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I跌破景气线 A股再临时间窗
2011-07-25   作者:赵笛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字号

    《道德经》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而市场人士认为,在量、价、时、空四大要素中,最难把握的就是时间,但中外哲人似乎有共通之处,著名的斐波那契数列就是从1、2、3开始,将两个连续相邻的数字相加,得出后一个数,直至无穷,这其中的每个数字都构成了一个特殊的时间窗口。
  但更重要的,或许是政策变化带来的时间窗口预期。本期《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为您从对PMI数据的分析中,去探索A股的政策时间窗。

  /PMI·历史/
  PMI有助判断A股底部

  在业内,有这样一种说法:普通投资者看CPI,因为他是从民生角度看中国经济;机构投资者看PMI,因为他是从决策者高度看中国经济。
  汇丰PMI继6月创出27个月新低后,7月,这一数据的预览值继续下探,并一举跌破50这是景气与衰退的分界线定格为48.9。市场关注汇丰PMI数据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历史上在该数值跌破50后与政策变化有比较高的关联度。如今,这一数值已将我们带到了一个时间窗口。

  6月底反弹与汇丰PMI

  6月21日,沪指结束了长达两个月的下跌,见底反弹。
  早在5月底,《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曾发文指出,反弹将出现在6月底7月初,理由包括市盈率见底、产业资本抄底见底、以及季报行情等因素。不过,还有一个因素也对反弹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那就是随后披露的汇丰PMI6月数据。
  6月23日,汇丰公布了6月份PMI数据。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所说的PMI数据并非终值,而是其预览值(初值),这一数据较PMI最终数据提前一周公布。由于PMI预览数据以每月PMI调查总样本量的85%-90%为依据,且尽量剔除季节性因素影响,故其真实性与最终数据吻合度极高。这一提前公布的数据对每月下旬缺少经济数据作参考的市场来说,可谓是新的风向标。
  正是在6月PMI初值公布的第二天,沪指出现2.16%的上涨,中小板指数的反弹更是达到了2.42%。
  此时,市场出现了一大利好与一大利空共振的的局面。利好的一面是发改委公开表态6月CPI见顶,利空的一面是6月的PMI创出27个月新低,显示出实体经济的疲软下行。
  众所周知,国家不断进行宏观调控、紧缩货币的目的就是要治理通货膨胀,简单说就是CPI高企。然而,调控也影响着实体经济,中小企业资金面紧张,PMI数据迭创新低。当两种情形交汇时,市场有理由期待:在CPI压力锐减、PMI压力上升的作用下,政策将放松,股市会上涨。果然,6月下旬反弹出现。

  汇丰PMI初值与历史走势

  如果说6月底“CPI见顶”、“PMI创新低”这两大因素的共振是偶然,那么从历史看,汇丰PMI数据往往与股市有较高关联,其预测性很强。
  先从2月份以来公布的汇丰PMI初值来看,此阶段共有5个数据,对应着大盘的两跌三涨。
  下跌方面,5月23日,汇丰PMI初值51.6,下跌0.2。当日,沪指大幅杀跌2.93%并出现持续20个交易日的整理下行;4月19日,汇丰PMI初值51.8,与上月持平,未能形成进一步的反弹。当日沪指下挫1.91%,展开一轮至今仍未修复的下跌。
  上涨方面,6月23日,汇丰PMI初值50.1,创27个月新低,沪指6月21日反弹,6月24日涨幅2.16%;3月24日,汇丰PMI初值51.8,较2月上涨0.1。第二日,沪指上涨1.06%,继续反弹;2月18日,汇丰首次公开PMI初值51.7,较1月份的54.5大幅下挫,2月22日沪指单日暴跌2.62%,但23日开始沪指又持续上行。

  PMI破50与A股底部

  现在,汇丰7月PMI预览值跌破50至48.9。这一情况在历史上并不多见,但每次跌破50往往又与政策底部相吻合。
  记者统计显示,从2005年9月开始,汇丰PMI(2011年以前统计终值)共有11次跌破50。这11次大致可分为4个时间段:
  2005年11月,汇丰PMI为49.8。这一阶段正处于2005年6月6日以来的上涨回调横盘整理阶段。在该数值公布后不久,指数便结束横盘展开牛市主升浪。
  2008年8月-2009年3月,这一阶段汇丰PMI连续出现8个月在50下方运行的情况。依次为49.2、47.7、45.2、40.9、41.2、42.2、45.1和44.8。当时,沪指在这一区域正处于寻底、触底、反弹阶段。虽然底部是在2008年10月底,但真正确认上涨是在12月底,也就是11月汇丰PMI创新低,12月底公布的PMI出现了上涨,确认了前一个月的新低数据后。
  2010年7月,汇丰PMI为49.4,较前一个月下降1个数值。自此,7月初以来的反弹进入横盘整理。虽然8月底公布的数值为51.9,出现了反弹,但沪指但只形成了一个为期几天的小反弹,而没有脱离箱体。9月底,汇丰PMI继续反弹,达到52.9,沪指随后便出现连续跳空上涨。
  如今,2011年7月,汇丰PMI初值公布48.9,跌破50大关,后市将如何演绎?

  /PMI·政策/
  PMI与政策变化高度关联

  虽然汇丰PMI不是官方的PMI数据,但其市场影响力不容小觑。作为国际上公认的评判实体经济的指标之一,随着汇丰推出较PMI终值提前一周公布的PMI初值,越来越多的机构将其纳入研究范围。而PMI也是时时刻刻左右着政策的走向。

  PMI是经济晴雨表

  资料显示,PMI是采购经理指数(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的简称,是一个综合指数。它通常由新订单指数(简称订单)、生产指数(简称生产)、从业人员指数(简称雇员)、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简称配送)、主要原材料库存指数(简称存货)加权而成。
  目前,全球公认PMI是全球经济运行活动的重要评价指标和世界经济变化晴雨表。它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就业指数、生产者物价指数(PPI)、新屋开工/营建指标(与国内固定资产投资指标类似)、汇率等结合起来,可用来分析经济走势、帮助进行各种阶段性研究和投资决策。在我国,PMI对于完善我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监测体系具有积极推动作用。作为决策参考,在制定国家经济政策、企业经营方针和进行金融投资活动方面都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在今年2月以前,汇丰PMI指数一般在月底的最后一天推出,较官方的PMI指数往往不太一样。有人认为,在市场认可度上,因其独立性强,影响力更大。
  如今,汇丰PMI初值的公布,较终值公布的时间早一个星期,越来越多的机构也将其纳入研究范围。就在今年2月汇丰PMI初值推出时,长江证券分析师邓二勇就在研报中提出设想:提前的汇丰PMI,是否导致提前的经济预期?
  在6月23日汇丰PMI初值公布后,光大证券也随即发文指出:汇丰PMI预示紧缩政策或将提前放缓,底部或正在走过。而在7月21日汇丰PMI初值公布后,东方证券也发布研报点评,认为7月汇丰PMI终值将落在48.2-49.4之间,几乎肯定会低于50,揭示制造业正进入景气下行阶段。但以此来预判货币政策的改变还为时尚早。

  PMI变化可助揣摩政策

  机构的加紧关注并非盲目跟风,上述统计已表明,汇丰PMI与股指具有相当程度的关联,那么,这种关联性到底是什么?我们不妨对照历史中PMI数值低于50的情况来看。
  2005年11月,汇丰PMI为49.8。
  如果说2005年6月6日的 “股改”政策是大牛市的第一个底部,11月底以后形成的则是第二个政策底部。
  一个月后的12月31日,国家五部委发布《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明确外资可通过具有一定规模的中长期战略性并购,投资已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和股改后新上市的A股股份。
  在市场人士看来,QFII无论是从资金规模还是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力来说,都显得太小。但外国投资者被允许进入A股也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自然资源类上市公司的价值将出现重估。这也就是2006年-2007年的大牛市中,有色股涨幅最大的原因之一。
  2008年8月-2009年3月,这一阶段汇丰PMI连续8个月低于50。最低值为2008年11月的40.9。
  2007年底以来,A股经历了一场大熊市。虽然经济不景气是共识,但直到2008年8月,汇丰PMI数据才跌破50大关。而就在跌破50的半个月后,三大政策性重磅利好集体出炉:一、国资委支持央企增持或回购上市公司股份;二、汇金公司将在二级市场自主购入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股票;三、从2008年9月19日起,股票交易按千分之一的税率单边征税。
  在三条利好的刺激下,9月19日当天,沪指暴涨9.45%,次日大涨7.77%。虽然股指并没有最终触底,但市场普遍将此确定为政策底。
    2010年7月,汇丰PMI为49.4。
    这一阶段的形势较为复杂。外有QE2魅影、热钱涌入;内有通胀抬头,房地产调控进入关键时刻,产业结构调整方兴未艾。所以虽然汇丰PMI破50,政策并没有采取单一的救市措施,而是进行细微修补,静观其变。
  8月初,外管局召集28家银行警示外汇违规,遏制热钱流入;国土部出炉1457宗闲置土地“黑名单”;保监会调整险资投资政策,股票和基金比例上限为25%……
  这一阶段的PMI破50,在利空利多交织作用下,反映到A股就表现为横盘。而随后几个月,汇丰PMI持续反弹,PMI警报解除,推动了股指向上。
  显然,作为评判经济的重要指标之一,PMI可谓牵动着决策层神经。有市场人士认为,50是PMI的景气-衰退线,跌破50可能会让决策层“坐不住”,从而对政策予以修正。或者说,跌破50往往会让市场作出这样的判断:管理层将修正当前政策,从而刺激资金抄底,推高股价。
  当然,在经济环境复杂的背景下,政策何时出台、如何出台、力度如何也是一门学问,但PMI数据也许给了人们一个揣摩政策变化的指标。

  /PMI·窗口/
  时间窗口下的四点纠结

  当汇丰PMI再次跌破50,不少市场人士叫喊着A股时间窗口来临,政策拐点将至。但是,仅从7月22日(汇丰PMI公布的第二日)的沪指走势看,多空博弈中多头并没占多大优势。为何PMI破50没有很快形成政策拐点或市场共识?市场到底在纠结什么?

  纠结1:CPI真已见顶?

  在6月反弹行情中,“汇丰PMI创27个月新低”与“发改委表示CPI见顶”形成政策放松预期的共振,从而推动大盘反弹。按理说,随着7月汇丰PMI继续创新低,这种预期共振将更为强烈,因为实体经济再也扛不住紧缩政策,通胀又已见顶,政策何不就此放松?
  不过,现实情况远非这么简单。左右这一预期的是CPI而不是PMI。
  虽然大多数市场人士还是相信发改委的说法:CPI在6月份见顶。但也有市场人士担心,这一理解是否过于乐观?
  正如长江证券分析师李冒余根据猪肉价格运行规律所指出的那样,历史经验显示,一轮完整的猪周期大约需要3年半的时间。其中猪价从波谷到波峰的时间一般为20个月左右,而从波峰回到波谷,则需要18个月左右,并且这样划分的周期存在拉长的趋势。
  因此,从去年5月开始的本轮猪周期,当前正属于猪价上升周期中的第15个月,距离猪价达到波峰上尚有5个月左右的距离,考虑到春节前后为我国传统的猪肉消费旺季,那么猪价见顶回落的时间可能会推迟至明年春节后。
  如果李冒余的观点在随后几个月得到正是,那么CPI数据在6月见顶的可能性就不大了,哪怕真的是6月见顶,后续也会持续高位运行,通胀压力不会减轻。如果通胀压力不会减轻,它与PMI的下行以及破50的关系就不是共振,而是博弈。要预期决策层在通胀依旧高企的情况下能否放松,殊非易事。

  纠结2:资金抄底还是撤离?

  6月以来的反弹有一个鲜明的特征,那就是资金偏爱防御类股票。
  记者统计显示,6月21日-7与22日,涨幅靠前的并不是高贝塔值(即高波动幅度)的行业,而是防御性行业。在加权涨幅前二十的行业板块中,食品行业排第三,涨幅18.28%,生物医药板块涨幅排名第五,涨幅16.45%、此外,电器行业涨幅15.74%、酿酒板块涨幅15.38%。甚至连商业百货、酒店旅游等行业的涨幅都在前列。
  相反,前期跌幅较大的权重板块金融、地产等,反弹涨幅只有1.83%和5.13%。在概念板块中,资源优势、铁路基建板块涨幅竟只有3.18%和3.3%。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资金取向与历史上传统的一轮大行情所展现的特征并不相符。
  一般来说,在大行情初期,资金偏爱三类个股。一是资源类个股;二是题材类个股;三是权重股。
  然而,这轮反弹中,食品指数已经是周线5连阳,距离历史新高仅一步之遥。显然,资金在布局这轮反弹行情中,更关注的是资金的安全,而不是如何获得超额收益。
  如今,汇丰PMI预览值已破50,摆在资金面前的有两个选择:一是市场再度形成共识,PMI破50将带来政策放松。如果是这样,资金将从防御性题材撤出,转向弹性更高的题材股、资源股;二是PMI破50依旧无法让市场形成政策放松的共识,资金要么继续待在防御性股票中,要么在防御性股票大涨之后撤离,但不会对高贝塔值股票进行抄底。
  情况会是哪一种呢?

  纠结3:量能为何萎缩?

  “量在价先”算是股市真理,而如今的反弹就受到了量能的制约。
  6月21日的反弹,在24日创出量能新高后,便一路下滑。上周,量能更是逐级递减。这样的量能能够再次形成反弹?说出来没人相信。从历史上的中级反弹的量能情况看,无一不是有成交量相配合的。
  前期,记者曾根据真实换手率指标进行了测算,得出的结论是,沪指单日平均成交额达不到1400亿元,就难以形成大级别反弹。
  上周五,沪市单边成交额竟然只剩下830.17亿元,再次回到6月23日的水平。反弹何以为继?

  纠结4:政策转向还是反弹终结?

  无论上述三点纠结是向左走还是向右走,PMI破50都已让A股进入时间窗口。而现在最大问题是,本次的PMI破50,是形成类似2005年11月的迅速上涨行情;还是出现类似2010年7月的较长时间的横盘(甚至下跌)整理后才上涨的走势呢?
  在“松”派看来,政策松动是必须的。
  天相投顾分析师李衡指出,作为宏观经济的先行性指标,PMI处在50以下,意味着在控通胀的宏观政策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已有所削弱,经济将面临下行风险,而随着紧缩措施继续起效,国内、国际需求整体偏弱以及企业部门产成品库存的增加,经济下行压力将进一步加大,预计7月工业增加值增速将会回落,稳增长将被提上日程。
  而在“紧”派看来,目前的通胀水平不允许政策松动。
  东方证券分析师梁宇峰认为,6月工业增加值录得同比增长15.1%,远高于5月13.3%的水平,也超出此前市场普遍预期。虽然这存在基数等因素,但PMI与工业增加值的背离,还是显示出实体经济形势依然较为纠结。由于增长放缓的幅度较温和,尚未达到制约从紧货币政策实施的地步。而另一方面,通胀高企、热钱涌入又挤压了货币政策腾挪空间,适度的货币从紧政策将维持。
  其实,上述两种观点或有折中可能。记者认为,政策松动迹象不易马上显现。首先,距离7月CPI公布还有两个星期,如果7月CPI大幅下降,PMI就会成为主要矛盾,受到决策层重点关注。这与历史上汇丰PMI破50后,政策松动往往滞后半个月相吻合。比如2008年8月的汇丰PMI破50后的半个月,就出现了三大利好。
  而如果7月CPI降幅不大甚至上行,决策层对通胀是否已得到控制仍然存疑,政策松动的可能性就不大。
  由此可见,在接下来的两周时间,政策是否松动的迹象将不会很明显。那就让我们静心等待吧。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7月汇丰PMI初值跌破50% 2011-07-22
· 7月汇丰PMI初值创28个月新低 2011-07-21
· 汇丰经济学家:近5万亿元平台贷将在未来30个月到期 2011-07-08
· 汇丰:新兴经济体二季度增长减速 2011-07-07
· 汇丰中国PMI预览值创11个月新低 2011-06-24
 
频道精选:
·[财智]中国概念股造假危机不断 在美遇寒流·[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观点擂台:奢侈品,降税的纠结·[思想]破解"两难"选择成为宏观政策着眼点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