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动物设计师:最重要的是态度
2012-01-04   作者:周舒 周渊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字号
    “最重要的是要有态度。”汤姆·迪克森(Tom Dixon)依然葆有一颗老朋克的心。他几乎完全靠自学成才,从自学焊接开始,到拥有自己的工厂,在世界各地都有自己的设计品牌门店,成为英国设计界炙手可热的人物,经历传奇的迪克森认为“一切都是有可能的”。
  他的设计作品被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和蓬皮杜艺术中心等世界顶级的艺术馆所收藏,而他的很多作品也都成为设计教科书中的常客。最近他的品牌登陆北京三里屯Village“跨界中心”,他在那里展示了自己的照明工厂系列,也接受了《第一财经日报》的专访。
  
  不是一个“文艺复兴人”
  
  在很多报道中,他通常被称作一个“文艺复兴人”(Renaissance man),也就是“通才”的意思。而他自己对于这个称呼却十分恭谦,“我绝对还算不上一个文艺复兴人,我还达不到这个标准,当然能够被这样称呼,是我的光荣。”这个光荣的称号,也许形容的应该是他和文艺复兴时代的人们一样,没有受过专门的艺术和技术训练,却最终自学成才。
  出生于突尼斯,4岁的时候和父母一起搬回英国的迪克森,最早并没有想过要做一个设计师。他乐于给人们看他玩朋克乐队时候的黑白照片:纤瘦、眼神犀利。那时他是个吉他手,他们的乐队经常会接一些车库派对的活儿,而且还因此小有名气。“我那时最喜欢的乐队是性手枪(Sex Pistols)”。音乐给他带来的不仅是创作灵感,还有人生启示,“朋克音乐教会我们,不需要太多教育和技能也可以成功,最重要的是有态度。我没有去上设计学校,灵感都来自于音乐。”
  除了玩乐队,迪克森还和同伴们一起骑摩托车飙车,一次车祸,开启了他后半生的事业。“我骑摩托车摔坏了胳膊,不能再弹琴了,但是在养伤那段时间,我学会了焊接,开始做椅子”,之后的三四年里,他一直做焊接工作,“我觉得我自己的技术比学校里教的焊接要好,于是开始了自己的事业。”他焊接的都是些街头捡来的边角废料,他从中体会到了不能过度设计的真谛。
  作为一个DIY设计师,想要闯入主流设计界,自然困难重重。上世纪80年代前几年对他来说是颇为沮丧的经历,但S椅最终为他赢来了名气与一些利润——这件作品如今被众多博物馆收藏。“这把椅子第一次让我在世界范围内拥有了知名度,得到和戈里奥?卡比连尼(Giulio Cappellini,意大利家具制造商卡比连尼的总裁)一起工作的机会。”主流设计界也由此接纳了他,但对他来说,这也并非十分愉快的经历,“说实话,和意大利人合作是相当痛苦的事情,很磨炼人,要花很长的时间,但是和他们的合作让我走向了世界。”
  
  想让作品成为传家宝
  
  如今他的作品不只椅子之类的家具,还有灯具和诸多其他产品,他的杰克灯被视作最为成功的工业设计之一。虽然他的很多作品都没有进行工业化大生产,只是小规模限量生产,但颇受追捧,价格十分昂贵。他也被迫过上了自己不喜欢的生活:长时间开会、连篇累牍地重复自己说过很多遍的话。
  但迪克森认为,设计师还是一个很好的工作,“到处都有设计,就算是最便宜的东西,也是有设计的。”在他看来,设计最紧要的作用,“是鼓励人们去相信自己可以把握自己,什么都是有可能的。”
  他被人们称作“脊椎动物设计师”,“我对设计的态度,关键在于结构和骨架,而不是形状。这种内外的关系就好比水母和恐龙化石。结构产生的过程对我来说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他着迷并享受着这个过程。
  跨界对迪克森来说并不陌生,除了做产品设计,他也做平面设计,现在他采取的工作方式也是“跨界”:“数码建模和手工绘制相结合”。他对于如今爆发的资讯和科技手段有深刻印象,“Youtube上很多教设计和制作的视频,对于学设计的学生真的很有用,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更加不用进学校了”。但他自己还是对这些保持审慎的态度,“我还是愿意保持无知的状态,知道得太多反而让我紧张,当时如果知道做设计师是现在这样,我可能会觉得非常恐惧。”
  迪克森对新材料有很浓厚的兴趣,早年间就曾经利用塑料做过很多设计,比如用塑料软管编织的椅子。为了这种椅子他专门寻访了一家生产塑料软管的工厂,而为了一件大规模量产的灯具,他又专门自己开发了模具,寻找来自专门做车灯的公司。“这样都是非常原始、极简的技术和造型,无关于形状,而是回到了起点”。他还从宇宙飞船中得到灵感,“设计了多点聚焦、对不同光源进行反射的灯具,用很厚的玻璃,看不见光源,但是会反射光,会像UFO一样漂浮在空中”。
  时尚这个词他并不喜欢,“那就意味着很快地更替,我经常想的是要让我的产品用得更久、更坚固、更经用,能成为传家宝一样的东西。”他将自己的这种想法称为“反时尚”:“我希望我的产品被使用之后,比使用之前看上去还要更好。”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设计师携手零售商引发跷跷板效应 2011-12-01
· 文艺设计师:不做符号化的设计 2011-11-28
· 纽约时装周:中国设计师频亮相 2011-11-04
· “苹果”背后的设计师 2011-09-02
· 如果保障房的设计师要进提高班 2011-05-26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继坚:别让“陆地思维”毁了渤海湾·[思想]钮文新:紧缩货币“弊端”凸显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