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动辄评估上百万、上千万的拍品,区区几百元、几千元的图录费显得微不足道。许多中小拍卖公司正是利用拍卖者的这一心理,以收取图录费作为盈利手段,拍卖本身只是一道幌子
老田是辽宁藏友。有着近二十年收藏经历的他,最近境遇却有些窘迫房租快要到期,却没钱续交房租了。
谁也不曾想到,两居室的房子里堆满了“老瓷器”“和“名人书画”的老田,竟然为了房租犯难。
老田对《法治周末》记者说:“之所以手里一下子这么拮据,是因为近一年来不仅没挣到什么钱,反而被拍卖公司骗去了数万元。”
而据记者了解,套取老田数万元血汗钱的拍卖公司,基本上是北京的中小拍卖公司和近年来在安徽、江苏等地兴起的“后起之秀”的拍卖公司。
这些拍卖公司使用的套路如出一辙。据《法治周末》记者调查了解,这些公司的“盈利模式”一般是:通过前期的宣传营销吸引买家,随后靠高估起拍价以骗取图录费或宣传费等费用。
交了图录费什么都可以拍
老田曾在北京程田古玩城开过店,手里藏品很多,主要以大件瓷器居多。经营古玩店时,老田出手的瓷器不多,2009年店铺关张后,他便把一些藏品搬到了所租的房子内。
由于经济上一直有些拮据,老田在寻找机会,出手家中的部分藏品。
他向《法治周末》记者表示,前段时间看到江苏无锡的一家拍卖公司宣传力度很大,在收藏杂志、收藏快报等报刊上大作宣传,宣传自己有庞大规模的固定买家,公司实力和信誉都非常好。之后,又听说同行有人去送拍,便动了心思,跟这家公司联系。
初次接洽时,公司接待人员很热情,说公司正在征集秋拍拍品,让他带东西去公司面谈。
老田挑了6件瓷器,坐火车去了无锡。对自己藏品的年代,老田说他也不是十分有把握。至于6件瓷器的价值,他的心理价位也就百八十万。富有戏剧性的是,拍卖公司的接待人员给6件瓷器竟然估价6000万元。这是在大大出乎老田的预料。而对于老田的瓷器,两位资深的收藏家都说属于现代生产的仿品。拍卖公司后来的做法,证明了拍卖公司对此也是心知肚明。
而中国瓷器的拍卖情况到底如何呢?根据记者的观察,作为传统的拍卖大项,瓷器近些年在大的拍卖公司的拍卖中,比例已经直线下降,份额愈来愈小。原因是,瓷器的高仿技术愈加炉火纯青,瓷器的鉴定日益困难,争议也愈来愈大,所以成交比例也愈来愈低。
出乎老田预料的还不只这些。根据相关的规定,拍卖公司在拍卖开始前是不允许收取相关费用的。但是这家公司向老田表示,为了前期的宣传以及制作图录,需要收取一些图录费的。
老田表示,对于图录费他没有多想,因为当时想到的是只要能拍出一件藏品,他就能够咸鱼翻身了。
在拍卖公司核算后,6件瓷器共被收取图录费1.2万元。
无锡之行,老田的来回车费、住宿费,又花了两千多元。回北京后,老田就盼望秋拍早点到来。
可是,他并未等来好消息。9月中旬,这家公司突然电话通知老田,说为了所送拍品的安全,建议老田把6件瓷器拿回去保存。图录没有收到,却传来这样的通知,这让老田有些忐忑不安了。因为拍卖行业内还没有这样的先例。
一位明白人告诉老田,别再存有什么幻想了,这不过是像北京一些拍卖公司一样的伎俩而已。这些公司的目的并不是拍卖,而是赚取图录费。
在古玩城开店的老丁,上半年也通过朋友往这家无锡的公司送拍过一件瓷器,图录费交了,但同样没有拍出,前几天又专门去无锡一趟把东西取回。东西没拍出去,倒搭进两三千元。还生了一肚子气。
老田说,这一两年,他也往北京一些小拍卖公司送过拍品,东西一件没有拍出去,图录费却搭进了两万多元。
当然,老田只是众多受害者中的一员。老陈的情况与老田有些类似。
老陈是安徽阜阳人,搞了20多年的收藏,其中也以瓷器居多。随着藏品的增多,如何变现变现成了问题。听说北京的市场大,生意好做,退休那年,即2008年,便把藏品千辛万苦地运到了北京,放在租住的地下室内。看到一些拍卖公司的宣传后,也想通过拍卖处理一些东西,但无一例外的是,这些公司都要先收取一些费用,有的叫宣传费,有的叫保管费,有的叫图录费。
老陈给记者讲了他的一件拍卖奇闻。2009年,他向一家小拍公司送拍一把紫砂壶,双方约定无底价拍卖。结果这把壶拍出去了,但一算账,老陈不仅拿不到钱,反而倒找钱给拍卖公司。因为一旦成交,除了图录费外,拍卖公司还要收取保险费、保管费,和10%到12%的佣金。
老陈说,在藏品送拍的过程中,不管你的藏品真伪,不分档次,一些小拍卖公司都会照单全收。因为只要交了图录费,是东西就可以收。
合同中难觅图录费踪影
老田在无锡的中招,典型反映了那些主要靠骗取图录费而活着的小拍卖公司的蒙人套路,即采取"虚假鉴定、高估藏品"的花招欺骗卖家送拍以套取高额图录费。
据《法治周末》记者调查,这些公司骗取图录费的步骤大概是:
第一步,通过行内或古玩网站上搞到藏友的电话,然后跟你联系,说你的东西如何如何好,有卖相,可以上拍,然后再鼓吹自己的公司如何如何强,买家如何如何多,把藏友从天南海北骗过去。
第二步,如果你去了,不管你的藏品是真是假,他们的"专家"总是给你高报出连你自己都想不到的估价,而这样的夸大蛊惑,很容易让你落入他们的圈套,因为其目的就是哄你高兴,然后就说要鉴定费,一件100元至200元或者更高。
第三步,他们说你的藏品可以上拍,但为了巡回展览,或重点推荐你的藏品,要按照起拍价收取百分之一二的图录费或宣传费。
收了拍品,怎么办呢?老陈说,有些拍卖公司根本就不组织拍卖,你的藏品放那里一年后,他们就通知你去取回,理由是流拍了。
有的公司,为了长远打算,就要继续走第四步,即快速地预展和拍卖。他们也会效仿正规拍卖公司,选择星级酒店做预展和拍卖!老陈说,那只是走过场。大多数的拍卖公司收取藏品几千件,一天时间就拍卖完。他说,这样的拍卖会,一分钟能过五六件拍品,拍卖师就是只管照单念拍品编号和价格,根本不介绍拍品的特征,买家还没有看清楚拍品就已经闪过了,公司通知是两天的拍卖时间,但是实际上不到一天时间就把拍品全部"拍"完了(准确地说是"念"完了)。
记者曾到北京的一家拍卖公司的拍卖现场观察过,发现4000多件藏品,上午、下午各两个半多小时就拍完了。拍卖会上坐着的主要就是送拍人及一些托儿,极少有买家。
曾莙是鲁南人,在类似的小拍公司干了几年,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次拍卖会,如参拍作品为3000件,一般每件拍品起码收取500元图录费。即使拍品全部流标,也有150万元的利润。而拍卖公司的支出主要有10多万元的图录印刷费,在三四星级宾馆三天场租金十几万元,这样算下来,就有120万元的净收入。一年如果搞四场拍卖会,就有近500万元的进项。如拍卖会选在一般宾馆或文化宫这样的地方举行,费用更低。而如果拍品拍卖成功,拍卖公司还要向买卖双方各收取10%至12%的佣金。
老陈和老田都说了一个细节,这些公司收取宣传费或图录费,都不写在委托合同里,而只是给送拍人一张收据。
骗局还在继续
曾莙说,这样的小拍公司多是骗取外地人和那些急于出手手中藏品的藏友。藏品基本上拍不出去,因为这些公司醉翁之意不在"拍",而且是时刻面临被投诉、被查处的风险,很难做得长久,所以没有什么客户群。曾莙还透露,很多这样的小拍卖公司多没有文物拍卖资质。
安徽汇德文化公司和一家上海久鼎拍卖公司联手搞的"2011年上海站大型艺术品拍卖会"闹剧,今年1月9日被116名送拍人集体投诉后,遭媒体曝光,警方也介入调查。这些从全国各地来的藏友,向汇德缴纳了1万元到400万元不等的手续费,带着藏品前来参加拍卖,但发现拍卖现场的"买家",竟都是拍卖公司从附近居民中雇来的"托儿"。
据《法治周末》记者了解,像汇德事件这样的假拍引发的群体事件在北京也发生过。被"100%成交量"的宣传语吸引,300余名卖家将两千余件藏品及百余万元的"宣传费"交到了一家名叫统宝天下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手中。但在2008年12月14日举行的拍卖现场,这些卖家发现,拍卖现场除了300余名像他一样的卖家外,真正来参与拍卖的"买主"几乎没有,两天下来只拍出了十余件价值很低的藏品。
据卖家们回忆,"两天的活动中,仅拍出了十几件藏品,且价值多在数百元。参与竞拍的买家连头都没抬,就举起手中的牌子,而且好多藏品都是同一个人在拍"。
这300余名卖家,绝大多数从新疆、广东、内蒙古等地赶来。由于警方的介入,拍卖公司答应将所有拍卖品返还给卖家,但宣传费不退。
今年1月9日的"安徽汇德流拍事件"震动了整个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引发中拍协、拍卖企业、藏家、行政执法部门的多方关注。在"安徽汇德流拍谜局"发生的第二天,作为行业监管方的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就立即发表了以《警惕以"拍卖"为名骗取服务费用的不法行为》为题的重要声明。这是中拍协首次对拍卖欺诈事件作出如此严厉的反应。
中拍协提醒广大收藏人要警惕在拍前收取高额服务费用的行为。因为按照拍卖法规定,国内的拍卖公司只在拍卖标的成交后向委托方收取一定比例的佣金及拍品图录费和保管费用等,但不会在拍卖会前向委托方收取费用。海外的拍卖公司,也没有在拍卖会前收取保证金、手续费的惯例。
但中拍协的严厉反应和媒体的曝光并没有止住这些公司的拍前收费行为。汇德事件两个月后,一家成立于2004年8月、注册资金1000万元、具有文物拍卖二级资质的股份制公司,在2011春季艺术品拍卖会拍品征集广告中打出了这样的说明:"拥有海内外大批固定客户群,直接定向委托本公司长期高价收购,库房24小时专业人事看守,如有损坏,公司按藏品自身价值赔偿;除图录费外免收一切拍前费用,拍后佣金百分之十,流拍不收任何费用;凡属收藏精品,均可安排国家级权威专家免费鉴定,出具证书,并作重点推介。"
这家国际拍卖公司自称还是中国拍卖行业协会会员,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等指定拍卖企业。
随着进入秋拍的高潮,这些公司也进入了他们挣钱的旺季。
一位长期从事文物艺术品拍卖的业内人士向记者强调:"不论以任何理由,但凡是在拍卖前向藏家收取任何费用的拍卖公司,那绝对是在骗钱。"
据记者了解,由于"傻人"太多,赚钱太容易,这样的拍卖公司不断冒出,并开始向外地发展。无锡的那家拍卖公司就是这样的"后起之秀"。
曾莙还向记者透露说,这样的公司,地址多选在居民楼,而且经常换地方两三年就要变换公司名称。
一位名为梦碎的北京藏友受骗后在网上公布了他在北京的拍卖遭遇。他无奈地质问道:"这样的公司怎么就能骗了这么多人,而且还存在了这样长的时间?职能部门就不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