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大收益 六类理财产品或被叫停
2011-07-20   作者:杨金金  来源:长江商报
 
【字号

    6月底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大放异彩,作为银行揽储方式之一,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募集资金近9万亿,超去年全年,而一味夸大收益,潜藏诸多风险,这引起了监管层的高度重视。
  继房地产集合信托产品监管被暂停后,业内传言银监会叫停了六类银行理财产品,并称将银行理财资金池内涉及信托转让等六种模式的品种界定为违规。

  为揽储狂发理财产品

  6月29日,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对银行理财产品整个销售流程的规范和控制征求意见。据了解,征求意见稿中提及的六种“违规”模式包括:理财资金池中涉及委托贷款、信托转让、信贷资产转让、监管套利的票据及高息揽存、银银合作等。
  银行人士称,叫停六类银行理财产品传言由来已久,目前还处在征求意见阶段,并没有最终确定,银行也没有收到正式文件。
  事实上,6月以来,监管层对商业银行存贷比实施监测,要求存贷比日均不得高于75%。为达标,银行只好将发行理财产品作为揽储工具,这其中滋生了一些不规范和风险因素,预期的高收益能否实现便成了问题。

  超发影响“紧缩”效果

  昨日,记者调查了几家银行,发现这几类产品不少银行都有销售,某股份制银行销售的“非凡资产管理(增利型)”理财产品说明书中明确标明:“投资他行理财产品等”,但目前银监会并没有正式发文叫停,市民仍可正常购买。
  对于投资者而言,想要辨别银行理财产品是否属于这六类范围,只需查看产品说明书即可,但记者发现,市民一般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只注意到产品投资期限、收益率等信息,其他信息甚至是等到产品销售结束后,银行才会披露出来。
  叫停6类理财产品的销售,对于投资者而言影响不大,更多的是限制银行的经营行为,从而控制银行的风险,不能让银行将一分钱当成一毛钱来花。
  某股份制银行产品经理告诉记者,由于信贷额度紧张,不少银行都通过发行理财产品来绕过信贷监管,通过社会融资来解决银行的燃眉之急,使上半年社会融资总量大大超过银行信贷总量,影响了紧缩政策的效果。
  如银行之间相互买卖承兑汇票等商业票据,将表内资产转移到表外,还有不少银行将同业存款包装成高收益理财产品,变相“高息揽储”。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部分高收益银行产品提前终止 投资收益或受影响 2011-07-20
· 意西公债收益率高企施压决策者 2011-07-20
· 三个月的风控决定上半场的收益 2011-07-18
· 银行短期理财预期收益跌近百基点 2011-07-18
· 部分高收益银行理财产品提前终止 2011-07-18
 
频道精选:
·[财智]中国概念股造假危机不断 在美遇寒流·[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观点擂台:奢侈品,降税的纠结·[思想]破解"两难"选择成为宏观政策着眼点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