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失足青年变身“城市英雄”
2011-08-26   作者:唐昀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资料照片
    芝加哥这座暴力频发的城市有一群非洲裔美国青年,他们曾经与枪械为伍,到处惹是生非。如今,浪子回头,他们组建了一支对抗街头暴力的“突击队”,在各帮派团伙之间扮演“和事佬”的角色。在新近上映的纪录片《打扰者》中,他们被称为“城市英雄”。

  愿望:过更好的生活

  一个闷热的夏日午后,芝加哥城南英格尔伍德区一座废弃的房屋前,十来个反暴力组织“停火”成员聚在一起喝酒、聊天、打闹、开怀大笑。这里是芝加哥城犯罪纪录最多的区域,谋杀、吸毒、青少年怀孕等现象时有发生。
  “我不喜欢扎堆,”尚戈对英国《卫报》记者说,因为在这个充满暴力的地方,扎堆会增加遭人攻击的危险,“没人敢在这里停车”。
  他的同伴TJ曾蹲过监狱,如今是“停火”组织中一名资深工作人员。他说夏天是一个“杀人的季节”,因为“冤屈无处躲藏”。如果在冬季,寒冷的天气可以让人们待在家里,有足够的时间“冷却火爆脾气”。
  人群中有一个身材瘦小的小伙子,他叫迪伊,胳膊上的刺青一直延伸到脖子。他的腿打着石膏,那是不久前被一颗子弹击中的。这幅模样,很难想象他是一个甘地非暴力主义的追随者。的确,早年他是这片区域出名的小混混,经常出现在街头巷战中,可如今,他是“停火”中一名新成员。
  “我的生活走上了正轨,我正尽一切所能避免麻烦,过一种更好的生活,”迪伊说,“我花了18年时间才让生活变得正常,今后我还要花18年时间,甚至更长,去帮助别人实现转变。”

  口号:“停止杀人”

  “停火”的口号是“停止杀人”。这个反暴力组织由流行病学家加里·斯卢特金创建,他曾在乌干达为抗击艾滋病作出贡献。从公共卫生角度出发,斯卢特金认为暴力不应被视为一种道德危机,而是一种可预防的疾病,大多数流行病都可以通过改变行为而停止传播。
  而传统观点认为,暴力是各种社会不公正的结果:贫穷、事业、家庭破碎、种族歧视、滥用毒品、社会孤立等。只要解决这些根本问题,暴力自然可以消亡。斯卢特金却认为,人们应直面暴力本身,“也许当暴力减少后,很多事情才得以改善。”
  芝加哥长期与黑帮关系紧密。杰夫·福特是这个城市非洲裔美国人中一个“传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是黑帮头子,号称有数千名手下。他自称“黑人王子”,是社区领袖,曾受尼克松总统邀请到白宫做客。但最终,他还是落入法网。1987年,已经身陷囹圄的他被指控与卡扎菲政权合谋,在美国从事恐怖主义活动。次年,他又在一宗谋杀案中被裁定买凶杀人。几项罪名总共被判155年监禁。
  福特的倒台,导致芝加哥非裔美国人黑帮分崩离析。如今,几大帮派已经分裂成无数小团伙,大多按地域划分,势力范围不超过各自居住的街区。许多街头冲突也都与帮派无关,往往因微不足道的口角而起。面对这一新形势,斯卢特金于2004年同意了蒂奥·哈迪曼的建议,由昔日帮派成员和有前科的人组建一支“专家团队”。
  这支队伍的成员自称“打扰者”,主要任务是调停街头冲突,阻止矛盾升级,避免使用武器、造成人员伤亡。他们不站在冲突任何一方,不充当警方线人,也不挑战帮派、毒品交易或其它犯罪活动。他们只是在关键时刻出面干涉,让双方都退让一步。他们的指导思想是:暴力不是街头争吵不可避免的结果。

  哈迪曼:让暴力不再“酷”

  这支“专家团队”由建议提出者哈迪曼负责管理。在他从小生活的环境中,“暴力像每天吃早饭一样稀松平常”。他说,外人会错误地以为,正因为暴力司空见惯,所以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无所畏惧。“其实,他们同样害怕杀人犯。那些头戴帽兜的人会说:‘这很酷。’其实,一点都不酷。唯一的区别是,你与杀人犯、强奸犯比邻而居,你懂得如何应对。”
  哈迪曼由祖母养大,祖母从小就对哈迪曼灌输这样的思想:不要伤害别人,除非自卫。直到他后来成了一个吸毒者、一名罪犯,他仍坚持这一原则。
  21年前,他戒毒戒酒,立志做一名冲突调停人。他在一众调停人中颇有声望。这些人大多杀过人,谁都没有维持秩序的经验,要管理好这支队伍,需要特别的技巧。好在哈迪曼从来不隶属于某个帮派,这帮了他大忙。不过,“你不能暴露任何弱点。一旦暴露,就会有人不服管。”
  虽然这支队伍充斥着重刑犯,但很少发生违纪事件。“我们现有约300名调停人,只有5人重新回到原来的生活中,”哈迪曼说,“2011年1月到6月,我们共调解了351起冲突。今年的杀人案较之去年同期减少了30宗。我不是说这全是‘停火’的功劳,但它发挥了作用。我们争取将今年的杀人案减少到400宗以下,这在芝加哥40年来闻所未闻。”
  他说,如果他们能让暴力降温,不再认为暴力让一个人“很酷”,那么“我们可以改变这里的文化”。

  威廉姆斯:用真诚换原谅

  科布·威廉姆斯是一名明星调停人,他曾因谋杀未遂和贩毒而被关了12年。“我父亲是一个大帮派成员,贩毒、开凯迪拉克豪华车,他曾是我的偶像,”威廉姆斯说。
  6岁时,威廉姆斯去监狱探望父亲,摸清了黑帮门道;11岁时,父亲在打斗中被打死,威廉姆斯愤怒得“想撕碎一切”。从此威廉姆斯开始“混社会”。他的同伴大多有着相似经历:没有父亲,做各种疯狂的事情,贩毒、集体性交,然后进监狱。
  当他的几个朋友被判处50年或60年监禁后,他意识到自己再这样下去,会落得和父亲一样下场,他开始为“停火”做义工,并最终被录用。当“停火”资金不足时,他会被解雇。不过,即便不发工资,他也坚持工作,“因为我是问题的一部分,我闯过祸,我迫切希望帮助那些认识的朋友,因为他们和我一样来自破碎的家庭。”
  威廉姆斯最特别的一次调解经历是陪同一名刚出狱的黑帮成员里尔·米奇前往一家理发店向业主道歉。15岁那年,正是在这家理发店实施抢劫时,米奇被抓。真诚的道歉催人泪下,也换来了原谅。
  如今,米奇也被“停火”招募,成了一名调停人。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80后青年成台湾社会运动前锋 2011-03-30
· 青年导师李开复3月12日上海见读友 2011-03-11
· 中国青年为何满世界追逐奢侈品 2011-03-08
· 网友希望两会关注三大青年问题 2011-03-07
· “天鹤奖”中国青年设计师大赛评选揭晓 2010-11-15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观点擂台:奢侈品,降税的纠结·[思想]破解"两难"选择成为宏观政策着眼点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