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成用户曾被银行理财品"忽悠"
2011-11-21   作者:  来源:华西都市报
 
【字号

    随着理财市场迅速扩张,商业银行误导销售的现象也是愈演愈烈。银率网发布的《2011年度360°银行评测报告》显示,24.79%的用户在购买理财产品时有过被误导的经历。
  从误导现象发生的原因来看,银行业务人员出于业绩考核及自身利益的考虑,夸大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仍为误导现象的痼疾,占比16.67%,排在首位;其次是由于银行业务人员不专业导致的误导,占比15.56%。银行驻点保险人员误导客户、收费情况不如实告知、将保险当做理财产品销售也是产生误导销售的重要原因。
    在“忽悠”客户的银行中,大型商业银行的误导率最高,达16.26%,与2010年基本持平;外资银行误导率降至15.58%,较2010年的17.57%降低了1.99个百分点,这是因为2011年外资银行高收益理财产品种类减少,而以中等风险理财产品为主,且年内外资银行销售行为得到了较大程度的规范;股份制银行的误导现象明显好转,误导率比2010年明显减少了4.15个百分点至8.65%;城商行误导率减少了2.17个百分点至6.99%。
  银率网相关人士指出,各年龄阶段人群被误导的比例有所不同,31-40岁的投资者被误导的比率最高,这是和不同阶段人群的经济实力以及相匹配的金融知识密切相关的。因此,要降低银行误导率需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是要提高银行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其次是需要为银行用户普及更多的金融知识,使用户在购买产品时能够真正根据自身需要正确选择。
  此外,在调查中,理财产品说明书晦涩、信息不全等问题首次被提及。银率网上述负责人认为,这反映出投资者开始关注理财产品书面文本的规范性,是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理性化、成熟化的表现。由于普通投资者缺少专业知识,说明书应该尽量简洁、准确,表述应全面、清晰。
  据《北京商报》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将平稳回落 2011-11-18
· 抛弃收益低于5%的银行理财产品 2011-11-17
· 遏制银行理财异化 一个月内期限产品被叫停 2011-11-17
· 广发银行理财变相揽存 募集资金投向存款 2011-11-11
· CPI回落 银行理财继续锁定高收益 2011-11-10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继坚:别让“陆地思维”毁了渤海湾·[思想]钮文新:紧缩货币“弊端”凸显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