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人会抱怨命运不公,因为“人同命不同”。收藏市场更是如此。近日,市民林先生翻箱倒柜把家里祖传的玉笔筒拿到省收藏协会鉴宝,专家表示,虽然这个玉笔筒有100多年历史,也是真玉,但市价只值几百元,原因就在于这个笔筒是岫玉,而非人见人爱的和田玉。看来,真货也未必就值大价钱。
百多年玉笔筒只值几百元?
近日,记者在省收藏协会偶遇市民林先生前来鉴宝。“这个是我家祖传的一个玉笔筒,我想看看是否值钱。”省收藏协会文物司法鉴定中心首席鉴定专家黄念曾仔细鉴定后表示,“东西是老的,但并不太值钱。”林先生不解:东西是真的,而且还颇有历史,怎么不值钱呢?
黄念曾表示,林先生的笔筒是玉石,且有100多年历史了,但由于材质的原因,市场价格并不高。“这是岫玉,并不是和田玉,市价不高,但由于东西老,低于600元就不要出手。如果是和田玉,这个笔筒市价能到100多万元。”粗略计算,二者相差2000倍。
存量和市场认可度影响价格
为什么同样都是玉,市价会差这么大呢?黄念曾解释有三点原因:首先,岫玉产地在辽宁,目前量多,且还有大量未开采,因此货源很足;第二,岫玉硬度不高,容易磨损,不易保存;第三,相比和田玉,岫玉润泽度不够,因此相对缺乏欣赏价值。
秋冬拍卖市场上,玉石翡翠担当了主角。包括嘉德在内的各大拍卖行均有明清宫廷御用和田玉藏品竞拍。但市民家里的多数宝贝并没有像拍卖会上的玉石一样上演“乌鸡变凤凰”的神话。
黄念曾表示,东西是否有价值主要有两点,“第一是物以稀为贵,第二看它是不是人见人爱。”前者讲的是量,后者则是讲市场认可度。他举例表示,上世纪80年代和田玉的价格并不高,就是受这两个因素的影响。“80年代的人喜欢翠玉,喜欢的是它的绿色,而和田玉这样的白玉并不太受欢迎,而且量也多,因此价位也不高。但随着审美的变迁,和田玉成功上位,而且好东西流失也快,大量的和田玉流失到海外,剩下的量就更少了。”
专家建议以时间换升值空间
玉器收藏中,除了提防买到假货外,还有一种真货也不得不防,如一些“真色真玉”其实并不值钱,这些所谓的“真色真玉”往往是一些岫玉、独山玉或是经过漂白注胶处理的翡翠。
如此一来,林先生手里的玉笔筒是不是就没必要收藏呢?黄念曾则表示,鉴于目前市价不高,并不建议藏家出手,而是拿时间换增值的空间。“东西放久点,随着时间的流逝,岫玉的量也会减少,假以时日或许价格就上去了。”
相关链接:10元钱也能买到真玉石
10元钱能买到玉吗?可能很多人都会摇头,“便宜没好货,那玉能是真的吗?”其实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除开发生“捡漏”这样的低概率事件,绝大多数情况下买到的确实不是好玉,但却可能是真玉。
一提起玉,普通人都会觉得贵。其实不然,玉有几百种,有贵的,也有便宜的。以翡翠为例,目前市场上的翡翠有三类货:A货、B货、C货。A货是未经过任何化学处理的翡翠,B货是酸洗漂白过的翡翠,C货翡翠原有颜色较差,是经过染色处理而产生鲜艳颜色的翡翠。因此,10元买到玉并不稀奇,不过可能是岫玉、阿富汗玉、马来玉、韩玉等。而林先生的玉笔筒,专家介绍,如果不是老货,市价也就几十元,这还是包括加工费在内的价格。因此,玉石并非那么高不可攀。部分消费者买玉吃过亏,并非全是买的假玉,而是以高价玉的价格买了低价格玉。因此,当小贩向你兜售玉石时,信誓旦旦地“保真”,也不可轻信。
那究竟如何识别玉石呢?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中国文物学会玉器研究委员会副秘书长古方表示,宝石类收藏概括成四个字,就是“水、种、色、工”。“水”是透明度,“种”是纯净度,“色”是绿的类别,“工”是设计和工艺水平。如果要收藏的话,雕工好、原料好、大师造的藏品才是上上之选,升值空间才足够大。但这样的玉石往往价格很高,要求收藏者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并非一蹴而就的。所以,他建议如果收藏玉石要循序渐进,最好要多学习,会鉴定或找权威机构帮助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