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有关部门的一道政令让降价房企陷入两难。
10月24日,针对愈演愈烈的楼市降价及其带来的维权,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市场处公开表示:如果房地产项目销售价格浮动幅度超过20%,开发企业需要重新备案,等待批准。
“按照规定,重新备案的申请中要有明确的新销售方案,除要注明调整后的销售价格外,还要有调整的周期。这个周期一般在两个月以上。”一位接近上海房地产监管部门的人士透露。
而对于降价幅度超过20%的楼盘如何处理,浦东新区市民中心房管处工作人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是不允许的”。
这被视为上海楼市的“限降令”。此前不久,上海楼市降价潮愈演愈烈,品牌开发商龙湖地产、绿地集团、中海地产在上海的多个项目不约而同进行降价促销,房价下调幅度超过20%,有的甚至被腰斩。这导致诸多降价楼盘业主奔赴销售现场维权,楼市乱象频生。
退房难阻降价潮
同策研究与咨询中心提供的监测数据显示,上周,位于浦东的中海御景熙岸促销,最新报价由原先的成交价23000元/平方米,降至17000元/平方米;位于嘉定新城的龙湖郦城,则从18000元/平方米降价到14000元/平方米;松江龙湖好望山的部分房源,也从27000元/平方米降至15000元/平方米,上述楼盘的降价幅度均逾20%。
由于上述房企下调售价幅度较大,房源的快速贬值引来了不少老业主的强烈不满。
10月22日、23日,位于上海嘉定区的“龙湖郦城”、“绿地秋霞坊”和位于浦东区的“中海御景熙岸”售楼处均集聚了众多老业主维权,导致上述楼盘售楼中心多处损毁,现场一片狼藉。部分业主称,由于降价,房子还没入住已经损失了数十万,接近总房价的三分之一。更有业主还声称房产商的降价行为系“价格欺诈”。
业内认为,虽然业主的维权行为有失理性,但降价事件背后反映的则是房价拐点隐现。此次上海出现大面积房价下调并不突然,而是长期政策调控下供需比失衡,同时开发商资金压力过大导致的必然结果。
上海汉宇房地产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董事施宏睿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上海多个楼盘售价大幅下调原因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是开发商前期扩张过快导致资金链紧张不得不降价销售回笼资金;第二,则是部分区域房价确实虚高,市场倒逼泡沫挤出。
上海市统计局24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上海市商品房销售面积1306.75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下降13.1%,月均销售面积出现了自2005年以来的最低值。同时,来自中国房产信息集团的数据显示,10月前三周,上海市共计成交一手商品住宅30.27万平方米,和去年同期相比大幅下滑72%,成为近7年有数据历史以来的最低水平。
“降价潮还会持续。”中国指数研究院副院长陈晟表示,老业主维权事件阻止不了开发商持续降价促销的趋势。他认为,往年的销售旺季已经过去,开发商为了保证资金链,今年第四季度的楼市降价趋势有望越发明显。
20%或为降价底线
针对这些楼市乱象,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出台应对措施,即房地产项目销售价格浮动幅度超过20%,开发企业需要重新备案审批。
事实上,关于商品房销售价格,已有相关文件约束。今年5月,上海市发改委发布的“一房一价”实施细则中,即提到商品房经营者要严格按照备案价格明码标价对外销售,不得在标价之外加价销售商品房。
一位接近监管部门的人士告诉记者,上海市最早的备案要求是,开发商可在备案价格的基础上上下浮动20%,一旦超出此范围,则需要到监管部门重新备案。但是从去年10月开始,规定开发商的报价只能降不能涨,降价幅度超过20%,需重新备案,“监管部门只是旧政重申”。
对此,分析人士认为,此轮上海楼市的降价风暴,无论从速度上还是深度上,都大大超出了市场预期。政府此举可以控制房价下跌幅度较大的项目入市时间,在一定时间内抑制房价失控,从而保证房地产市场的整体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