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奈儿是一个传奇,而不是冷冰冰的交叉双“C”LOGO崇拜,香奈儿最近在中国美术馆用“法国设计先锋与艺术大师们对话”的名头,将香奈儿的一生在黑白的空间里做了简单总结。 香奈儿是上个世纪的传奇。从小在孤儿院里度过,长大后成为独立女性,一生与时尚和上流社会的男士及艺术家周旋,但从未属于任何人。与爱马仕、LV等数代而成的时尚神话不同,香奈儿完全凭一己之力,成就其时尚帝国。她的传奇,也只有在上个世纪这样充满战争、动荡、女性革命,时尚潮流、社会思潮极速演变的世纪才能造就。 这是香奈儿在今年举行的第二场展览,3月份的时候,这场展览以“文化香奈儿”为名,在上海人民公园的当代艺术馆开展,两场展览主题虽然不同,但内容基本一致。只是布展的形式略有不同,上海的当代艺术馆是一个极为开放的空间,它让整个展品充满了“漂在空中”的浪漫氛围,而北京的展览则更符合这座城市厚重历史的基调,从基调上来说,显然北京更脚踏实地。 整个展览将香奈儿一生中最重要的设计,以及和艺术家的友谊都做出了呈现。和其他由奢侈品牌主导的展览一样,其中的不少珍品是向私人和博物馆借来,整个展览展品层次丰富,包括了油画到手信、素描到短片、时装到香水。北京的展览将会向公众开放至12月13日。 展览共分为五大部分,传奇的缘起(Origin)、抽象的精粹(Abstraction)、隐藏的奢华(Invisibility)、自由的追求(Liberty)、幻境的灵感(Imaginary)。然而布展并没有直接将这五部分人为地割裂开,让整个展览看上去更像个整体,却也生出了杂乱和无序感,眼前并排放置的两件展品,一件来自香奈儿本人,另外一件则是当代时装大师卡尔·拉格菲尔德的高级定制作品。时空的穿越还不是最跳跨的部分,这对于策展人来说,如何挑选出最适合的展品,要展现出一个什么样的时装设计师,到底她的才华和私生活哪个更重要? 展览对两方面都有选择,很显然,他们希望现代人们能将香奈儿小姐视作服装界的“艺术大师”。从某种角度来说,展览总会不自觉地神化品牌,谁也不会放弃这种绝好的宣传方式。从这个展览里,你能看到的是嘉柏利尔·香奈儿对于女性时装的巨大贡献——她将女性从传统繁琐的束胸等等服装礼仪中拯救出来,以中性化的风格和斜软文呢的面料打通了全世界女人的心,采用了高级面料让时装变得更舒服实穿。但有趣的是,展览却几乎没有着墨她依靠制作礼帽而大受欢迎发家的过程,当然,你也更不会知道她曾经躲在巴黎的小公寓里,过着交不起房租的窘迫生活。这些,可是和今天香奈儿高贵的品牌形象不符的。 而关于她的个人生活,展览选择的是她和被后世视作名流的人来往信件。你能看到香奈儿小姐和画家尚·考克多的书信来往,里面有我们今天短信里的惯常寒暄,“我亲爱的尚,我回来才知道您的近况。我跟大家一样离开巴黎过国庆节了,因此迟未回复您……”这位画家也待她不薄,不仅为她画下了坐着喝咖啡的肖像,还在时尚杂志《Harper’s
Bazzar》为她发表“从Worth到Alix”、“香奈儿女士”一系列文章。和他保持良好关系的还有俄罗斯芭蕾舞团的剧作家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以及安德烈?柯特兹,甚至还有毕加索与萨尔瓦多·达利。传奇由香奈儿女士的划时代时装铺开,并借由和艺术家们的良好关系得到了名声更广泛的传播。 展览亦有特别之处,在文字资料的展厅里,人们可以躺在布置得极为舒适的沙发里,捧着关于香奈儿女士的书认真品读。这些大部分由外国人撰写的关于香奈儿的著作里,充分让人意识到,一个伟大的人物不仅能对她当时所处时代的潮流进行改革,还能够养育后世无数文人墨客。 而真正让人觉得香奈儿这个品牌在经历了传奇女人的时代后,依旧保持着“与众不同,对自由追求”的是这场展览对于先进科技的应用。当其他奢侈品还在默守传统的展览形式时,CHANEL已经开展了和苹果公司的诸多合作。在中国美术馆看展览时,凭个人有效证件就可以免费领取用iPod改装过的精致语音导览器,讯息齐全并且使用极为方便;而在展览的影像厅里,展览厅中心改装过的和苹果合作的“超大iPad”,上面仿佛满天繁星在桌面上漂流,每点开一个大些的星星,就是一个关于香奈儿或者时装、或者珠宝的美丽故事。 在展览现场,有不少背着香奈尔包的女孩子走进走出,无论真假,都足以说明这个品牌在女人心中的号召力。想到这个,我突然有些好奇,香奈儿对法国如此重要,她和艺术家们的关系如此好,为什么纽约老顽童伍迪·艾伦在他的穿越电影《午夜巴黎》里,却没有给这个神奇女人一个镜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