分析人士认为,从货币周期和宏观经济周期的角度看,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并非巧合。
与M1和CPI相关
从M1的同比数据走势来看,2006年1月和2009年1月都是M1同比增速的阶段性低点,同比增速分别为10.63%和6.68%,但此后都出现过大幅上升。2003年1月的M1同比增速为19.50%,处在阶段高位,但此后一年都维持在18%以上的水平。从这个角度看,周期股跑赢非周期股的幅度与M1增速预期正相关。
再来看CPI,上述三个年份的1月,CPI均处于阶段低点。其中2003年1月CPI同比上升0.40%,此后步入上升周期,最高升至5.3%;2006和2009年的情况与之类似。
从时间点上来看,沪深股市周期与非周期股的相对表现与M1和CPI所处的位置具有相当显著的相关性。
2011年9月到12月,M1同比增速连续4个月低于10%,已经处于历史最低水平。与此同时,CPI也在去年四季度从高位下行。此外,央行在去年11月30日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一些迹象表明,流动性不会继续变坏,而乐观一点看,流动性拐点或已到来。
市场人士指出,周期性行业对于流动性和经济周期极为敏感,因此在流动性好转和经济回暖预期强烈的情况下,此类股票将走出强势行情;而对于非周期行业,CPI的下行阶段通常会抑制此类股票的表现。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认为,目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异常复杂,近期春节效应和天气寒冷会造成农产品价格继续上升,国际大宗工业品价格居高不下,二次降准迟迟未到,都给投资者对通胀和货币政策趋势的判断增添了不少变数。因此对于A股市场年内的走势,投资者仍需跟踪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