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稀土今年的矿——这一切都将灰飞烟灭,留下的,是哀鸿一片的投资者。 股市炒作,概念一马当先。不过,通常这些“概念”也就各领风骚三五日,一小波行情之后也就悄无声息。持续半年之久、搅动整个市场的并不常见。 但这回就让我们赶上了,那就是炒矿。 可以说,这一轮股市炒矿行情历时长、指标股波动大,卷入投资者多,这都是历史少见。 时间来看,大约是从新年之初起,“涉矿”类上市公司就开始十分抢眼,“涉矿就涨”、“涉矿就赚”,中小投资者热捧“涉矿”股,而一些研究机构的报告也常把“涉矿”作为荐股的重要标准。 从通胀概念到重组概念,从重组概念到受益政策概念,今年诸多热点轮回中“涉矿股”成为不变的主题。只要有故事,业绩一般的公司可以在短短数日内身价翻番,只要有沾点边,各类游资机构就疯狂杀入。 然而,一片喧嚣声中,没有几个人对此发出冷静声音。甚至,就连深交所这样的监管部门,也都在半年之后的今天才发声提示风险。 深交所投资者教育中心上周就发表文章对涉矿公司炒作的问题进行了一番警示。 在我看来,这份风险提示来得有点晚。 为什么说有点晚?因为这一轮炒作时间太长了,现在,该发生的早就发生了,所谓的风险已经落地,砸在了许多人头上。 风险是什么?是足以让中小投资者赔个底儿掉的过山车行情!以中国宝安为例,年初中国宝安因“石墨矿”概念出现大涨并引发追捧。公司虽然在三个月内发布了三则相关公告进行“详解”,但其股价一路飙升,最高到25.45元,较行情启动时的13.75元大涨了85%。炒到高峰之后,股价开始下跌,5月31日股价最低至15.5元,最大跌幅达到39%。 “涉矿”股的高震幅、高换手率、高个人参与度亦成为创业板“三高”之后的又一恶“三高”。高得邪乎,悬乎,最后的崩塌也不可避免。 据统计,一半以上的“涉矿概念”股出现了下跌。说白了,“涉矿就赚”是炒作机构,到了中小投资者手里就剩下个跌了。 这是为什么?很简单,从涉矿到产生效益,其周期极长。涉矿的前期对公司而言,是个花钱的过程,离赚钱还早着呢。此外,这钱花了未必能收回来。从近期有媒体在若干涉矿公司的调查来看,许多公司是将大把真金白银扔进了无底洞,何日产生效益就连董事长都完全没数。 这还是好的。 如果你不幸遇到了另外一些公司,玩子虚乌有的涉矿游戏,那就更是掉进陷阱,不损失才怪。 比如有的公司,矿山资产还没有买入就开始给出“利润预期”,甚至,用对赌的方式设计矿山资产的归属,这给投资者一个提前预支公司利润的想象空间,待众人持续买入,上市公司大股东却借机减持逃顶,留下一堆烂摊子无人收拾。真相大白的时候,也是投资者噩梦的开始。再比如,光拿到探矿权还没有采矿许可的时候就开始散布信息,结果受到政策影响采矿资格拿不下来,空留一个概念在那里蒙人。更有一些公司,虚报涉矿事实,先编个故事再说。 如此等等,坑人不浅。 不过,尽管风险提示来得有点晚,但聊胜于无。令人欣慰的是,这份风险提示文章并非就事论事说炒矿,而是系统梳理了炒作概念的风险。 比如回顾了11年前的网络概念、比如2007年对“奥运概念”的炒作等等。那些谢幕的概念炒作游戏充分说明一个事实——无论如何,上市公司的价值仍是决定公司股票价格的唯一要素。投资者一定要回到事实本身,以理性的投资理念和心态对待概念股。 说白了,在市场面前要谦虚一点,因为正是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比别人聪明”才导致了市场上一幕幕的投资悲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