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各类型基金产品,包括债券基金在内,能获得正收益的并不多见。然而,中国证券报记者注意到,部分次新基金及新基金的净值一直维持在面值以上,在弱市中较好地保护了投资者的利益。“不亏损”已成为一些基金公司对新基金在操作上的指导策略,这与保护客户资源及维持公司品牌声誉密不可分。
部分新基金保持面值以上
一般而言,由于弱市发行不易,一些基金会在募集期拉来一些大额客户或机构投资者进行认购,为保证“帮忙”资金在基金打开申购赎回之后不受损失,基金可能会在封闭期内谨慎操作,维持基金在面值以上。不过,去年四季度以来,有部分次新基金始终表现稳健,基金净值很少低于1元钱。至今年年中时,虽然总体收益率不高,但在市场震荡、基金普遍亏损多于盈利的背景下,这样的产品还是给持有人带来了不少信心。
根据Wind数据的统计,去年四季度以来成立的200多只基金中,截至今年中期,净值仍然实现增长或没有亏损的基金,占到其中一半左右。在这200多只基金中,股票基金在度过封闭期之后还能实现盈利的并不多见,主要是一些QDII和投资于特定标的的指数型基金。
也有部分基金的损失控制在较小范围内,如南方一家基金公司于去年12月末成立的消费优选股票型基金,虽然在二季度内也曾跌破过面值,但市场反弹后净值迅速回升,期内业绩比较基准下跌了4.27%,但净值只下跌了0.80%。查看定期报告可知,基金经理在建仓期对行业配置较为均衡,二季度时,又通过仓位调整、结构配置和个股选择一定程度上规避了系统性风险,由此呈现出逆市抗跌的效果。
此外,尽管债券基金今年上半年多受累于打新股而发生亏损,但去年四季度以来成立的新基金及次新基金中,还是有数只实现了正收益,其中,华安稳固收益上半年净值增长率达到2%,在普通债券基金中排名第2,这与该基金上半年进行了较好的大类资产配置,在打新股方面参与很少有关。
基金亏损包袱公司背不起
“不亏钱这一点确实非常重要,我们公司就好在大部分基金净值都在1元以上,没有历史包袱。”一位基金公司人士在谈到上述现象时,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这样表示。
他指出,业内曾经发生过有的公司在2007年股市高位时成立基金,因为发行规模巨大,又对股市潜藏的风险没有正确把握,结果高位建仓,亏损严重,伤害了一大批客户,一些基金公司甚至被迫变更主销售渠道,重新寻觅合作伙伴。据了解,这样的情况也曾发生在一些2008年时过早博反弹的公司身上。
“一般而言,基金净值跌到八九毛时,渠道那边反应就很强烈了,基金公司的第一只基金更不能亏损,如果亏了,以后还有哪个渠道敢给他卖?”一位业内人士如此指出。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的观察,由于中小基金公司各方面基础较为薄弱,因此稳健操作、细致经营、在银行和客户群体中建立信任感,似乎是第一要务。但从现实来看,不少小型基金公司在新基金成立后,“博一把”的色彩更浓烈些,业绩波动也往往剧烈,倒是一些大型基金公司表现得更为稳健。
不过,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经过上轮牛熊市的剧烈转换之后,不少基金公司都吸取了教训,不仅有大的公司力促旗下基金控制风险,重视风险与收益配比情况,一些中小基金公司也开始注意去维护客户资源,通过提升业绩表现逐步树立品牌。从实际情况来看,一些今年以来净值回报为正的新基金,的确为公司的市场推广和品牌塑造提供了不少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