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球资本市场动荡,大宗商品也未能逃脱暴跌的厄运,而有色金属市场更是成为本轮暴跌行情的重灾区,呈现出“崩溃式”下跌的走势,似乎2008年10月份的行情再度重演。 LME三个月铜价在短短三个交易日内暴挫1500多美元,价格最低下探至6800美元,而自9月以来,铅、锌、铝的跌幅分别为21.8%,13.75和8%。从各品种调整的幅度来看,表现出明显的“去货币化”和“成本支撑”特点,即价格所处的价格区间越高,前期所积累的价格泡沫越大,相应的跌幅越大;而由于铝品种所处价格区间低且属于生产成本驱动型的品种,跌幅相对有限。
从影响本轮价格下跌的因素来看,宏观面系统性风险的升级是价格下跌的主导,尤其是短期市场流动性的匮乏,导致各品种金融属性凸显,而基本面的因素对价格影响有限。如智利铜矿供电中断及全球部分铜矿罢工的消息未给铜价带来丝毫的支撑。 9月份是全球资本市场动荡的时期,欧美债务危机再度升级,而政策面并未给市场带来太多的提振。首先,在几次上演“狼来了”的游戏后,市场对美联储推出QE3的预期明显降低,而最近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所宣布的在2012年6月底前增持4000亿美元长期国债,卖出短期国债的扭转交易并未有效提振市场对经济下滑悲观的预期;其次,欧洲债务问题愈演愈烈,并呈现向当地银行业蔓延的趋势,考虑到当地银行业所持有欧洲国家债券的风险敞口,欧元区多家银行的评级被穆迪下调,欧洲银行业的流动性问题引发市场的关注;再次,最令人担忧的是经济出现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从最新公布的数据来看,全球制造业指数均比较疲软,9月份汇丰中国制造业PMI指数初值仅为49.4,已经连续三个月处于荣枯分界点50以下。此外,欧元区经济数据更为疲软,加剧了对当地财政恶化国家产生违约的预期,德国9月份商业活动增长幅度创下两年多以来的最低,德国9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50,低于之前市场的预估。作为同有色金属价格密切相关且具有一定领先性功能的制造业PMI指数,皆延续了下滑走势。对我国而言,在通胀未见明显回落的前提下,货币政策并未发生明显的转变,8月广义货币(M2)增幅为13.5%,较7月份再度下降1.2个百分点,显示国内货币政策依然没有放松迹象。在资金面持续偏紧的大背景下,包括有色金属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难言向上空间。 综合来看,后期在欧洲主权债务问题的扰动之下,有色金属的价格波动将明显加剧,而经济增长下滑的预期也将令有色金属承压。笔者认为经过短期调整风险的释放后,有色金属反弹行情仍值得期待,但由于各品种基本面的差异化,反弹的幅度及力度将会呈现出明显的分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