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资质子虚乌有鉴定证书系浮云
2011-07-14   作者:  来源:东方早报
 
【字号

    “你把东西拿到我们拍卖行来,要是我们看下来你的东西是真的,那么你拥有的鉴定证书当然能给文物增值;如果看下来你的东西本身就不对,那张证书在我们眼里也就跟废纸没什么两样。”一位从事艺术品交易的业内人士在听完记者转述的本报《花800元假文物被“专家”鉴定为真》的报道内容后笑着说。
    该人士曾考过“拍卖人员从业资格”资质,当时的通过比例仅为20%,就他所知,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机构,目前根本就不存在被国家承认的所谓“文物鉴定资质”。
  “目前,也有一些个人或者机构提供开具文物鉴定证书的服务。这些证书谈不上什么国家承认与否,只可以作为判断文物价值的参考依据。但是,鉴定证书的权威性到底有多少就要取决于诚信度了。”
  记者发现2009年即有媒体报道了有关“中华疑似文物甄别保护委员会副秘书长”余绍尹的一件颇有争议的藏品。当时,他拟将文物拍卖所得捐赠汶川地震灾区,然而最后拍出天价的其所收藏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罐”却被诸多专家指责“假得离谱”。但他举出用X荧光屏谱仪进行无损性检测的结果作为支持。这台价值三十多万元的机器,属于余绍尹名下的杭州利国文化交流有限公司,同时也作为中国收藏家协会学术研究部杭州科学检测实验室。记者就此向业内人士咨询时,却被立刻抢过话头:“我只能说千万不要相信机器!艺术品鉴定不是科学测定,这里面有很多不同之处。我们首先要承认什么东西都是可仿的,而且它们当然甚至可以仿造得能骗过机器。珠宝和工业产品或许可以用科学测定来检测成分,但是艺术品鉴定则是综合的。一位行家去看东西,更多是看其画意、风格、流畅度这些别人学不来的东西。至于说什么目前市场上有10余万件元青花真品,这更是不可能,而且,连旧仿的都没有,统统都是近年来新仿的。”
  对于收藏者,专家建议要更多地关注收藏品本身的核心价值,而不是因为抱有投机心态而被利用。他坦言确实见到过有明码标价出卖“鉴定证书”的:“一般大概200元到1000元,现在可能贵的有2000元。鉴定本来就是要收费,这没问题;问题在于做鉴定的人或机构是不是靠谱。如果是客观的鉴定,那么他给出的鉴定意见一定是有好也有坏的,坏的或许很难听,甚至会打击到收藏者。但是不客观的鉴定就都是在说好话了,有可能就是为了这几文鉴定费而忽悠你。如果把艺术品收藏看作一种投资行为,那么就要遵循谨慎这一投资规则,不要太看重什么鉴定证书。多方听取意见,尽量保持客观才是好的收藏心态。”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单项科研经费支出竟比文物还难稽考? 2011-07-14
· 日本拍卖行赴沪或促中国文物回流 2011-07-12
· 文物赝品官司多以败诉告终 2011-06-21
· 中拍协发布《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企业自律公约》 2011-06-11
· 国家文物局:禁止文保单位将经营收益作为利润分配 2011-05-25
 
频道精选:
·[财智]中国概念股造假危机不断 在美遇寒流·[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观点擂台:奢侈品,降税的纠结·[思想]破解"两难"选择成为宏观政策着眼点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