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以往的经验,小长假是超短期理财产品频发的时期,但在今年中秋的小长假,监管部门“限超短”的禁令下,超短期理财产品已经不见踪影。记者调查发现,在沈阳正在发售的人民币理财产品中,不仅超短期理财产品消失,预期收益率也都没有太多亮点。
为了抵抗通胀,市民王女士对投资的热情一直十分高涨,就连即将到来的中秋节小长假也不愿意放过赚钱的机会,“我一直等着中秋小长假能出一些高收益的超短期产品,但各家银行打电话问了一圈,都说没有。这是为什么呢?”
带着王女士的问题,记者在相关网站上查询发现,截至9月7日在售的69款人民币理财产品中,1天、3天期限的超短期理财产品完全消失,7天的理财产品也只有3款。不仅如此,正在销售的产品预期收益率也不能和6月末时相比。大多数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在2%-5%之间,只有一家外资银行的一款50万起点的理财产品,收益率达到了12.5%,但它的投资期限也最长,达到了两年。
业内人士表示,以往超短期理财产品一直都是假期的首选,各家银行也特别愿意开发这类的产品。但是由于目前超短期理财产品的主要投资方向受到了监管层的关注,所以金融机构也大多停止了此类产品的设计。其实,中秋小长假只有3天,而且连着周末,仔细算来只是多休息1个工作日,时间短也是银行没有设计超短期产品的重要原因。另外,从考核的时间点上来看,中秋节的假期并没有卡在考核期,相信今年“十一”假期的时候,各家银行都会设计一些相对短期的产品供投资者选择。
该人士建议,其实3个月以内的理财产品都是比较好的选择。这个期限内的产品流动性好,收益通常也不错。大多数3个月以内的产品收益率在4%-5%之间,基本上达到了3年期存款利率的水平。3个月以上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并没有特别提高,流动性相对也差一些。投资者在选择理财产品时,还要考虑占用资金的时间。理财产品在募集期是没有收益的,募集期结束才开始计算收益,也有很多产品在到期之后不能马上拿到钱,这些都是投资者需要考虑的时间成本。
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