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亚历山大隔三差五地会将他收藏的手风琴拿出来拉一拉。他身后的墙上密密麻麻挂着维修工具。 |
在新疆伊犁河畔,有一位小有名气的手风琴维修艺人亚历山大·扎左林。他,只有小学文凭且目不识谱,但他却创作了20多首手风琴乐曲;他,靠微薄的修琴收入和领取政府低保过日子,但却有一个美丽的梦想——开中国第一家手风琴博物馆,把自己最爱的300多架手风琴一一展示。
在新疆伊宁市阿合买提江路的一棵老榆树背后,两扇蓝色破旧木门的小铺子里,不时传出悠扬的手风琴声,隐隐约约地飘入小城百姓的耳中。
这间8平方米的小铺子很不起眼,破旧的小店里密密匝匝地摆满各式手风琴。一角的墙上整齐地挂着钳子、螺丝刀、锉刀等工具。一张桌前一位高鼻深目的中年男子端坐着,认真地拆卸着一架刚刚送来维修的手风琴。
除了修琴,亚历山大还收购一些别人丢弃的旧手风琴,经过维修之后,再以低廉的价格卖给那些想要学手风琴但又买不起新琴的家庭。
亚历山大1990年开了这家维修手风琴的店铺。他不仅修琴还喜欢收藏各种古旧的手风琴,如今他已收藏了300多架世界各地的手风琴,其中最老的产自19世纪,最贵的价值十多万元。
手风琴是俄罗斯族传递音乐的“宝贝”,亚历山大从小在爸爸的琴声中长大并深深迷恋着这神秘的乐器。遗传了祖辈热爱音乐天性的亚历山大似乎生来就和手风琴结缘,很小的时候便能拉得一手好琴,15岁时就已经开始帮别人修琴了。
说起收藏的手风琴,53岁的亚历山大像个孩子似的有些兴奋,一架一架地向记者介绍着,如数家珍,眼神中充满了迷恋。亚历山大说:“以前也有内地的博物馆要买我的琴,甚至还有人要租我的琴去办展览,我都没答应。我生长在伊犁,就一定要在这儿开一家博物馆。”
最近,当地政府正在为亚历山大盖一间小平房,而亚历山大则打算将新房作为他的博物馆,他和家人还将继续住在自己挖的陈旧阴暗的半地下室里。亚历山大每天都要在正在盖的新房中转悠好几圈,想象着将来博物馆的陈设,他要把他心爱的手风琴一一摆好,还要展示他收藏的各类民族乐器、留声机、收音机等老物件。
“如果俄罗斯族聚居的‘六道巷子’能建成一个俄罗斯族风情园的话,到时候来参观手风琴博物馆的人就会越来越多了。”亚历山大笑得很单纯,他所提到的“六道巷子”是位于伊宁市犁铧街的一处俄罗斯族人聚居区,不少移居国外的俄罗斯族人还不时回来这里寻根祭祖。
18世纪中期和19世纪末至俄国“十月革命”期间,先后有两批俄罗斯族人因经商或躲避战乱而大规模迁入中国新疆伊犁等地。尽管远离故乡,但生活在伊犁的俄罗斯族人依然沿袭着本民族的生活习俗。
如今,白杨环绕、清渠流水的田园生活正在被高楼林立的都市场景替代,但亚历山大和他的琴声依然飘荡在河畔,他坚守着这样的恬淡生活,守望着内心深处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