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艺术品秋季拍卖相继落幕了,“缩水”已很明显。更让业界担忧的是,这预示着“狼”真的来了。不仅中国嘉德(微博)拍卖公司创始人陈东升公开预言,明年艺术品拍卖市场起码有40%的市场份额下降,北京匡时(微博)拍卖公司董事长董国强(微博)也在微博上称:未来两年拍卖公司会陷入苦战。
秋拍预示寒冬
受到欧美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秋拍刚一开始就不被看好,特别是在中国嘉德、北京保利举行了秋拍之后,拍卖业着力回避的问题已经明了。成交价格下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中国嘉德2011秋季拍卖会的总成交额为38.6亿元,相比春拍的50.9亿元减少了12.3亿元,降幅为24.2%;北京保利秋拍的总成交额为49.4亿元,相比春拍的61.3亿元减少了11.9亿元,降幅为19.4%。正如网友“嘉泰先生”所说:“艺术品价格每年翻番,是GDP增长的八倍,三年繁荣。亿元这个坎难守啊!市场是伟大的,大家总说狼来了,一次两次狼都没来,但狼总是要来的!”
天价曲高和寡
无论是在2011年的秋拍,还是2010年的拍卖市场上,一系列天价的背后都有艺术品基金的“影子”。然而随着欧美金融危机的愈演愈烈,这些基金们也开始采取“现金为王”的策略,无疑使得在今年秋拍中,很多事先被看好的拍品纷纷流标,其中有近现代书画中的程十发《召树屯与喃婼娜》,也有古代书画中的《石渠宝笈》著录过的古代书画。
相比流拍来说,一些虽然看似高价成交的拍品,实际上并没有带来真正的收益,甚至比其上一次出现在拍卖市场上的价格更低。在今年北京保利秋拍中出现的一件张大千《嘉藕图》立轴,估价1100万元至1800万元,成交价为1322.5万元,去除买家佣金的落槌价为1150万元。其上一次出现在拍卖市场上是在2010年北京匡时的春拍中,成交价为1030.4万元。对于藏家来说,如果再除去应该交给拍卖行的相关费用之后,实际上还是发生了亏损。从今年的秋拍来说,如果像这样将藏品保存一年多再拿出市场已经算是很有“耐心”了,今年北京一家拍卖行12月举行的秋拍中,齐白石《花卉》四屏,估价1000万元至1500万元,成交价为1150万元,而其上一次出现在拍卖市场上,是在2011年6月在上海举行的春拍中,当时的成交价达到了2185万元。
市场确需净化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张大千《嘉藕图》的卖家是一位新进入市场的藏家,在看到了目前市场不错的情况下,才将这幅作品拿出来的,但没有想到事与愿违。而这幅作品曾经是香港首屈一指的收藏家张宗宪先生旧藏,张氏对此极为珍爱,视为“镇宅之宝”。据说上世纪90年代初期,油画家陈逸飞先生曾为张宗先作油画肖像,张氏即取张大千此幅作为背景,可见宝爱之深。虽然我们不知道张是何时买入的,但至少在其手上有了十多年的时间,这无疑为准备在艺术品市场赚“快钱”的人一个启示。
从海外市场来看,成熟的藏家无疑起着主导作用,这些藏家的精品往往是在其逝世之后,由其家族或者基金会释出,而在其在世的时候,做得更多的会是对于藏品的系统性梳理。而在我们目前的市场上,许多重量级的艺术精品开始聚集到少部分投资者甚至投机者手中。这两年高成交价格的背后实际隐藏着巨大的泡沫。他们敢于创造“天价”,并非他们对艺术的热爱并财大气粗,而是他们认为自己很快能找到“冤大头”--那就是怀着炒股的心情进入艺术品市场的芸芸众生。
除了以投机的心态进行艺术品投资之外,目前困扰艺术品市场的问题还有许多,像艺术品的假拍问题、三角债问题等等。据说有的买家在春拍之后并不付钱,将拍品放在拍卖行不去提货,而是在秋拍的时候,请拍卖行将拍品再次拿出去进行拍卖。如果是在行情好的时候,这样的操作方式无疑是“空麻袋背米”,而在现在的情况下,这样做无疑是自掘坟墓。但投机成分制造的“辉煌”破灭,从长期来看会对市场起到净化作用,让价格回归合理,使得藏家重新回到市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