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市场迎来金融化新格局时代
2011-12-20   作者:梁瑛  来源:深圳商报
 
【字号

    “文交所”、“证券化”、“艺术品金融化”,2011年的艺术品市场,这无疑是最热门的词汇。从屡创新高至理性调整,进入“亿元时代”之后的中国艺术品市场有着怎样的新趋势?新动向?新视野?
    12月14日,由99艺术网携手北京文化发展基金会、《艺周艺讯》等单位联合主办的“2011中国艺术品市场高峰论坛”在北京开幕。中国内地、香港及台湾最重要的艺术品拍卖、画廊经纪、艺术收藏、艺术市场研究、文化创意产业管理等各领域的领军人物、专家、学者,及近300家主流媒体代表,再度聚首岁末,以“资本时代的中国艺术品市场与收藏”为主题,围绕艺术金融化的焦点,对当下中国艺术品市场现状以及艺术资本市场的格局展开个多方面的讨论。

  “亿元时代”之后是“资本时代”

  自2009年徐扬《平定西域献俘礼图》手卷突破单件拍品的“亿元”纪录之后,明代《十八应真图卷》、宋代《局事帖》及《朱熹、张景修等宋元名贤题徐常侍篆书之迹》纷纷告破“亿元”大关,以不可抵挡的趋势开启了2010年的“亿元”之门。随后的事实证明,2010年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名副其实的“亿元”之年——历史跨入2010,中国艺术品市场迈进“亿元时代”。
    时至今日,“亿元”对中国艺术品市场来说早已不是问题。即便是发展不过30年的中国当代艺术,人们也在开始议论:张晓刚的单件作品过亿不过亿?不管议论的过程和结果如何,这个议论的出现,本身即是对中国艺术品行业热度的证明。伴随这热度,整个2011年,各种资本团体和力量,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力度与步伐,抢滩登陆一般地进入艺术品交易、收藏、流通和展示等各个环节。“文交所”、“证券化”、“艺术品金融化”一时间占满了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如果说“亿元时代”不失时机地概括了2010年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和收藏的状况,那么2011年,无疑便是中国艺术品市场“资本时代”的来临。
  然而部分对中国艺术品市场热度保持警惕的观点却表示出这样的担忧:眼下涌入艺术行业的资本,大多是由于全球性的经济疲软以及国内股市、房市等其他投资领域不景气所致。而面对“资本时代”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无论是从事艺术品交易的画廊、拍卖行,还是刚刚开始关注艺术的金融机构,都需要冷静地思考:这个机遇究竟只是一次市场能量的迸发,还是因为真的历史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中国艺术品的价值得到了世界应有的关注?在第二届中国艺术品市场高峰论坛上,来自拍卖行和金融机构的专家分别对艺术金融化的前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西方经验值得借鉴

  今年的艺术品市场上,一下子出现了许多基金,吕益民认为,这是一个好事情,表明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能够意识到艺术品市场是值得投资的,是能为他的高端客户带来一定回报的场所。
    对于艺术金融化的前景,吕益民则表示可以借鉴国外艺术市场走过的道路。他说:“我们研究国外的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轨迹,会发现其实早在几十年以前,西方国家的金融机构已经开始涉猎艺术品市场。”
  作为最早在国内倡导艺术金融化的人,吕益民详细阐释了他的观点。他认为艺术品金融化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个是艺术品市场的金融化,二是艺术品机构的金融化,三是金融机构的艺术化。“艺术品一旦成为一个市场,开始出现艺术品指数,实际上就是一个资本市场,艺术品指数的出现把艺术品变成一种投资品,让更多的机构在内投资有一个风向标。”艺术市场出现各种金融机构、各类基金,都是艺术品金融化的一种标志,这种现象现在在中国也已经出现了。
  而艺术品机构的金融化和金融机构的艺术化对于中国人还比较陌生,吕益民举例说,比如大家都知道苏富比、佳士得,是老牌的、而且是垄断的艺术品拍卖机构,同时也具有某种金融的性质,它可以直接为客户提供担保、抵押、评估、贷款等等融资性的服务,这纯粹就是一个金融服务。另外艺术品机构的金融化还包括艺术品机构本身的证券化、资本化。同样以苏富比、佳士得为例,这两家拍卖行在上世纪70年代分别在纽约和伦敦上市,本身就是资本市场上的上市公司,本身就实现了它的资本化和证券化。
  谈到金融机构如何艺术化,吕益民同样介绍了国外的情况,像摩根、德意志银行、瑞士银行等机构,一方面拥有自己的博物馆、美术馆,把艺术品作为资产配置的一个小小的组成部分,“艺术品本身,尤其是顶级的艺术品肯定是一种资产。银行可以配置黄金,可以在美元、欧元和其他的储备货币之间进行配置,为什么不能配置一部分艺术品呢?”另一方面,这些金融机构也为客户直接提供艺术品投资方面的一些服务,包括评估、鉴定、保管等等,现在艺术机构能做的事情,他们几乎都在做。

  投资型资金还不是市场主力

  随着中国艺术市场的迅猛发展,这几年金融机构在艺术品行业快速扩张,尤其是今年各路文交所异军突起,但是一纸38号文却把全国一半以上的文交所逼进了死胡同。于是,关于艺术品金融化、证券化以及第三方评估机构的缺失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因此第二届高峰论坛提出的“整合:艺术金融化与金融艺术化”的单元议题讨论得尤为热烈。
    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油画雕塑部负责人柴宁介绍,现在在整个艺术品交易里面,的确有很多不同的金融机构的一些理财性的基金产品,他们已经在尝试着去购买一些艺术品,虽然规模目前还不是很大,也还不是中国现在整个艺术市场购买的一个主力。这种情况尤其是今年比较明显。但他也强调,”现在艺术市场里并不全是投资性基金,还有很多其实是给整个艺术市场提供一些融资、抵押贷款、金融服务性质的基金。就我所知目前艺术市场里这一类基金占的比例大过直接投资艺术品的基金的比例。”
  柴宁认为,如果艺术市场购买的需求都来源于投资性资金,这可能是艺术市场泡沫比较严重的时候了。他说:“至少在现在,目前市场的需求主要还是来源于个人的收藏、机构的收藏。而投资性的需求,相对来说是补充性的,当然有很多个人的收藏也带有一定投资的性质,但是它不是纯粹的、像买卖股票一样的投资,它有很多个人的爱好,包括消费的动机在里边。所以现在总体来说,艺术品的金融化已经有一个很好的开始。未来我个人并不是特别期望最终会发展成艺术品完全的证券化或者完全的成为一个投资工具,还是希望艺术品能够保持它最主要的一些功能。”
  而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国投信托有限公司董事长吕益民表示,最重要的是为高端客户和投资者寻找到更好的、更合适的投资机会。所以完全是站在投资的角度去看艺术品市场。世邦资本有限公司创始人何亦农则从金融学角度阐释:金融需要创新,没有创新就是死路一条,进入艺术品行业就是其中的一种创新做法。
  也许有人会觉得金融介入艺术就是一种投机行为,但是何亦农更愿意称其为一种金融行为,她认为金融进入到艺术品行业后,首先是从金融的角度来考虑的,要符合金融的价值规律、运行规律,其次才是依据艺术品这个载体的特点以及特殊性来进行把握。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艺术品鉴定不健全成收藏一道槛 2011-12-19
· 财富仍在围绕着艺术市场在打转 2011-12-19
· “美中艺术交流展”在沪开幕 2011-12-16
· 三问艺术品秋拍市场 回归理性还是增长乏力 2011-12-16
· 艺术品市场"拍而不买"为何那么多 2011-12-14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继坚:别让“陆地思维”毁了渤海湾·[思想]钮文新:紧缩货币“弊端”凸显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