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巨额贷款诈骗案透露出惊天秘密:原故宫(微博)博物院副院长杨伯达等5名顶级鉴定专家,为骗子自制的“金缕玉衣”开出24个亿的天价评估。评估时大家连“金缕玉衣”的玻璃罩子都没打开,只是围着走了一圈。
无独有偶,近日,就在南宋官窑的制造地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和数位文博界专家陷入了尴尬。起因是,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杨静荣公开称该馆的镇馆之宝“壶王”和磁州窑白地黑花鼓均为赝品。对此,博物馆已经组织相关专家进行重新鉴定。中华全国古玩商会鉴定中心主任王立军表示,这件“壶王”肯定为赝品。
文物鉴定专家频受质疑,一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参与杭州“壶王”鉴定的四位专家,均出自文物系统,其中张浦生和李伯谦是业内权威,然而,质疑者杨静荣也是故宫专家,文物鉴定“国家队”内部起纷争,反映出文物鉴定之难和公信力正在受到极大挑战。
盛世收藏,时下,收藏品暴利正催生一场全民淘宝运动。据估算,全国搞收藏的人数达到8000万至1亿,然而绝大多数人并不是尊重文化,而是把收藏当作投资,穷人希望一夜暴富,富人希望财富保值增值,有的古董甚至成为“雅贿”之物。这样的“收藏运动”,本质上是打着文化幌子的财富游戏,用文物垂钓金钱,用金钱丈量文化,这种心态必然会折射到鉴定界。
在全民收藏时代,鉴宝节目满天飞,鉴定专家层出不穷,然而在收藏界,专家参与造假、卖鉴定证书等新闻也层出不穷。譬如,在“金缕玉衣”天价评估中,杨伯达等5位顶级专家就收受骗子谢根荣支付的几十万元评估费。
在文博界,有关文物鉴定乱象流传着很多故事:西部某文物大省的一位鉴定专家,自己写考证文章,将自己的一把颇有争议的青铜剑高价卖给博物馆;河南省一位知名专家,指导自己的亲戚烧制仿古瓷器,而他则为买家开具鉴定证书;一位著名画家的专场拍卖会上出现大量赝品,画上均有其后人题跋,家属竟凭此赚钱。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文物鉴定之乱,源自全民收藏虚火太旺;而文物鉴定之乱,又为全民收藏火上浇油,甚至误导大众收藏理念。本来,收藏投资讲求鉴赏二字,颇有技术含量,而普通投资者并不具备这样的素质。专业人士本来应该帮助收藏者去伪存真,但由于有公信力的鉴定机构匮乏,部分专家受利益驱动,不是成为牟取私利的黑手,就是成为机构炒家的帮凶,使盲目进入收藏界的投资者经常是高价买假,饱受戕害。
不可忽视的是,目前一个庞大的收藏品投机链条正在逐渐发展壮大,形成藏家做东、资本坐庄、专家忽悠、苦主买单的模式,正常的艺术品投资向恶性金融衍生品方向转型。在鉴定机制、定价机制、交易机制、监管机制都不健全的今天,要想从艺术品投资领域获益,要么运气极佳,每次都能碰到一个更笨的人接盘,要么就是赌场好手。
可以这样推测,混乱不堪的艺术品投机市场迟早得崩盘,只是眼下还时候未到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