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A股市场的大幅震荡调整,令不少阳光私募产品被迫清盘。据统计,截至2011年12月初,今年以来清算的阳光私募产品已有152只。其中更有4只年内才成立的阳光私募在不足“周岁”时就已告夭折,寿命最短者仅历时3个月。
数据显示,今年年内成立的屹立东方、鼎汇盈复利1期、精九1期、优化趋势策略四只阳光私募产品已经宣告清盘。其中,优化趋势策略成立于今年1月,清算于12月;鼎汇盈复利1期成立于2月,清盘于8月;屹立东方成立与清盘时间分别是3月和6月,精九1期则仅从今年6月维持到9月。
另据统计,截至2011年12月初,今年以来清算的阳光私募产品已有152只。其中,结构化阳光私募产品113只,非结构化阳光私募产品39只;被信托公司强制清算的产品则有36只,包括21只结构化产品与15只非结构化产品。
据记者从部分已清盘的私募处了解到,除了触发信托公司制定的相关规则而被强制清算外,来自投资人压力、成本压力、自身压力等三大方面因素也导致今年以来部分阳光私募不得不承受清盘之殇。
首先是来自投资人的压力。事实上,阳光私募的客户风险承受能力往往被私募投顾高估。根据融智评级研究员杨志为的研究,如果阳光私募产品净值亏损达到20%左右,客户就会产生赎回的冲动。而今年以来阳光私募平均亏损15.1%,净值亏损超过20%的比比皆是。
其次是成本方面的压力。有的私募仅管理2~3个亿的资金,就请了数名研究员,租了高档写字楼,一年开支200万元~300万元,一旦产品出现亏损,特别是亏损超过20%的情况,意味着在产品净值回升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提取业绩提成,进而要承受负债经营的压力。
最后是自身的压力。据杨志为统计,清盘的阳光私募产品产品中,绝大部分是在2009年以后成立的,其中有很多阳光私募投顾也是在2009年后新进入的。
对此,杨志为认为,这些私募投顾自身并没有形成成熟的投资理念和稳定的投资风格,对于资产管理行业并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就贸然进入该行业。一旦产品出现较大亏损,部分私募投顾就会对自己的投资能力产生怀疑,甚至丧失信心。在这种情况下,产品不如及早清盘,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