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金融化匆忙上马诚信何在
2011-09-14   作者:林明杰  来源:新民晚报
 
【字号

    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亿元天价的纪录接连诞生,许多收藏家顿感财力不济,但长袖善舞者另辟蹊径,根本不需要等手头拥有亿万之资,就可将天价艺术品揽入怀中。

  艺术品抵押为融资

  近日有媒体透露,去年6月在北京保利春拍创下4.368亿元人民币天价纪录的黄庭坚的《砥柱铭》,其买家是先拍下然后再向信托公司融资付款的。
  这位神秘买家的浮现是由于吉林信托发行名为“雅盈堂艺术品收益权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的两年期产品,以《砥柱铭》作为质押物,募集4.5亿元。
  《砥柱铭》的拍卖日期是2010年6月3日,而这款信托产品的成立日期是9月30日。根据时下艺术品拍卖业的“行规”,在拍下大宗艺术品后仍有几个月的付款期,并可以分多次付款。据分析,雅盈堂的操作模式是,先拍下《砥柱铭》,再将其拿到信托公司做融资抵押,募得资金后将款项付给拍卖行或再次竞买其他艺术品。以《砥柱铭》作为质押物的信托合同规定似乎也证实了这一点:“此笔信托资金用于支付2010年春拍、秋拍艺术品的部分款项,分别支付给保利国际拍卖公司、上海天衡拍卖公司、嘉德国际拍卖公司等。”

  诚信机制尚待建立

  然而,由于目前我国艺术品市场的诚信机制尚有很大疏漏,作为融资抵押物的艺术品估值存在很大的隐患。金融机构若不是对国内艺术品市场的沟沟坎坎都了如指掌,不可贸然以其他经济领域的老经验来对付。
  首先,艺术品真伪的鉴定,我国尚未建立足够权威的科学体系和机构建制。以不久前曝光的“金缕玉衣”骗贷案为例,史树青、杨伯达这样级别的鉴定家,在圈外人士眼里不可谓不权威,怎会想到竟然有如此荒唐之事发生。而且这样的事情绝非个案。自古以来,国人对艺术品大多以“玩”的心态待之。鉴定家随性随情而做的鉴定,比比皆是。这几乎成为一种“传统”。然而,如今艺术品与商品经济乃至与金融发生这么密切的关联,鉴定已不能再是随性而为,而需以科学和法律的严肃性来待之。但符合这样要求的鉴定学科和机制建立,尚待时日。
  同样重要的是对抵押艺术品的估价。靠专家或机构估价?哪些专家和机构的估价才是公正且准确的呢?从伪造的“金缕玉衣”被估24亿元,到一枚形似小鸡出壳的石头被估1.3亿元,近日在广东某展会上还有一件当代根雕被估3.8亿元。估价的都是“专家”和“权威机构”,如何相信?

  弄虚作假花样百出

  拍卖成交纪录可以采信吗?由于目前艺术品拍卖市场缺乏监督和惩罚机制,所以各种弄虚作假花样百出,匪夷所思。在此不妨以“小人之心”度之,譬如对方是否会将自己的藏品通过拍卖行进行虚假炒作,创造出远远高出其应有的成交价格,然后以这样“成交价”向金融机构融资,纵然是打对折来抵押,还是远远高于它应有的价值。高明的“玩家”还会选择“无可比性”的艺术品来炒作价格,不会像天津文交所打包上市的白庚延作品那样出洋相,大多数作品的拍卖纪录只有几千至几万元,而相近水准的极个别作品却拍到几百万元。
  所谓艺术品金融化,在我国目前主要有三种形式,一种是以艺术品为抵押向金融机构融资贷款;另二种,一为艺术品投资的理财产品,还有就是类似文交所将艺术品打包估价,像股票那样发售。前者的风险主要在金融机构,后二者的风险主要在“股民”。不是说目前介入艺术品市场的金融产品都存在这样的弄虚作假,但疏漏显在,不可不防。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专家谈艺术品投资:有眼光有定力 2011-09-13
· 艺术品信托平均收益率达8.7% 2011-09-13
· 艺术品上市 谁来定价 2011-09-08
· 艺术品交易所不能盲目扩张 2011-09-07
· 国内艺术品信托市场强劲爆发 2011-09-07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继坚:别让“陆地思维”毁了渤海湾·[思想]钮文新:紧缩货币“弊端”凸显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