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抢钱战难停 表外资产扩大
2011-07-04   作者:张朝晖  来源:中国证券报
 
【字号

    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规模的大幅增长,在丰富社会投资品种、拓宽企业和居民投资渠道的同时,也对货币政策传导和实施、货币政策工具作用效果等产生了重要影响。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商业银行竞相抬高理财产品收益,会造成金融市场秩序混乱,存款在银行间盲目流动,导致资金市场价格信号失真,这对下一步最终实现货币政策调控目标会带来阻碍。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认为,理财产品大量出现,绕过了央行的监管政策,满足了企业的融资需求,市场缺少资金,理财产品提供资金供给,一定意义上是资金供求双方均衡的结果。

  中国证券报:最近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火爆,收益率也是水涨船高,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连平:要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方面,当前存款利率较低,导致商业银行的存款规模增长缓慢,而企业的贷款融资需求非常旺盛,再加上银监会要求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时按照“时贷实付”的原则,银行通过贷款来派生存款的难度正在加大。基于提高存款的考虑,一部分流动性偏紧的商业银行发售高收益理财产品,会导致资金从流动性尚可的银行中流出。为了争夺社会资金,一些银行挑起了争夺存款的“攻坚战”,另外一些银行则打起了存款“保卫战”。
  另一方面,年内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导致企业融资环境偏紧,不少企业获得银行信贷不易,而信托等其他融资渠道表现非常活跃,导致存款溜出银行体系,也加重了银行吸收资金的迫切性。
  为了使存贷比达标,商业银行不得不通过发售理财产品的方式将社会资金集中到银行体系。商业银行一般会选择将理财产品的到期日设置到6月的最后一到两日,由于到账资金不能及时划转,这样理财产品到期后资金将会以活期存款的形式冻结在银行体系。这样无形中增加了商业银行的一般性存款,有助于商业银行降低存贷比。
  曾刚:数据显示,5月CPI同比上涨5.5%,未来一段时间的通胀预期非常强烈,由于目前我国金融市场没有实现利率市场化,投资者投资渠道狭窄,对冲通胀可供选择的投资工具有限,一些银行推出的阶段性高收益理财产品是一种不错的投资选择,导致理财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偏紧的货币政策环境也为理财产品收益率走高提供了合适的土壤。目前货币市场流动性很紧,近期银行间7天拆借利率上攀到9%,抬升了一些挂钩shibor的理财产品收益率空间。面对颇为诱人的理财产品收益率,投资者自然愿意提供资金供给。其实,理财产品仅仅是一个反映资金市场供求状况的中介产品。

  中国证券报:有一种观点认为,“存款理财化”将成为长期趋势,如何看待这种说法?
  连平:我并不认同“存款理财化”将成为一种趋势或潮流。不可否认,现在不仅居民“储蓄搬家”购买理财产品,很多现金流充足的上市公司、非上市企业也将存款投资于理财产品。
  但是,判断“存款理财化”趋势为时尚早。现在宏观调控对银根的收紧,以及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存贷比的要求趋严,有可能会延长存款理财化的趋势,但如果利率市场化改革在“十二五”期间有明显推动,存款利率可以浮动,那么就没有必要搞理财产品,到时候将是存款大战,而不是理财产品大战。
  曾刚:市场对理财产品有较强的需求,这是一种变相的利率市场化创新。其结果是商业银行竞争资金来源,当一家商业银行推出高收益产品后,其他银行为了留住客户只能选择跟进,这样市场中理财产品的供给会不断增加,那么存款搬家的趋势会更明显。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银行理财半年8500款吸金8.5万亿 2011-07-04
· 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期限收益王 2011-07-04
· 银行理财产品倒数50名:上海银行独占1/3 2011-07-04
· 银行理财急速扩容信披亟待硬杠杠 2011-07-01
· 在售银行理财产品[2011-07-01] 2011-07-01
 
频道精选:
·[财智]中国概念股造假危机不断 在美遇寒流·[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谢国忠:软着陆可能成为陷阱·[思想]张立伟:中国奶业没有“消费者主权”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