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销售变装上阵 “利息”被返利取代
2011-12-01   作者:南雨  来源:金融投资报
 
【字号

    亲,续车险不?返利18%给你!
  两年前为自己爱车购买过保险的张先生,今年该续保了。8月,张先生第一次通过电销方式咨询平安车险,近日该公司客服热线95511又回访张先生称“针对投保2年以上的客户有一个回馈活动,邀请您参加”。
   “电话车险价格比传统渠道优惠不少,这省下来的可是"真金白银",同时他们还针对投保2周年以上的客户有个回馈活动,送大礼包不说,如果额外车主从任意银行账户上每月扣取最高不超过1100元的存款,连续扣缴至第8年,更可额外获得所扣取总存款18%的返还。”
    通过电销渠道买车险是省心了,但对以18%的返还作为回馈,张先生不明白这和车险有什么联系,对此记者展开了调查。

  捆绑搭售

  如果说附送礼品、承诺返利等车险电销渠道的不规范行为已有地区明确禁止,那么通过购买电销渠道额外扣取客户存款并返利的行为则是在偷换概念。
  据张先生介绍:“客服人员在整个介绍过程中对其18%返利的缘由只字不提,只是问我有没有工农商建交通招商等七家银行的账户,每个月存1100元,只需存8年,20年后返还所有本金+18%的返利。在负利率时代,还是比较容易动心。只是我不明白买车险为什么要以18%的返利作为回馈诱导客户?”
  随后记者拨通了平安客服热线95511进行了咨询,对于18%返利的回馈活动,客服人员给出的答案却是“没有接到这样的通知,请与当地客服中心联系”或者“随后我们会有专门的客服人员跟进和您联系。”对于记者的提问,客服方面始终三缄其口不愿给出详细答案。
  几经调查,记者通过中国平安的官网上发现,18%的“返利”背后实质上还通过电销渠道搭售的该公司名为“乐翔人生”或“乐逸人生”的意外险产品。
  根据平安官网寿险电销专区产品相关信息介绍,这两款意外险产品无论保障期满还是不幸身故,所交保费一律全额返还,更可额外获得所交总保费的18%。
  那么为什么客户在购买车险时,客服人员却要闪烁其辞的搭售意外险产品呢?
  记者采访了解到,对各家财险公司来讲,尤其是交强险确实属于亏损业务。资深保险代理人熊熙(化名)向记者透露:“以五座的小型轿车为例,国家规定交强险的费用为 950元,但保额却高达12.2万元。”
  熊熙介绍,12.2万元中的11万元是用于死亡伤残赔付,而医疗费用赔偿限额是1万元,另外2000元用来赔付财产损失。“在实际理赔过程中,一旦机动车出事故,赔付额度往往会超过950元的交强险投保费用。”

  “利息”被“返利”取代

  对于上述18%的返利,对于任何一位客户来说都具有不小的诱惑,但是大多数市民在“返利”和“返利息”的概念上却容易混淆。同样在平安官网上这两款意外险产品的介绍中也没有明确这个概念。
  一直以来,在购买车险过程中通过返还手续费的方式“返利”车主是一种潜规则。毕竟在严酷的竞争下,价格低一点车主容易买账。与此同时,在行业自律而造成的车险价格浮动后,业务员、4S店等传统渠道投保的车主发现今年的车险价格相对去年有明显的上涨,各种营销措施和促销花样也不再让消费者感到新鲜,倒是电话车险凭借享受商业车险15%的价格优惠相对传统渠道更加便宜。
  “如果按照每月存1100元,每年就要存13200元,8年就要存105600元,与其每年存一万,我宁可花两千来买消费型的80万意外险,剩下的钱拿去定存银行,或去定投基金买股票也比这划算得多。”张先生告诉记者。
  “即便是到期返还总投入18%的利息也不比存银行利息多,客服人员将"利息"和"返利"偷换了概念,更何况从头到尾都没有向我说明这只是一款意外险产品。”张先生表示。

  无孔不入的电销误导

  明明就是一款保险,干嘛要说成是在银行存钱?
  记者调查发现,这种事件并非个案。有网民发帖,称其接到平安保险的电话,每月定期在工行还是建行等银行存钱,假如这段时期有害病或意外就可获得一次性20万的偿还;存钱设最大限度,不设下限;存8年就行了,可以保16年。对方说这相当于零存整取。
  一位不愿透露名字的业内之人称,保险业已进入了紧张激烈竞争阶段,一接到保险公司的客服热线多数人有可能都不愿意听下去,这样行销肯定没有办法保障。并且,电销过程中,业务人员最喜欢运用模糊语言。假如不追问,他们不会主动介绍这是款保险产品。
  记者之前接到过类似的客服电话,当问到“这是存钱吗?”对方却给出一个模糊的解答,“可以当成是存钱,并且满期会有一定收入”。记者接着追问。对方才表示,这不是“纯粹”在银行存钱的业务,而是一款保险理财产品。

  “这是储蓄业务吗?”

  对方肯定地表达,就是存钱,但还要送一份保险。“这些资金存入账户后,最后是保险机构还是由银行来运作?”记者问道,假如由保险机构运作,那应当是保险产品。对此,多数业务人员一会着重提出是存钱,一会又叫作是保险产品。
  看来,一度在银行网点的银保销售误导悄然转移了阵地,现身于电话营销。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保险公司高价"买路"吃罚单 银保代理费或上涨 2011-11-14
· 汇丰人寿:借道银保开拓北京高端市场 2011-10-28
· 中银保诚邓兴成:汇市更考技术 2011-10-24
· 揭密瑞银保荐庞大比亚迪 被疑不顾投资者死活 2011-09-20
· 友邦保险:热推银保分红型产品 2011-09-02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继坚:别让“陆地思维”毁了渤海湾·[思想]钮文新:紧缩货币“弊端”凸显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