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老太“以物易物”过生活
2011-09-02   作者:乔颖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以物易物”过生活的德国妇女海德马里·施韦尔默在与邻居攀谈。新华社/法新

    德国妇女海德马里·施韦尔默或许没有想过,可以不花分文度过15年。她原本打算体验不花钱的生活12个月,却过上这种日子15年。

  以物易物

  施韦尔默现年69岁。接受法新社记者采访时,她化淡妆,穿淡粉色棉线衫,脖子上戴一串假珍珠项链,举止优雅。
  她面带微笑,说几乎记不起最后一次花钱是什么时候。
  1996年,施韦尔默打算体验一年以物易物的生活方式。她辞去工作,搬出租来的住房,舍弃财产,关闭银行账户,停掉医疗保险,在多特蒙德市郊开办一家以物易物小店,过起“不花钱”的生活,患病本着“交换”原则接受医治。
  她通过小店获得一些日用品,同时向当地人提供物品交换和技能交换的平台。例如,旧衣服可以换厨房用具,修车服务可以换修管道工服务。就这样,施韦尔默不仅养活自己,还帮助一些失业和退休人员,让他们的旧物件和技术有用武之地。
  施韦尔默似乎对这种生活方式上了瘾,持续至今。她甚至把每月700欧元(约合1000美元)养老金送给相识的人。

  经历使然

  施韦尔默出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东普鲁士,孩提时代遭驱逐,一家人到达德国时身无分文。
  上世纪60年代末,她在智利待过一年,目睹一些人极度贫困的生活境况。随后,她回德国,结婚生子。婚姻失败,她带着两个孩子艰难维持生计。1982年,她搬到西部城市多特蒙德,开办心理诊所。
  经历过战乱,施韦尔默有意背弃消费主义。法新社援引她的话报道:“我了解,如果你没有财产或金钱,别人会认为你毫无价值。”
  她说,开办心理诊所是希望了解他人内心的想法,“但那还不够,我希望为这个世界做更多事”。
  1994年,她尝试提供以物易物服务,得到学生和退休人员响应。她得到启示,决定让自己靠以物易物的方式生活。

  获益良多

  开始以物易物生活时,家人和朋友反对。“我女儿担心得要命,朋友们近乎哭泣,”她说,“不过,现在他们都支持我。”
  以物易物让施韦尔默获益良多。她有自己的网站,出版两本书,上电视节目,个人经历成为一部纪录片的主题。
  她把出书收入捐给慈善机构,宣称自己没有回到“欧元世界”的打算,“舍弃金钱让我生活得有品质,获得内在财富和自由”。
  施韦尔默现在德国北部威廉港住在一处“换来”的住房内,整理第三本书《未知目的地》的素材。她以清扫垃圾和清理草坪抵房租,当地一个朋友有时送她一些自己种的菜。偶尔,她会向救济贫民的流动厨房寻求帮助。
  “当然,我担心冰箱里空无一物……”她说,“我之所以喜欢这种生活方式,就是因为它让我对明天一无所知。”
  施韦尔默现有全部家当是一个手提箱和200欧元(286美元)应急现金。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纵马“黑色天堂” 体味蒙古生活 2011-08-24
· 《郎咸平说:我们的生活为什么这么无奈》 2011-08-24
· 《郎咸平说:我们的生活为什么这么无奈》 2011-08-19
· 《生活大调查》新书签售 2011-08-18
· 辽宁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五年内将超95% 2011-08-15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观点擂台:奢侈品,降税的纠结·[思想]破解"两难"选择成为宏观政策着眼点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