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以寿山石、和田玉等为代表的石头投资消费的日趋火爆,艺术品市场也出现以卖资源为主导的粗放、畸形发展的趋势,滋生出“重材轻艺”现象。与此同时,由于人才培养不足等原因,寿山石雕刻等传统工艺传承境况堪忧。
“重材轻艺”影响创作
与和田玉等珍稀品种相似,投资者对寿山石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好石质意味着高额利润。相对于卖资源的快捷简便,进行高水平的艺术创作则显得漫长艰辛,艺术创作队伍也因此滋生出“重材轻艺”的现象。
今年30多岁的张颜(化名)本是一名颇具发展潜力的石雕工艺师,他却依靠其父积累的寿山石原料,几年前就“弃雕从商”。
张颜告诉记者,一块寿山石好料材,切割锯章,简单打磨成表面光鲜的章料,一摆出来一两天就销售一空。而进行一项寿山石雕刻创作,从选材、选题,到动刀、成品,少则一年,多则数年,辛苦不说,不见得有利可图。
福州左海艺术村天趣斋主人杨立辉说,汹涌的逐利浪潮正腐蚀寿山石等玉石雕刻领域,投资炒作的不是艺术,而是好石料,除田黄石外,像荔枝石、芙蓉石等较稀有的寿山石制成的章料,价格动辄数万元乃至几十万元,从一个投资者手中转到另一个投资者手中,价格可能会再翻一番。
“如此‘击鼓传花’般地炒作,不断抬高市场价格,一些寿山石料价格现在占到了雕刻成品后价格的六成以上。”杨立辉痛心地说,“作为艺术品,材质的优良固然重要,但核心和最高价值仍然是其拥有的艺术文化内涵。正常情况下,石料成本占到雕刻成品价格的三成左右比较适宜。石料价格趋高对艺术创作形成了严重挤压,长期下去,‘弃雕从商’的创作者只会增多。”
福建省寿山石文化艺术研究会秘书长、工艺美术大师陈礼忠说,具有上千年历史的寿山石雕刻艺术在我国玉石艺术领域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快速腾飞,社会财富巨量积累,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玉石艺术品市场发展迅猛,但是,过快的发展速度也让部分投资者和艺术创作者失去了理智。
陈礼忠告诉记者,在艺术创作队伍中,受到逐利思想的严重侵蚀,许多年轻艺术家淡漠艺术创作,造成许多作品样式单一,甚至有的完全是依葫芦画瓢的机械仿造,还有的创作团队重新走回了批量化生产的老路,使得作品沦为“一母所生的多胞胎”,丧失了艺术最宝贵的个性魅力。
工艺传承境况堪忧
寿山石雕刻等传统工艺传承境况也让业内人士及专家感到担忧。福州市政协有关专家对此进行了专项调研认为,工艺人才培养不足首要问题出在教育。
据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福州民间工艺发展迅速。1956年,成立了福州工艺美术学校;1981年又成立了福州工艺美术技术学校。两所工艺美术学校对推动福州民间工艺的发展起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当今活跃在省、市民间工艺界的领导骨干和技术人才多出自该校。近年,福州工艺美术学校已被并入闽江大学,办学环境有所改善。但福州市工艺美术技术学校长期处于“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的境地,教学经费、教学校舍和教职工编制问题,至今未得到很好的解决,这势必对工艺人才的培养产生不良影响。
此外,优秀人才的待遇保障不足,人才队伍不稳定。寿山石雕刻等民间工艺多以手工操作为主,其主要传承方式仍是师傅授徒的形式。目前,福州各门类工艺美术大师和名师多已年高力衰,个别工艺美术大师连起码的医保问题都长期无着落,一些工艺技法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福州石雕艺术工艺厂厂长王一帆说,上世纪80年代初,石雕艺人们常常汇聚一堂,互相切磋交流,工厂还经常组织他们外出参观学习,体验生活,技艺都得到快速提高。近年来,寿山石雕刻逐渐成了艺人的牟利工具,变成了一项产业,实现了批量化生产。这种违背艺术创作规律的发展模式,不仅大大束缚了艺人的创作设计能力,也无法让更多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多管齐下繁荣传统工艺产业
寿山石仅是诸多“疯狂的石头”的一个缩影。福建省寿山石文化艺术研究会秘书长陈礼忠建议,有关部门需加强对艺术创作队伍的思想教育,增强艺术创作者素质,引导创作者深入生活和自然,把更多的时间留给艺术创作。从而推动艺术品市场由资源型向艺术魅力型转变,扭转“重材轻艺”的倾向,培育健康、理性的艺术品市场。
陈礼忠还建议各级政府部门多举办民间工艺论坛等活动,组织知名专家深入研讨,推动传统工艺创作理论创新。同时,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和民间艺人开展民间工艺的挖掘、整理、抢救和研究工作,使保护和开发民间工艺的工作从思想上和理论上有力支撑。
还有业内人士建议,完善有关地方民间工艺保护和发展的法律法规。各地民间传统工艺品类繁多,其生存、繁衍和传承都有其本行业的规律。建议相关部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依据各行业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有针对性地完善国家或地方性的保护条例,以确立保护的重点、对象和方法,以及拓展工艺品市场的法律保证等,尤其是对濒危的民间工艺提出抢救措施的方法,让民间工艺的生存、传承与发展有一个良好的保障。
专家指出,工艺美术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宜动员社会各界对种种技艺予以关注。鉴于目前民间工艺一些品类面临濒危的状况,应该积极确定重点扶持抢救品种对象,投入资金组织力量抢救濒危工艺,对可以组织恢复的产品进行生产和市场开拓;对于有专长的民间工艺大师和名艺人,应在医保福利待遇上予以照顾,对于名艺人授徒,也可予以适当补贴。
近年来,一些地方纷纷成立了工艺美术协会、同业学会和公会等组织,它们在振兴各地民间工艺过程中曾发挥过不小的作用。业内人士及专家建议地方政府充分尊重和发挥本行业、专家、学者知名艺人在会务中的作用,除在经费和办公等条件上予以支持外,还应支持它们参与商务贸易、学术科研、科技咨询、人员培训、拓展市场、商品宣传等事务,让它们真正成为政府与企业与艺人沟通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