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大战正酣 金融体系资金仍紧
2011-11-25   作者:高改芳  来源:中国证券报
 
【字号

    年末月底,各家银行发售理财产品的广告短信又是铺天盖地,理财大战犹酣;但银行月底高价“买”存款的盛况却已不再。
  7天抵押式回购利率24日略有回落而此前已连续5个交易日上行,但大额银行承兑汇票贴现率却已下跌了一个月左右。
  “这种反常的"两面"信号近期经常出现,表明银行贷款额度在一些方面有所放松,但金融体系内的资金仍偏紧。”某银行界人士分析说。

    理财产品上演“跨年行情”

  “招行将于11月21-24日每晚8点限量销售理财产品,期限收益均为42天5%,10万元起……”
  “浦发银行11月23日到11月31日发售保证收益理财产品,1个月5万起3.6%,30万起4.5%……”
  “建行现正发售乾元系列理财产品:日鑫月溢(北京),按日开放,期限1至90天,预期年化收益率2.1%至3.4%;另有固定期限盈、享系列,期限30至300天,预期年化收益率4.2%至5.8%。”上海张先生的手机上充斥这样的广告短信。
  虽然短期理财产品发行受阻,但银行通过理财产品发行争取资金的脚步并未停下,而是以滚动型循环理财这种开放式产品取而代之。
  仔细分析就会发现,目前销售的理财产品大多在12月31日左右到期,而且滚动发行使得到期日延续至明年元旦后一个星期左右。
  银行界人士分析认为,让理财产品今年12月31日之后到期,那么31日这一天理财产品并未计入存款,所以截至12月31日的存款就不会大量增加,也就不会使得今年的存款基数过大,给明年的存款业务带来过大压力。理财产品资金的到账日通常是T+2,也就是说12月31日到期的产品要到明年1月2日才会转入客户账户,这期间算做银行活期存款,所以在元旦期间,由理财产品转成的存款就会如银行所愿大幅增加,实现存款“开门红”。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发行的理财产品大都已经变为开放式理财产品,即不再按期次发行,而是准许客户随时申购赎回,按实际理财期限计算收益率。如工行的“灵通快线”、建行的乾元(日鑫月溢)系列理财产品等。
  银行界人士解释说,此类产品盛行的原因有二:一是银行现在不能发行一个月以下的理财产品了,要想保持流动性强的优势,便只好把整个理财产品系列改造为开放式的产品;其二,监管部门要求各家银行限期清理“资金池-资产池”业务。短时间内银行只能合并同系列的理财产品为一只理财产品,以符合要求。

  高价“买”钱不再

  银行体系的流动性虽然紧张,但在监管和营销资金压力之下,高价“买”资金不再盛行。
  在银行间拆借市场,资金利率仍在上涨。截至24日收盘,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中,隔夜利率最终结束了连续9个交易日上涨的局面,微跌1个基点。但仍在3.9467%的高位,直逼4%大关。
  尽管拆借利率普遍上扬,但银行似乎对高价“买”资金不再感兴趣。
  “10月底、11月底,银行"买"存款的价格普遍下降。”苏州的林先生不无郁闷地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这意味着他将少收入十几万元。从今年5月份起,林先生每个月末都会有几家银行争相“招揽”,他会把自己的3000万元个人存款在给出最优条件的银行存两天,获得一天3%。-5%。的收益。
  “最高的时候是今年6月底,能拿到5%。;6月29日存入,7月1日取出,就挣差不多30万元!”林先生回忆道。
  但10月底他再找银行时,行情完全变了。“当地的银行说不需要了,我就找上海的银行想办法,但最高只能给2%。,而且要把钱从苏州转到上海,很麻烦,我就没做。”林先生说。
  银行界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又近年末,估计不会再出现银行花高价“买”存款的情况了。“现在实行的是日均存款比考核,不能冲时点了。而且监管部门抓得很严,一旦发现就可能对银行施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风险太大了;再说,到年底了,银行的营销费用已经花得差不多了。大多数银行都给不出2%。以上的价格。”该人士坦言。

  资金面仍不容乐观

  “要是想申请房贷,你现在可以准备材料了。但现在还不是申请的时候。”上海某股份制银行人士透露,目前银行的信贷投放正从基本不放到开始慢慢放的转变中,所以申请贷款并没变得更容易。
  中金公司指出,从11月前半月的信贷投放实际情况来看并不理想,不到10月份约6000亿元贷款增量的三分之一,10月份贷款反弹可能只是昙花一现。这也意味着全年达到7.5万亿元的信贷目标难度在加大。
  中金公司认为信贷投放下降的原因既有需求不足,也有供给约束的因素,但后者的影响更大。
  实际上,存款流失已经成了银行资金紧张的头号“元凶”。
  据人民银行统计,10月份人民币存款净下降2010亿元,同比少增3618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净下降7272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860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4190亿元。
  广发证券最新研究报告指出,虽然信贷结构性放松,但流动性总体偏紧格局未变。虽然,10月新增贷款由上月的4700亿元回升至5868亿元,但10月份人民币贷款、M1以及M2同比增速继续小幅下滑,增速分别由上月的15.9%、8.9%和13%下滑至15.8%、8.4%和12.9%。当前货币供应量相对于实体经济增长仍然偏紧,四季度经济继续面临减速压力。今年下半年以来M1增速大幅下滑和2008年的情形相类似。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继坚:别让“陆地思维”毁了渤海湾·[思想]钮文新:紧缩货币“弊端”凸显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