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3月底提示战略撤退后,我们持续谨慎。在2600多点时,我们对大盘的判断是:继续向下或开始阶段性反弹都有可能。因此,我们选择待6月底之后,再给出比较清晰的判断。但是,市场就是这么奇妙而值得敬畏:在资金面最紧张的阶段,竟然出现强劲上涨,没有让我们等来“深挖坑之后从容翻多”的机会。既然形势变化了,我们也必须随机应变。 “螺蛳壳里做道场”意思是说,在狭窄简陋处做成复杂的场面和事情。三季度,有一些看上去很热闹的反弹机会,但是,约束行情的因素仍然较强,指数上涨空间有限,要留一份清醒知进退。根据环比分析框架,以及兴业证券宏观团队的分析,我们认为,三季度经济宏观经济同比乏善可陈,但是环比处于“复苏扩张”期,股市具备阶段性博弈的价值。 今年以来,我们一直强调,以上调准备金率为代表的量化紧缩政策激化了利率“双轨制”,使得存量财富的争夺加剧,是股市表现不好的最重要原因之一。三季度货币政策可能会进入一段观察期,从而有利于阶段性行情。但是,当前量化紧缩政策是否已经到头?对此问题,我们仍保持一份谨慎。量化紧缩的累积效应将制约反弹空间。而一旦下半年量化紧缩超预期,则会导致反弹行情的失败。 基于三季度量化紧缩进入观察期,流动性边际改善,加上通胀预期和经济预期阶段性改善,机构参与行情的意愿提升,决定了三季度有望出现一波类似于一季度的吃饭行情。从行情增量资金的属性看,这是典型的超跌反弹行情。 目前,内外因素的叠加制约了增量资金进入股市。在持续量化紧缩的背景下,信托、理财产品不断提高收益率以吸引资金,二三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泡沫对存量财富也产生巨大的分流作用。但更关键的是A股缺乏持续赚钱效应,在此背景下,股市增量资金不足,新开户数、新基金发行处于持续的萎靡中。 当前股市流动性之困局,源于为经济转型做贡献的股市政策,即融资功能突出,而投资功能不足。存量资金被不断消耗。事物的发展往往长、短期的影响不同,A股市场推动经济转型利于长远,短期却非常尴尬,成为资金争夺战中的配角。 6月中旬以来,投资者对下半年调控政策改善的预期越发强烈,有助于深跌反弹和结构性行情。但是,一致预期往往和现实有较大偏差。我们认为,中国宏观紧缩政策三季度最多只是进入稳定期、观察期,9月份政策放松预期的证伪期,不排除紧缩政策再加力。即使紧缩政策不再进一步加力,紧缩的累积效应也需要提防。 近10年来,随着A股市场“晴雨表”功能的健全,逐步形成一些“季节性效应”。比如,4
月份是重要时点,上半年开始的宏观调控大概率在4月份加大力度,2004年、2010年、2011年全都如此,这些调控对A股往往有很强的冲击。同样,在下半年的7月份和10月份是类似4月份的重要时点。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判断三季度股市不具备大行情的基础,但会从二季度的战略退却转入战略相持阶段。三季度,行情将在“螺蛳壳”(上证指数2600点至3000点)里折腾。从政策预期、流动性改善以及季节性因素分析,7月份行情反弹的确定性较高。但纵观三季度行情,我们依然建议保持一份清醒。在操作上应坚守价值投资的理念,采取游击战术参与博弈性的短期机会。 具体而言,应立足于防御,将核心仓位配置在增长稳定的低估值、绩优股上。增加部分资金做灵活机动,以博取反弹机会、见好就收。第一阶段可关注行业利空已消化、跌幅较大的板块,以便在空间有限的反弹中获得更多的相对收益。而对于近期股价快速上涨已透支各样利好预期的板块,应相对谨慎。 第二阶段建议重点关注中小盘成长股,利用一篮子组合投资的思路来参与反弹。自去年10月份以来中小盘股票持续大跌,估值较快回落,投资者对成长股业绩的预期也下降,反而使得下半年业绩超预期的概率提升。另外,大股东增持、政策扶持、海外经济复苏等因素构成了中小盘成长股反弹的催化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